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陪师傅朝山散记

法闻

  因熬夜太深,直至早上七时才起床。又觉得头有些晕,就在床沿上打坐了一会,不知不觉已过了八时。洗漱完毕,感觉肚子有些饿,正好还有昨天吃剩的半盒饼干,倒了杯开水就此充饥。本来打算去听法师讲课,但现在已经晚了,早已开讲了,便不好意思去打扰了。

  今早,昌玄师去溪口了。许宏师邀我去上雪窦寺,看看他的茅棚,因下午起程,就婉言谢绝了。总觉得没去听课是件很遗憾的事,在讲堂楼下徘徊。既想推门进去,又怕打断思路,更怕大家因给我让位而秩序紊乱。就这样犹豫多次,终于没有进去。不过在楼下还是能听得见的,因为玻璃窗是开的,不隔音。立在楼下,大约听了有个把钟头。关于法师讲的什么内容,具体我已记不清了。但其声音很和雅,让人听了有种喜悦的感觉。音调也很适中,不缓不急,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今天的讲课,他音量是掌握得特别好。记得以前在学院讲课时,讲的很快,觉得思维有点跟不上。但今天感觉特好,这也许是他在这长达一年的行脚中磨练出来的吧!他以前性子很急,而今天一点也看不出他急的样子来了。

  谛闲法师在《赞高鹤年居士行脚》里曾说:“古之志士,痛念身世无常。未明己躬大事,为之割爱弃荣,涉水登山,寻师访道,参求善知识。于苦空寂寞之滨,解决生死,发明向上。每每于明眼人前,扬眉瞬目;棒喝之下,忽觉身心脱落,如寒灰发焰,暗室顿明。将无量劫来,生死情根,一时拔出,当下如断索狮子,跳掷纵横,自在游行,无纤毫系缠,所以称为有力丈夫。此吾出家人,发足参方之行经也”。今从法师的举止之威仪,衣着之朴素,言谈之亲切,音声之和雅,行持之精进……也就窥其一斑啊!随之,看看太阳还尚早,步出山门,直奔千丈岩去观瀑水。正值春水来潮,水湍甚急,气势滂湃,一泻千丈,汇入千丈岩下的溪潭里,激起了浪浪漩涡。其瀑水声震耳欲聋,其身立在千丈高岩前,脚下就是悬崖深渊,一不留神就有落谷的危险,往下一望,顿教人战战兢兢,腿脚发软,此时专心于脚下,不敢有半点杂念丛生。此地真有如“妙高台”摄心之妙用也。事实往上走就是妙高台,由于时间关系就再没去。放眼眺望,远山衔近水,重重高山皆笼白雾中,浩渺无穷。因我喜观瀑水,就翻身下山,行至仰止桥上,正观瀑水。一绺白涟远远跃入眼帘,使人感觉到此水天上来,有如李白所谓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的感慨。看着从深潭里溢出来的白浪,沿着沟壑直奔而下,汇入了前面的剡溪。良久得诗一首,“哗哗瀑水落红岩,万壑青烟浪涌潭。若会此中真妙谛,山河大地尽开颜。”

  从仰止桥环绕登山回到寺里,看看时间尚早。就在大雄宝殿与我的师兄昌力坐谈了一会,我们是98年一起登坛受具的,已经数年未见了。快至午饭时,法师才和果如法师从教学楼走了出来,我在法师的房门口等候。他见到说:“你在这里,我还正准备去找你呢。”果如法师说了声:“法师您在客房门口等我,我去速速就来”。我随法师到了他的房间,穿了海青就去斋堂吃饭了,他应果如法师之邀去客楼用斋。中午过堂的师傅不是那么多,座位也就不太挤了,饭菜也较可口,三菜一汤,但稍觉有些咸,怕路上口渴没敢多用。

  我很早就吃完了,因我未带房门钥匙,又在门口等候。不多时有三十多位学生来了,他们听说法师下午要下山去,他们个个披衣持具,排成两班恭候在了法师门口。足足等了有半个小时,中午阳光正艳,照映得紫色的袈裟格外显目,徐徐春风吹拂衣角飘舞,犹如袅娜多姿的柳梢似的。他们站在滴水檐前一动不动,好象在接受一项神圣的任务似的,其心之真诚,其意之虔诚,其身之恭敬,令人可想而知。

  直至法师吃完午饭,陪同着几位法师走了过来。当法师走到学生跟前时,一下子楞了,不知所措,只是微笑着不住地点头。

  这时班长代表发言,高声呼道:“感谢法师的教导之恩,听说法师下午下山,特来送别,再请法师慈悲开示,大众师顶礼法师三拜”。法师闻言忙答:“不顶礼,大家依教奉行,问讯好了”。学生们躬身施礼,法师亦躬身答礼。接着法师就做了开示,其原话我已记不得了。大概内容是说,要发菩提心,向佛陀学习,向祖师们看齐,要有“彼既丈夫我亦尔”的精神和勇气,争做栋梁之财,争做中流砥柱。最后说:“请大家回寮休息吧!”班长再次呼“特别感谢法师为我们开示,我们决不辜负法师对我们的厚望,顶礼法师”。法师还是那句话“依教奉行,问讯好了,双班双行,回去吧!”学生们还是站在那里不动,等法师再次说“回去吧!”后,学生们才依依离去。这种师生之情真是难得啊!没法用言语文字来形容。我是亲临其境,深有感触。我也从中深深体会到人生之不易,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原谅、相互理解,彼此应珍惜因缘。

  学生去后,我跟法师急急回房收拾行李。法师又一一安慰来访者,一再嘱咐不要惊动大家。有来送衣服和鞋子的,法师都一一谢绝。“客去主人安”,待他们走后,我便将行李装上了车子,推车提前出门了,在山门口等待。法师便去大殿礼佛,客堂告假,又到天王殿向韦陀菩萨告假。步出山门后,便直扑山下奔去。此时,清风舞步,百鸟祥和,蓝天白云,隐约远山,游人可见,路边蔓陀萝花开得正旺,好一幅春天百花图,另有一番滋味。这使我想起了五柳先生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我推车在前面走,法师在后面与送别的师傅们边走边说,谈笑风生。我边走边回头,寺院渐渐远我而去,殿堂楼阁步步高,依山而建,又有溪水绕寺,四面好山齐聚此地,好比儿孙绕膝似的。听说此地风水是“九龙戏珠”,不愧美名也。送别的师傅们个个争着帮我推车,送了一程又一程。因山势太陡,车路是环绕开的,左转右拐的,上坡较为好走,下坡可就难了。推车环转而下,好比下泰山十八盘似的,想站也站不住啊!车子的惯性可大了,总是不听人的使唤,并且逼得人只好跟着车子跑,只好使劲地坠着它。这回我终于明白了“上山容易下山难”的道理了,古人有言曰:“事处风寒,高处不如低处暖;脚下路滑,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修行也是如此啊!时时应注意自己的脚下。

  行走五里路下山,其余师傅们都合掌告别回去了,只有两位师傅执意要送到溪口,只好随他们了。我便推车大跨步前行了,将他们甩在了后头。平路推车是件趣事,不许费劲,只要撑持好车子,保持车子的平衡,把握好方向就可以了。越推越上路,到底是人推车还是车拉人,我也说不清楚,只觉得的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车子有牵人向前的动力,人有驾御车子的本领,这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忽然,一个妄想在我的头颅出现,我想火车在轨道上匀速行使的时候,是否车轮可以脱离铁轨而行使呢?

  浙东的二月,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杨柳依依,桃色绯绯,百鸟和鸣,清风舞步,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湛湛蓝天,悠悠白云,心情格外的舒畅。平日苦坐关楼,卧病空臼,只知说食数宝,不知禀教修观。说来真是惭愧,今日方知窗外风景宜人,难怪古人不惜生命,踏破铁鞋,跋山涉水,到处参寻善知识。观蓝天白云,听瀑水飞泉而有所觉悟者,不乏其人,看来出门行脚是很有必要的。苏东坡有诗曰:“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净法身”。这样,不但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而且还能坚固其道念。正如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我推着车经过溪口小学门口时,几个顽童跟在车后跑。口口声声“阿弥陀佛”,高声问道“师傅,车上拉的是经书吗?能不能让我们看看?能不能让我们坐坐车子啊!”我闻此言喜上心来,连忙答道“能啊!”他们个个当胸合掌,称谢“阿弥陀佛”,欢喜而去。小孩们天真的问话和天真的微笑合掌,泄露出了佛性的可贵,佛缘的殊胜,这说明他们宿有灵觉妙性,将来因此因缘必定得度成佛。这使我想起了《妙法莲花经》中的“大白牛车”,此车可运诸子直趣解脱大门,车轮所过之处必受法益,我想今日凡见此车者,将来必定得度成佛。

  不时回头望望,见那两位送别的师傅还跟在法师后面走,见天色不早就停车等他们。那两位法师很厚道,追上我后又帮我推车一程,并买了几瓶矿泉水给我们,真是感谢不已。我一再劝他们早些回去,“送君千里,总有一别”。他们总是不肯回去,一直送出了溪口街道,至国道边时,我上前一把夺回了他们手中的车子,他们才停步。互相合掌告别,嘱咐“一路珍重”,才依依而别。过马路,上国道。法师夺回了我手中的车,他行步稳健,一步一个脚印,我紧跟在了后边,不时回回头,还见那两位师傅立在路边,见我回头,便一个劲地挥手。我也使劲挥手,示意他们回去。

  一路上,法师和蔼可亲,问长问短。平日不怎么说话的我,一下子话很多,好象打开了话匣子似的,无所不问,而法师是问必有答。这既感觉到了法师的平常心,慈悲心,也感觉到了法师的知识渊博,令人不得不景仰,不靠拢。因我第一天上路,不觉得怎么累,走得很快。法师多次提醒我“不能走得太快,这样下去,你的脚肯定会磨破皮,明天就走不动了”。我总认为自己以前走过长路,没关系的,总是不听劝告,依然行步如飞,结果晚上脚真的破了,痛的要命,一夜未眠。

  行至江口时,夜幕降临。天色阴沉,象要下雨似的。因车子较小,二人难以容身,只好找个旅馆住下。高速公路边很少有人家,不好投宿。我便停车于路边等候,法师去到处找旅馆,嘱咐我不要乱动,否则很难找到。我总是耐心不好,等了一会不见他回来就推车去找。走了好长的冤枉路,就是不见人影,只好掉头回转。结果途中相逢,我是向东行,法师是从西来,幸亏我掉头,否则就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这是个经验教训,以后等,就耐心等人,不能到处走动,别出心眼。法师象没事人似的,一点都没怨我,什么也没说。我内心特别的敬佩他,感激他,其涵养是多么的深厚,是多么的理解人啊!

  看了几个旅馆,都因没地方停车而告吹。只好继续前行,偏偏天公不怜人,下起了毛毛细雨来。急忙撑起车蓬,继续前行。天色越来越暗,路越走越不好走,人家越找越稀,雨里有风,吹得人脊骨寒凉,内心真有些急了。在绝望之余,不远处的灯光底下有一“江口旅馆”,过去一问,可以借宿,勉强可以停车,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喜出望外。感叹得我吟起柳宗元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家店主真慈悲,很小的店面停放了我们庞大的车,并没多收我们的一分钱。我们只花了20元的住宿费,吃了3元钱的两碗青菜面。听说我们是朝拜普陀山的,饭煮得格外的结实,也特别的客气,多给了我们一瓶开水,并嘱咐我们泡泡脚,睡个舒服觉。说实话,我很感激的。晚上又跟法师攀谈了一会,因早上还要上路,就很早就寝了。临睡前写了一首题为《雪窦寺》的诗而作结尾。

  “九峰绕雪山,三瀑泻龙潭.古寺斜阳照,山僧暮霭还。身恭弥勒像,心悟显师(1)禅。千丈峰台上,疏钟闻夜猿(2)”。

  注:(1)雪窦重显禅师。(2)王维诗句。

2004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