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净宗道场灵岩山寺

如定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一句古话。物华天宝的苏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园林景观引起世人的瞩目。

  苏州是人们久已向往的地方。到过苏州的人,则必定要往寒山寺一游。现在苏州流行一句话叫“不到寒山寺等于没到苏州”。寒山寺,已经成为苏州市的一个标志。寒山寺之所以名闻天下,是与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分不开的。随着这首古诗的传唱,寒山寺悠扬的钟声也飘过大海,吸引着很多的日本友人来参加新年的听钟法会。在苏州,与寒山寺同样闻名遐迩的还有一座寺院,那就是灵岩山寺。如果说寒山寺是因一首古诗及钟声而闻名中外,那灵岩山寺则是以道风与学风饮誉教界。

  一、灵岩山寺的历史,宗风及高僧

  灵岩山寺,寺因山而得名。据山志记载:“旧多奇石,灵芝为最,故名灵岩”。灵岩山寺为吴王夫差馆娃宫遗址。自东晋(317—420)司空陆玩舍宅为寺,梁天监(502—517)增拓之,名秀峰寺。后有智积菩萨化形现像,于是立智积菩萨为开山祖师。唐时称为灵岩寺,唐宋时期,禅宗在中国较为盛行,灵岩山寺亦主修禅宗。因此,宋时灵岩山寺曾改名显亲宗报禅寺,以显其宗风。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改称报国永祚禅寺。

  清顺治年间(1644—1661)改名崇报禅寺。历史上的灵岩山寺,高僧辈出,亦曾因战火而几经兴废。至民国时(1936)有印光大师驻锡寺内,启建大殿,改建山门,仍复旧称灵岩山寺。因此,灵岩山寺从智积菩萨开山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印光大师住于灵岩山寺,将其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奠定了灵岩山寺在佛教界的地位,也翻开了灵岩山寺划时代的一页。中国净土宗自东晋慧远大师创立至印光大师,共出现了十三位祖师。净土宗的祖师不同于其它宗派以传法延续法脉。净土宗的祖师是由后人根据其个人的行持、见地以及对净土宗的贡献而推举的。印光大师就是根据这三个标准被推举出来,离我们最近的一位祖师。灵岩山寺也因此成为净土宗的祖庭之一,同时印光大师也成为灵岩山寺的中兴者。

  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别名常惭愧僧。陕西颌阳县人,俗姓赵,名绍伊,字子任。幼年随兄读儒书,因读程、朱、韩、欧之书,受其影响辟佛。十五岁后,因病困数年,得读佛经,始悟前非。1881年出家,专修净土,曾在普陀山闭关阅藏,隐修三十余年。后被徐蔚如居士索要与其友人书信三封,以《印光法师文稿》为题印行。读者叹服,龙天推出,大师以文字般若接引众生,以净土法门开示学人,广应群机,密护诸宗。其答复书信被编辑成书,名曰《印光法师文钞》,共计十卷,一百多万字。1936年大师应众生之请被拥戴至灵岩山闭关,1940年十一月初四日安详示寂。大师一生严持昆仑,六时念佛,三业清净,言传身教,弘扬净土,不遗余力,皈依弟子,如众星拱月,被尊为净宗祖师,理所当然。

  印光大师所处的时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他因众生的启请住于灵岩山,与寺院住持真达老和尚商量,厘定寺中规矩,确定灵岩山为净土道场。并针对当时中国丛林的弊病制定了五条规约,将灵岩山寺改名为十方丛林,以维护道场清净。今天的灵岩山寺能够保持纯正的道风,正是因为明学长老能依照这五条规约而行所致。兹摘录如下:

  一、住持不论是何宗派,但以深信净土,戒行精严为准;只传贤,不传法,以杜法眷私属之弊。

  二、住持论次数不论代数,以免高德居庸德之后之嫌。

  三、不传戒,不讲经,以免招摇扰乱正念之嫌;堂中虽日日常讲,但不招外方来听。

  四、专一念佛,除打佛七外,概不应酬一切佛事。

  五、无论何人,不得在寺收剃徒弟。五条有一违者,立即出院。

  这五条规约,看似平常,若仔细研究起来,正是针对佛教丛林弊病的良方,也是起死回生的良药。依照五条规约的民主作风,也是灵岩山寺成为国内著名修行道场的重要原因所在。

  印光大师留下的一部文钞,普被三根,广摄群机,被后人称为佛教小藏经。来山参学的信徒念佛之声盈于道路,印光大师皈依弟子有十万人之多,影响遍及海内外。他在文钞中为修行人指出一条路:“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为做人标准;以恭敬至诚,老实念佛为出苦要径”。文钞的应世,大大提高了信徒对净土法门的认识,增强了修行者的信心,使净土法门在中华大地更加普及深入。灵岩山也因此而成为佛教徒心目中的净土、圣地。

  1978年,神州大地迎来了新的春天。中国落实了宗教政策,灵岩山寺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当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全国考察后,决定在中国先复办三所佛学院,以培养佛教后继人才。其中一所就设在灵岩山,灵岩山寺依据常住规约将学院丛林化。寺院分为三部门:一、佛学院,二、念佛堂,三、客堂与外寮。佛学院学僧以研究教理为主,学院的宗旨是教宗天台,行归净土,学修并重,行解相应。念佛堂以修为主,兼学教理。客堂与外寮负责接待信徒和处理日常事务。三个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共同修学,共同维护寺院的正常秩序。每天共修的课程有早晚功课,二时临斋。若有信徒做超度佛事,皆是随堂普佛,或佛七。功课常年不变,这就保证了学僧及大众的修学不受影响。灵岩山寺的道风与学风也得到了教界人士的一致认可。1988年,赵朴初会长在全国各大寺院巡视以后,将灵岩山寺评为全国四大模范丛林之一,灵岩山寺的道风学风由是远播中外,来山参学者络绎不绝。

  二、与日本佛教界的友好往来

  来灵岩山寺参学的团体和个人,不仅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在灵岩山接待的友好团体中,以日本友好团体占较大比例。根据资料记载:自1980年6月起,到灵岩山参访的日本佛教代表团体有净土宗、禅宗、密宗及佛教大学的师生与教授等,约有数千人次来山参观。并携以佛教经典、各寺道场之古风近貌图片资料及其它纪念品相赠。这些团体的到来,大大加深了两国佛教界之间的友谊,中日两国的文化亦藉此得到了交流。

  这其中日本福岗县八女市大瑞山灵岩寺送来的八女茶道出了其历史渊源。据传公元1406年,日本的荣林周瑞禅师曾到当时的苏州灵岩山寺参访修行,将灵岩山的宗风带回日本黑木町灵岩寺。禅师在归国时亦将灵岩山的茶种带回日本,在八女地方种植栽培,并将制茶方法流传至今。如今八女茶在日本已成为受人喜爱的特产,为振兴  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日本友人以感恩的心情将八女茶苗带回灵岩山寺,希望藉此祝愿中日友好永久持续,并立碑纪念。本寺住持明学长老知道这段历史后,即兴赋“友谊茶苗诗”一首:“昔日原是灵岩去,今朝又从八女来,友谊瑞草千古秀,香茶妙树万年开”。日本友人回赠的这些茶苗在寺院师父的栽培下长得郁郁葱葱,这中间凝聚着两国人民深厚的情谊。

  另有日本友人木村礼道法师,在学佛过程中,因看到日本古德到中国学佛求法,深受感动,亦愿效法前辈,来中国取经求法。曾经在灵岩山做短期参学,还有米田信夫亦曾参学数月,体验灵岩山寺的修学生活。灵岩山寺已经成为苏州市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它以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热忱接待着海内外的信众。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更加频繁。本寺住持明学长老曾应邀代表中国佛教协会两次赴日参加学术交流,极大地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灵岩山分院前任院长、灵岩山寺首座明旸长老生前亦曾六次出访日本,成为中日友好的和平使者。

  三、历史的使命

  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远不止这些。日本佛教是中国佛教的移植和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可谓是源远流长。中国和日本的佛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国佛教的发展各有特色。佛法在两国都已深入民间,尤其是净土宗,以其便捷易行、功德殊胜得到了广大信众的普遍信仰。灵岩山寺作为净宗祖师中兴的道场,更凸现出它的价值与地位。相信两国佛教界的交流会更加深入持久,两国人民的友好之路也会更加宽广平坦。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紧紧扣住和平友好这一时代的主旋律,在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交流合作和维护和平等方面,谱写一曲又一曲和平、友谊和佛法之歌。

  本文参考资料:

  《苏州灵岩山志》灵岩山寺印。

  《参学琐谈》真华法师著。

  《法音》2000年第四期。

  《灵岩山寺》档案。

  《佛教文化》1990年第二期。

2004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