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佛教的弘传如何现代化

昌莲

  “现代化”的涵义其实是在探讨在 “现代”的环境里,佛法应该如何宣扬和实践。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圣者,佛所觉悟的实相真理原无古今之分,所以“现代化”的问题,便只是探索如何在现代社会里,展现佛法的“现代”面貌,发挥佛法的时代气息,以求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扩充佛法的生存空间,不断的寻求发展,以至趋向所谓的现代化,以方便学者的学习与修行,实现佛法的自身价值。

  千百年来佛法的弘传,始终遵循着“契理契机”的原则。这是说明佛法的弘传不得不遵循古制,亦不得不急急讲究因地制宜的种种权巧方便,要随着时间与空间的转变,不断地更进其弘传的方法和仪式。如今,整个社会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替代了以往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种的变化,要求佛法的弘传要能随和当今的时代风尚,符合当今的风土人情,以契合当今时机为急务,巧借现代化的种种高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佛教的弘法事业,以容易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为原则。

  考察二千多年来的佛法传播,无不是伴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改进其弘传方式的,一直是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师师相承的口传到贝叶的成文,从白马的驮经到绢写木刻;从书刊报纸发展到今天的网络时代,都是因为佛法的弘传适应“现代化”而形成的各个不同时期的产物。历代佛教祖师大德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利用不同时代最先进的方法作为弘法的方便,体现“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 轮”的超越智慧。现在就“佛法的弘传如何现代化”这一主题,提出如下四点看法,以求在坐各位大德指正。

  一、发挥佛法的时代信息化:以现代化的语言,透过严谨的思考,重新诠释佛法

  佛陀所说佛法有三藏十二部之多,但她所依凭的真理只有一个,所谓“缘起性空”之理,三世不易,古今同尊。诚然佛法有其随缘不变的理体,亦有其不变随缘的妙用。为了契合时机的需要,接引众生的方便,所以有佛陀的种种说法不同,特别是在语言方面,佛陀总是随方就俗地以种种柔软言辞进行宣说演讲,以“逗机施教”、“对症下药”为原则,以容易让人接受、理解。这是佛陀鉴于娑婆世界的众生以耳根最为聪利的特性,故以音声为佛事,如最初佛法之师师的口口相传。如《楞严经》云:“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欲使佛法遍及寰宇,深入人心,则须以国际间最为流行的现代化语言,透过严谨的思考,重新诠释佛法,势在必行。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心灵沟通的一种媒介与工具,语言功能在佛法的弘传方面有其至关重要的关系。因为不以现代人们共为熟知的语言进行诠释佛法,则人们无法对佛法如实了知,更不要说其发扬光大了。

  佛陀时代,印度的语言(包括方言)据说有二百二十多种,较为普遍流行的语言也有十三种之多。佛法之所以能遍及五印度,就是因为佛陀游化时采用各地的不同语言传法布教的原由所致,所谓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入灭后,第一次的经典结集,大多是采用混成的俗语,后来因印度书面语言的形成——梵文,佛经则以贝叶梵文的形式流传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地,再通过各大翻译家的努力,以各国不同的语言形式流传于世界各地。在中国的翻译家中,如罗什大师、玄奘大师等都通达好多国家的语言,正因为他们通达各国的语言,所以才有盛况空前的翻译事业。

  近代以来,经由许多人士的努力,佛教的一些经典也被逐渐地翻译成了不同国家的语言,已经流传于欧美等国,如《大唐西域记》、《大乘起信论》等,但这还远远不够。欲使佛教的教义遍及全球,并且发扬光大,必先使佛教的经典能全部语体化、有声化、电脑化、彩色化。这势必就要求每个佛教学者必须具备梵、巴、藏、英、日文等语言,才能寻根究源佛陀的遗教。只有弘传佛法者具备多种语言的才能,才能使未来的佛教树立世界化的新里碑,充分发挥佛法的时代气息。

  二、更进佛法的弘传科技化: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媒体、音像、网络、电子等,加大弘传的力度和深度,根植佛法于西方国家,使佛法融入西方文化成为主流

  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社会已迈入信息化、电讯化的潮流。各个行业都开始普及使用文书处理机、个人电脑、电子交换机、传真机等各种信息产物。这些现代化的科技产物,给人们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交通中的种种便利与时髦,就连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思想价值观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一些讲究效率、方法的企业团体都实行了企业管理化、人事组织化、资料电脑化。为了适应时代潮流,佛法的弘传亦不得不利用这些现代化的科技设备。

  佛陀的当时说法,虽然只是口头的传授,但佛陀依然是很讲究其说法的方法与仪式的,采用譬喻、因缘、本事、偈诵、长行等种种的不同体裁语言,乃至广引世谛俗典、资生产业等道理深入浅出地教化弟子们。佛法的弘传,总是随着时代、地域、文化的不同,其弘传方式也有多层次的改进。如佛法初来中国,因魏晋时期国家的分裂战乱原因,导致了当时阴阳方术、鬼神的信仰较为风靡时下,前来中国传教的佛图澄尊者为了佛法的传播,便显神通灵异,与本土方术相契合。东晋道安法师对佛经的翻译,为了讲求方法,写出了《综理众经目录》一书,并为僧团制定了应遵守的法规、仪式,为后来的中国寺院制度的订立开了先河。在随唐时期,佛法为了迎合当时社会的宣讲之风,便有了中国大乘佛法八的宗的形成,各以其自家的宗旨、方法判释、宣演佛经。所有这些,都说明佛法的弘传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改进的,亦是积极地利用当时的有利条件和环境进行弘传佛法的。

  佛陀当时是以游方行化的,大法东传中国后,则以浩瀚的佛经翻译、庞大的佛法讲席、大量的经典流通、名山的开创道场等方式接引学人、弘传佛法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那时的设备、传播工具总不如今日之现代化。而今天即便是举行一次小讲座,都有麦克风、音响、幻灯片、录象机等现代化设备的应用。大型的讲座,则可用现代的科技、电视、电台、卫星转播、投影机等,乃至配合音乐、舞蹈、灯光、乃至利用电脑、传真等来统计、传送资料。

  做事要讲究原则与方法,弘传佛法也要讲求时效。今天应由过去的个人布教,转化为团体的布教。弘法的方法也应讲究多元化,应更进佛法的弘传科技化,利用现代化的科技媒体、音像、网络、电子等,加大弘传的力度和深度,根植佛法于西方国家,使佛法融入西方文化成为主流。

  三、落实佛法的修行生活化:探索佛法修行的真实之意,倡导生活与修行的不二之旨,以处家宏法、居尘修道最为适应当今时机

  落实佛法的修行生活化,是佛教界早已流行的话题,许多佛教团体也透过不同的理念,在实践这个话题。但是“生活化”的意义应如何诠释?就学者本身而言,是一个学佛者如何将他所掌握的佛法,善巧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落实修行佛化自己与他人的生活;就客观环境而言,是如何设计安排一种生活的方式,以便于个人的学佛或弘法。

  现代工商社会步调紧迫,严格来说,以上两方面都不易做到,特别是对在家学佛的居士而言。前者要求要有高深的道行才能佛化自己的生活,然而学行却又需要时间和师资的培养;后者要求经济的条件与人事的和谐。但眼见大多数人,无不为现实生活陷入重重梏网之中,能安排出一点空隙来学佛已属不易,要改造环境当然更为困难。而且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过去“丛林”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当时的出家僧侣修行,其目的也是要解决同样的问题,也就是用团体的力量来解决个人的困难。

  在今日的社会里,修学佛法者还是以在家者居多,而在家者又都为生活而四处奔波。所以今天应将佛法的修行落实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去,使生活修行化,修行生活化。所以今天的修行应配合时代,以服务社会,利益他人为修行,应讲究生活化的修行。体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入世精神,效学百丈禅师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风范,将自己的日常生活作工作作为自己的修行。如做事时可念佛,闲静处可禅坐、阅经等。修行本无在家出家之分,贵在契悟佛法的精神,“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故应探索佛法修行的真实之意,倡导生活与修行的不二之旨,以处家宏法、居尘修道最为适应当今时机。

  四、实现佛法的普及教育化:坚持以教育为主的原则,提倡寺院的办学宗旨,使寺院修行学院化,学院生活丛林化,以普及教育的方式提升民众的信仰,廓清纯正的佛教思想,本佛教“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入世行化精神和理想构建社会的价值与伦理

  佛法教育由于受到长时期的忽视,再加上人才的缺乏而一直未能走上正轨。而佛教又是不同于一般的宗教,她是以“信解行证”为其修学次第的。特别是这个“解”,乃是立足于一个立体的超越架构之上的,充其量要不断地转换其逻辑平面,才能免于误解佛法。因此,若不能精确地掌握这种特殊的推理方式,要想不误解佛法是十分困难的。这样深奥的佛学,再加上浩瀚的典籍,若无正确的导引之人,即使是广读经论,也难免茫然。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往往以非为是,自认通达,因而误己误人的例子,屡见不鲜。而今天法会、讲演虽然不断,但系统而又深入浅出的课程并不普遍。如何取材、组织与讲授来适应现代不同程度的学子,才能方便而不失正义?又如何在行门上加以搭配?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是一道难关。

  再者随着佛教的兴起,种种附佛外道也如野草孳生,藉近现代化的信息利器,迎合工商社会的急功近利,纷纷以敢说为赢。语则神通感应,修则独门秘法,而于学教学解,则或者从略,或者贬抑。欲正本清源纯正的佛法,只有加深教理的宣扬,不能只是浮表的解说,必须深入辟里,才能给学者建立坚固的正见,才有不惑的把握。因为无论如何,显正才是究竟的破邪。

  鉴于此,现代的寺院应该设立图书馆供人阅读佛教经典,设立视听中心、简报室介绍佛教文化史略,建寺院网站宣扬佛教文化;定期地举行佛学讲座、学术研讨会、佛教文艺等活动;寺院内部创办佛学院,如苏州灵岩山、西园寺、寒山寺都设有佛学院,培养青年佛教的骨干力量,并且各自都建有寺院网站。以此种种活动、方式以提升民众的信仰,廓清纯正的佛教本源,本佛教“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入世行化精神和理想构建社会的价值与伦理。

  综上,佛法的弘传如何现代化?从发挥佛法的时代信息化开始,使佛法走入时代,走入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使佛法广为流传世界各国。从改进佛法的弘传科技化,节省时空、人力、资源,讲究其原则与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效率与成果,广泛地接引行人。从落实佛法的修行生活化,以佛法为导,以自己的日常生活作为修行,本佛教慈悲利人之精神而广行六度,使生活修行化,修行生活化。从实现佛法的普及教育,充分发挥利用寺院的教育功能和优势,弘扬正法,启迪智慧,净化人心,庄严国土,实现佛法的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

2006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