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学佛语录

思 铭

  1.人生最可惜的是,我们终将死去离开一切;当这件事已经觉悟,慢慢接受了,人生还有什么可惜的事。

  2.人的生命就像太阳底下的冰块,不断地溶化消失中,人生有什么事值得计较呢?

  3.人生虽说也有快乐美好的事物,但不必经营造作,且必然会降临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其实是疾病、别离与死亡。

  4.历经世事饱经沧桑之后,人才会真的相信世间像梦一般的虚幻。

  5.姿势动作的改变,使人不察身体的存在原来是苦;连贯起秒秒消逝的时间,使人不察事事物物原来无常。

  6.健康的人,不太能体会生病的痛苦;活着的人,也很少能体会临终的恐慌。人们所有的心思都摆在如何过得更好、更舒适,久而久之,对‘人命无常、身体危脆’这一事实,也就视而不见、毫无警惕了。

  7.人生无常,任何人都有可能晚上睡觉,明早见不到太阳,早上出门,晚上回不了家。可惜一般人少有这样的警惕。

  8.人每天都在生死边缘,却不自知。

  9.人们都害怕没钱,其实生命中最大的威胁,应是无常危脆的生命本身。

  10.经上说: ‘是日己逝,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岁月催人老,人生很快就会成为过去。人的生命不仅短暂脆弱,而且宛如是得了癌症的病人。每一个人都会死,每一天也都有人死。但似乎死去的人,在死亡的前一天、前一小时都觉得‘明天会更好’,还在盘算美好的未来。人们怎么不想想:有一天——或许就是明天,那个躺在殡仪馆,那个被弃置在荒郊野外的尸体,可能就是自己呢1

  11.人类的身体就像即将腐烂的食物,无论你怎么装饰它、怎么保养它,它终将会腐烂的。千万不要忘了那个躺在殡仪馆的尸体、坟场堆积的白骨,在不久的将来,就是自己。

  12.人生就是这样,一副棺材等着你。

  13.年轻的心不懂无常,总认为明天会更好,其实明天的明天是身在荒冢。

  14.人生不要坚持六十岁才退休;能退的时候便及早退,因为人生短暂,明日将如何,谁也无法测知;而重要的是,要及早思考、规划人生,乃至获得安身立命,通晓生死之道;否则一旦死神召唤,一切将再也来不及。回顾一生,将像是一场充满矛盾荒谬、辛劳忙乱的败绩。

  15.没有感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人,才会整天嬉笑懈怠、言不及义。

  16.诸行无常,轮回可怖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将有限的光阴,不知明日或何日将消逝的生命,花费在贪图享受、议论是非,实在可惜!

  17.人类每一个人的命运,就像被人从亿万丈的悬崖推下,现在虽然还没有粉身碎骨,但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更接近谷底。换句话说,在不久的将来必死无疑。有智慧的人,应赶紧寻求不死之道。

  18.走在路上,随便被一辆车子撞到人就会死;随便得到肝癌或传染到爱滋病也会死。生命是这样地脆弱,筑基在生命体上的财富、名望、身份、地位又算什么呢?人生很快就过去了,希望大家能珍惜难得的人身与闻法因缘,各自在无常危脆、有限的一生里,深入本地风光,开显人人本有的五位真人1

  1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希望同修每个人都要以修行为重——而倘能念兹在兹,其实照顾家庭、爱护教团自然也在其中了。

  20.孙中山先生说过: ‘以吾人数十年的必死之生命,奠定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我们可以借用这句名言,换成说: ‘用我们数十年必死的生命,来换取清凉、无碍、寂静、永恒的涅架。’——特别是涅架的获得,并不需要你抛头颅、洒热血,也不需要你捐献财富、舍弃家庭……,它只是叫你不要一味地只关心‘怎样吃最健康’ ‘哪里的景色最美’……,而应在生活中经常警惕自己‘人生无常,身命危脆’,并随时保持一颗冷静平静的心而已!

  21.要深刻信解人生无常、世间就如苦海一般。人们常说,世间有苦也有乐呀!怎么可以说它是苦海呢?而无常也是以后的事,现在不是正应该把握青春及时行乐吗?如果有人存着这样的想法,也是很自然的事。人本来就容易为心中的欲望和眼前的/顷境所迷惑。经上说,一个人若真能洞察世间果真是苦海,则其人已经是初果圣人了。尽管彻底对世间死了心并不容易,但起码若能对‘世间是苦的、无常的’ ‘人生犹如梦一般地虚幻’这一佛教根本教义,能有深刻的理解和信仰,则可说是具足了修习只管打坐的良好基础。

  22.佛教的思想是立基于五蕴苦、空、无常、无我的‘缘起论’;佛菩萨、祖师大德的解脱境是以契应缘起的无我智为要因。倘若我们要学的是佛法,则不能不警惕诸行无常、身命危脆,并且在警惕中,时常以缘起为念,意欲信解之、现观之。

  23.心念、身体、家庭、团体、社会、国家、世局、宇宙,无时不刻都在变化着,丝毫由不得己。修行人啊!何处是你我家乡?此时不修行,更待何时?

  24.诸行无常,生命随时都有可能消失,真修行者当住于不放逸,时时长养圣胎。

  25.修行人观‘万物如同热锅上的芝麻’刹那跳动不已,安稳的环境也罢,变动的乱世也罢,总之,诸行无常,重要的是习定修观,见法、得法、入法。

  26.感念世事无常,念起佛号就会倍感亲切。

  27.修行不是今日知道怎么修,明日就会成就,它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而死亡却随时可能来临,所以修行要及时。

  28.‘也许我不久之后,就要离开人间了’——经常这样警惕的人,道业就易成就。

  29.有道者随时怀抱临终的心情,凡夫则企望长生。

  30.对无常的感触愈深刻,则身心就愈脱落轻安。

  31.还好诸行无常,一切不公平的事,无常都会替我们解决。

  32.你能想出一种永久的关怀吗?——一切都是短暂。

  33.诸行无常,轮回可怖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将有限的光阴,不知明日或何日将消逝的生命,花费在贪图享受、议论是非,实在可惜!

  34.时间就像流水,永不回头;人生就像梦一般,似有却无。

  35.道业已成,人生没有遗憾事,随时可死;道业未成,则应珍惜生命、爱护身体,因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哪1

  36.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愿有幸听闻佛法的人,应警惕身命危脆、轮回可怖,利用来日无多的光阴,赶紧修行。而发心学习菩萨的人,尤应正念分明:并没有补特伽罗(众生),也没有萨迦耶(我),此外也没有非缘生、具主体、堪称真实的精神或物质可供布施。倘于此三轮体空之义,能正确周遍观察,方是随缘无碍、悲心不退,名符其实的大乘菩萨。

  37.身份、地位、财富是人群社会给你的,但生病的时候或走黑夜的森林,乃至临命终时,人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始终孑然一身。

  38.多走几趟公墓,人会比较达观——这是你的归宿,他们都在等你。

  39.有时候晚上要关掉电灯,想想看:临终的时候谁会帮你?谁会真正替你打算,而不是忙着替他们自己打算? ’

  40.无论富人、穷人、名人或无名小卒,每个人都有无可避免的忧悲苦恼、劳累、疾病、衰老和死亡。今天即使我们变成有钱人,今天即使面临的现实问题都获得解决了,但又如何呢?我们依旧处在人生苦海之中。所以,事业顺利时静下心来好好打坐念佛,工作如意时静下心来好好打坐念佛,经济遭遇困难时静下心来好好打坐念佛,前程感到了无希望时静下心来好好打坐念佛……;不管生活顺逆穷通,不管此身疾健闲忙,也不管世俗的责任了或未了,都致力使自己的心念平静下来好好地打坐念佛,我觉得这是最令人感动,也是佛所眷顾、鬼神所钦敬的修行人。

  41.人生不是突如其来的存在,它之所以以当前面貌呈现,乃源自过去世、现在世的集体共业和个别的业力所造成,尽管‘三世轮回’ ‘因果业报’一般不是有三明六通的常人难以亲身验证,但这是因为他们普遍为情执偏见所蔽,以及心思散乱缺乏寂静专注的念力所致,事实上轮回再生、善恶报应乃自然界的事实。

  42.一个人如果不相信三世因果,并且不了解业报不失的道理,就很难指望他能去除凡夫的意识型态——因为他既然无法确信世间有鬼有神、有轮回有解脱,则终将不敢以粉身碎骨的毅力去护持本地风光,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令鬼神钦敬的修行人。

  43,如果你信解生命不会断灭,它只是存在的形态不同,你不会只追求金钱和享受;如果你信解透过修行,人可以脱离恐怖与轮回,你就会珍惜这一生有限的光阴。

  44.一个人之所以会认为没有三世轮回,与其说三世轮回这件事不可靠,不如说是他太相信他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由于直觉地感到眼见耳闻的这一切存在现象是唯一的真实,所以自然也会对眼无法见耳无法闻的现象产生否定的态度;而对诸法如幻有深刻感触的人,纵然他未必具有佛经上所说的‘天眼通’ ‘宿命通’得以亲证三世轮回确是另一种形态的现象事实,但至少他不会有‘眼见为有,眼不见为无’的偏执。

  45.你有没有‘祖先’?虽然你没办法亲证(亲眼所见),可是我想你对这件事情应该不会怀疑。当然,我没有意思藉这个反问证成三世轮回是存在的;我只在说明并不是唯有亲证一途才可能信解某件事。

  46.在实际的感受中,对于三世轮回另有底下两个原因使我愿意相信它:第一是因为诸法如幻的体验,由于对眼见耳闻的一切法,它们都是没有实体乃依存各种条件因素而幻现的这一事实有着深刻的观察和感受,所以觉得死后轮回的现象是有可能的。第二,我认为大修行人是不会谎言的,在过去无数的祖师大德、尊者菩萨他们异时异地却都异口同声‘有三世轮回!’——反过来说,主张没有三世轮回的又是哪一些人呢?应该说大半属于仍然有着忧悲苦恼的博地凡夫,这样的情形,我很自然会倾向信仰三世轮回。

  47.佛法只是简单的几句话——看破、放下、自在。

  48.佛教所谓的解脱只在‘看破放下’四个字而已,一个人如果真能够看破人生、放下尘缘俗虑,那么当下即是自在无碍的道人了,又何需修行!

  49.平时就要学习放下,不要让无常逼使你不得不放下。

  50.勇敢的放下,放下就能开始从零出发。

  51.不是放下,就是提起——要有此气魄,才能节节突破,创造人格的高蜂。

  52.紧抓不放时,不能再拿天下万物。 ‘放下!’要有此气魄。

  53.‘放下’不是‘放弃’; ‘不执着’不是‘不要’。

  54.佛法原本无多事,撇开哲学部分不谈, ‘解脱’一事,其实只在‘放下’二字而已矣!吾人若能放下对此身、此名、此利、此权、此结论、此见解、此经验、此抱负……的执取,

  ‘解脱’是现成的。

  55.学禅的人,常说要放下一切执着,这是没错,不过应留意:一切是包括名闻利养、毁誉称讥——尤其重要的是要去实践。

  56.英俊、美貌是造作的,再美的人,三天不洗脸或掉一颗大门牙就不好看了。

  57.人何必活得那么紧张呢?我时常说‘世上最可惜的事,莫过于最宝贵、最珍惜的这个身体终将要腐烂化为尘埃!’连这件事,我们都无可奈何,唯能默默的领受了,试问人生还有什么看不破、放不下的事呢?

  58.人要不断保护才会继续生存,不吃饭、不睡觉、不注意交通安全……,人马上就有生存的危机。但人类即使再怎么保护自己,一百年后,这现存的五十亿人口还是要死光的,争名夺利最后为的是什么呢?又争到什么呢?

  59.三十岁觉得无愧乎职责,就毋须在赚更多钱、交更多朋友当中浪费生命;四十岁、五十岁时更是如此。神仙的生活岂远哉?只要愿意放下呻看不中用,的虚名,垂手可得!

  60.烦躁与不耐大都起于贪恋世间,当一个人不再贪恋世间时,自然感到清凉愉快。

  61.一般人在事情过后,也较易有人生如梦的感觉,但对于未来,就较不会有这种看破。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贪欲的缘故。事情还没来,总想像多么地美好,而且很认真,只有在事过之后或是满足之余,才明白: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事物并没有想像中的好。人若不贪,就很清醒,一起贪念的时候就迷乱了。

  62.古德云: ‘不怕活不成,只怕死不了。’意思是说,人类的贪婪渴爱极其深重,剪不断理还乱;可是却有人无知于这个事实,对世间尚未死心,就杞人忧天顾虑大死一番后如何展现大机大用和普度众生的事,但其实只是增长我见我执而已!

  63.古德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意思是说,由于觉得世间很美好,富贵名利、恩爱情缘一一都挂念不已,所以才会轮回生死。反之,如果真正看破人生无常、看透世事如棋,那么经营世俗的凡心自然淡薄,对人世上的一切也不会存有贪恋之心——这时候,学人自然会生起‘向灭不退转的动力’。

  64.》口果能看透‘人生如梦’,且时常观察提高警觉,自然容易放下执着,使自己获得自在。

  65.人生如梦,一般人是不容易看破的,但年纪较大的人,或是刚经历人生巨变的人,则会有较亲切的感受,往往在希望破灭时,从而发现:过去的理想、目标与坚持,其实是一场梦。

  66.人若能彻底体解人生是一场梦,就不会心随境转:心不随境转,解脱也就近了。

  67.要修行就要排除俗缘,否则永远没时间。

  68.嗔一样东西就多一个苦,少一项攀缘就少一项业。

  69.经历多的人,才会体会世间许多事是没有结果的,总是不了了之。

  70.学佛修行的人,务必明确体认,修定也好、诵读佛经也好,其目的乃是为了解脱——也就是看破人生放下尘缘俗虑;而未尝深刻省悟人生的人,他一切为修行所做的努力,顶多只是培养道基甚至只是一场儿戏而已!

  71.何不放下心中是非见,品味人生百态!而只是多情多义。

  72.心里有太多挂念的事,怎么会甘心随弥陀去呢?

  73.佛教说‘人生如苦海’,这是须得经历沧桑,或者对人世间有深透观察具有生命智慧的人才能够了悟的一句话。

  74.‘娑婆’是印度语,本来就带有痛苦残缺的意思,在娑婆世界却计划获得长久的安稳和快乐,是愚昧的人。

  75.世间无常,欲求一个安定的生活,然后方才安心的人,恐怕永远陷于不安之中。人唯有在世间无常的当中,随遇而安,到处能安,才是真正的安心。

  76.一切人类的痛苦不安跟自卑,是来自于我们对于事情真相的错知,也就是我们对于事情的真相,没有透彻的洞察跟明白。

  77.无知不一定是罪恶,但使人走向痛苦;有智慧才能引人走向幸福安心。

  78.无知与业力是使人痛苦的两个原因,唯智慧与禅定可化解它,使人达到苦灭之境。

  79.智慧和解脱,都是从孤独和寂寞的时候才要开始。一个人逃避孤独和寂寞,其实也等于逃避了智慧和解脱。

  80.没有解脱,不是没有智慧,而是因为有贪嗔。一个人有贪嗔就会影响他客观的心。

  81.有贪就瞎;有挂碍就滞。

  82.就生命而言,人生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什么才是值得投注全部心力、全力以赴?一个得法入法的佛弟子是不会有这类问题的。但是如果人们问他这个问题,他将会如何回答呢?我觉得他的回答或许是:生命最大的意义是在于了解世间和生命是苦、空、无常、无我的。这是人类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大事。

  83.真正的道德乃是从和谐、平衡、统一的心灵所发出的,一个修行人更重要的是致力培养和谐、平衡、统一的心灵。

  84.正确的生活态度,明智的人生意义是什么?那就是以‘正觉’为人生目标的生活。正觉,是佛教为世人所揭示的最高解脱境界,也是古来佛弟子一致努力奋斗的理想,其内容涵意是指正确不谬地觉察世间万有本质的真相,并且身语行为乃至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密契于这种觉察,分秒都无悖离于世间真相,恒常住于大乐、自在、寂静的境界。

  85.人生在世,痛苦已经够多了,不要再增加别人的痛苦;人生在世,烦恼已经够重了,不要再自寻烦恼。

  86.不会自寻烦恼,是智慧的表现,不增加别人的痛苦,则是悲心的表现。

  87.人不管遇到什么事,心情都要好,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88.人如果知道修行学佛,则他的精神生活必然会越见丰富,人生许多无可避免的不如意的事情,也不会伤害到他。

  89.假使别人因我们的言行而受伤害,那我们必须从以下二点加以反省: (一)自己是否心怀恶意? (二)对方的苦是否因为我们直接的因缘加诸在对方身上;如果透过以上二方面的反省之后,我们若毫无亏欠之处,而对方如果仍然痛苦的话,那我们只好随缘,在一旁默默地关怀了,这时候是不需要自责的。凡事论心不论事,同时,也得考虑到对方的苦是内因(他的贪、嗔、痴)产生的;还是我们外缘所加诸的?只要不是我们加诸外缘导致对方痛苦,那他的苦是他的贪、嗔、痴所引起的,他自己要负责任;或者说是客观的环境要共同分担责任,至少,我们无咎。

  90.苍蝇挥去它又回来,而人如果眷恋的永远只是财色名利,那么他的业力跟苍蝇是没两样的。

  91.终将化为尘埃的五蕴尚且要舍弃,何况依附在其上的一切事物呢!

  92.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人生一切的际遇无论是好是坏、是福是祸,也不论自己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成长的好机会。

  93.世界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快乐,也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痛苦,快乐、痛苦都因增添几分想像。

  94.解脱者只是超越心理之苦,而生理之苦是人类共同的宿命,即使佛陀也无法避免。

  95.一般人都太软弱了,原因之一是,他的快乐和安定感的来源,始终依赖外在物质,因而久之丧失了内在的生命韧度。反之,一个人深解外在的物质变化不定,甚至不觉得那些东西有什么了不起,他自己就能开发一种即使一箪食一瓢饮,一无所有、断肢断臂,甚至眼睛瞎了,也有办法继续快乐的方法。

  96.你们要警觉,靠外在物质来保障自身的快乐和安心,是中看不中用的!人只要有健康的身体,知足的心和坚强的意志,那么虽‘贫’而‘足’。

  97.清道夫每天清晨四点起床去扫马路,一个月所赚不过图个温饱而已。这样的人,我觉得很了不起。认命,这两个字其实不简单,认命的人在安分之中, 自有一副桀骜不驯的个性让我们自觉不如。并不是整天捧着佛经才算是学佛,生活上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去体会学习的。

  98.悲愿大的人智慧也会比较大。因为当你关心一个人、体谅一个人、帮助一个人时,你就能从中增长许多智慧。

  99.一切的思想、观念,只要是出自于自己的选择与判断,并没有遭致外力的强迫,那么就算是自己摸索的成果。

  100.人是观念的产物、观念的奴隶,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101.你若走过较多的国家,又读过较多的书,则能体认世间人的想法,真可谓千奇百怪;而看多了,也就越客观,越能了解:人所固执的事物,其实就像梦一般地虚幻不实。

  102.中国的道家很有智慧,例如’两仪,的图案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可以让我们体会出很多道理——世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就如同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没有一定绝对的。

  103.要求圆满、完美、永恒、绝对、不变、究竟、最……,都是无知。

  104.尽心尽力,就是圆满,不以结果圆满论英雄。

  105.会觉得‘累’,是因为先有‘一定要’的预设。其实大不了不要,又不会怎样。

  106.人生到处都苦,得也苦,失也苦,有什么好执着的!

  107.求不到的就不要求,所以‘所求皆如愿’。

  108.是一切都很深,亦一切都很浅;修为深者见一切都很深,修为浅者见一切都很浅。见一切深者觉得自己很无知,见一切浅者觉得自己很博学。

  109.有人信佛,也有人信关公、妈祖、树神、石头……,什么样的智慧信仰什么样的神佛。

  110.就像喜马拉雅山高八千多公尺;其实,山顶上却只是一点点而已,愈下面地坪愈大,土堆愈多。而真正微妙的道理,说起来却没有几句话。

  111.我喜欢与人以道相交,而我也认为‘正理昭然,念兹在兹’是每一个学禅人所应该具有的人格特质!一旦心中没有道,再广博的学问或再深的情谊,都只是庸俗。我鼓励现代禅每一位同修,人人都以道为尊、以道相交。

  112.生存的本身如果是荒谬的、无意义的,那么何妨就欣赏这当下的一切!

  113.人生就是这样,犹如置身太虚幻境,朝夕变化莫测,哪有牢靠之物可依恃?愿凡有幸为人,且得闻佛法的善信,莫待一生的理想希望破灭时才憬醒;应趁体力方健、心智方明的时候,留一点时间给自己,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仔细聆听那来自灵山远方的呼唤!

  114.不论你是谁,如果你心眼开,当下都是最幸福的人;否则拥有再多,你也会感到日子在压力和忧思中流逝。

  健康、平安、成功……是由众多因缘的聚集造成的,而个人的勤奋与谨慎只是其中较明显且为人知的一小小因素而已,从无常无我的观察中,世间万事就如飘散的空气充满变数难以掌控;因缘果报不可思议,今日方享健康、平安、成功的你我他,明日也许就要永别尘寰我劝真正志在悟道解脱的人,应及早实践所有已知的善良德行,接着则是赶紧减少俗缘宴坐静虑习定修观。

2006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