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弘扬佛法是家务培养僧才是关键

本刊编辑部

  2006年12月25日,本刊编辑部通讯员和苏州一位居士,一同驱车来到位于苏州吴中区太湖岛上的包山寺,对该寺方丈贯澈大和尚做了一次专题采访,受到大和尚的热情接待,并就某些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使我受益颇多,今认真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通讯员:大和尚您好,得知您老人家注重佛教文化的弘扬和僧才的培养,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得到了佛教界的一致好评,请您谈谈包山寺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实际行动和取得了哪些成绩好吗?

  贯彻大和尚:

  好的!我出家以后,1945年来到苏州,闻知灵岩山寺是有名的十方丛林也是祖师道场。庄严的净土道场,道风纯正,所以我就选择了灵岩山。在山上,受到灵岩山寺道场的熏陶,得到方丈大和尚的教诲,我在学习和行持上都很努力,后来得到大和尚的器重,命我先后担任监学、知客、监院等职务,由于经常要处理寺院事务,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就应了那句“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话。就当前讲,佛教的人才还是相对缺乏,赵朴老曾经一再强调:

  “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福建厦门佛学院、南京栖霞山佛学院、苏州灵岩山佛学院等都是培养僧才的摇篮,我来到包山寺,觉得这里的环境很好,寺院坐落在太湖岛上,山清水秀,没有污染,远离尘嚣,是修学的好地方。我觉得目前的佛教要把培养僧才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因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要靠僧人,寺院的管理建设要靠我们僧人,佛教的前进与发展,也要靠我们僧人去推进,所以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再者,现在的社会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能够同意他们、成就他们出家很不容易,

  自己能够发心出家也很不容易,他们都很年轻,有缘分到我们寺院来住,就是喜欢我们的寺院,对我们的寺院有感情。他们住在寺院,走进寺院山门,我们就得对他们负责任,要引导他们如何修学,使他们学有所得,修有所证,不能荒废他们的青春年华,否则就对不起他们的父母。同时也是为佛教培养人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分辨能力,为荷担如来家业做贡献!

  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大力弘扬佛教文化和培养人才。我们在这些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多方面招集人才,与社会互动,认真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学习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一九九九年,我寺创办了香海书画院;二〇OO年创办了包山诗社,并出版了多期《玉毫》诗刊:旨在培养僧人的书画水平和诗词写作能力,同时也是弘扬我们的佛教文化和艺术!在几年的努力下,培养出了一些能书会画、真才实学的年轻僧人。

  在几年前,我们就有办学的想法,前几年由于我们的寺院刚刚恢复,正处在建设阶段,各方面的条件还不成熟,所以没有如愿办学,不过也办了一个培训班,经过认真培训,学员们都很顺利地考上了国内知名度较高的佛教院校,如北京中国佛学院、厦门佛学院、普陀山佛学院、灵岩山佛学院、寒山寺寒山书院等,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很好,表现也很突出,受到了校方的表扬和好评!

  在原有“培训班”的基础上,2005年我们与扬州大学达成联合办学的协定,创办了包山寺“显庆佛学院”,在我们中国还是第一家寺院与大学联合办学的实体,是一个培养佛教弟子接受高等教学的场所。

  通讯员:当时您是怎么想起来和扬州大学联合办学的?为什么佛学院起名“显庆佛学院”?请您谈谈这些原由好吗?

  贯澈大和尚:说起我们办学的事来,还得从2005年说起,至今想起来我还特别欣慰,真是法不孤起,仗缘方生啊!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成熟了自然事情就成了,包山寺创办佛学院真是具足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殊胜因缘。我清楚地记得在2005年6月的一天,李尚全博士和扬州大学副校长周新国教授,来包山寺采访,当时我和心培法师(包山寺监院)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他们说包山寺环境很好,清净幽雅,没有外界干扰,是创办佛教院校、培养人才的好地方。当时我就给他们谈了我向往已久的想法和愿望,他们听了非常赞同。李尚全老师灵机一动,高兴地说:

  “如果有可能,包山寺与扬州大学联合创办一所宗教史学自学考试培训基地,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和成绩……”当时我听了非常高兴,同时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机会不容错过,时间就是效率,隔日我和心培法师,就对扬州大学进行了回访,最后就联合办学达成了协议。2005年7月12日,双方在包山寺“包山学社”举行了签字仪式,佛教史学自学考试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起名“显庆佛学院”。在寺院常住的努力下,在护法居士和各界人士的帮助配合下,经过讲堂布置、法师老师招聘和招生考试等一系列工作,包山寺“显庆佛学院”首届学僧终于开学了,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目前学院进入正规化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不过还要坚持不懈、继续努力,认真总结经验办好佛学院。

  要说为什么要起名“显庆佛学院”?还得从包山寺的历史谈起。

  包山寺始建于南朝宋永初年(420),初名“包山禅院”,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重修,武帝大同二年(536),更名“福愿寺”。在唐高宗显庆元年,高宗赐额“显庆禅寺”,高宗永淳元年,又改名“包山寺”。现在的“显庆佛学院”就是根据唐高宗当时所题的“显庆”命名的。

  通讯员:听你这么一说,我明白了。您们“显庆佛学院”的办学宗旨和院训是什么?具体都开了那些课程?请您简单地谈一下好吗?

  贯彻大和尚:好啊,我们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爱国爱教,正知正见,弘扬佛法的青年僧才!”院训是:

  “虚心求知,诚心待人,细心做事,真心学佛!”为了正规化教学、规范化管理,我还特意制定了三个理念和五个不虚。

  三个理念:

  1:治学理念:探求知识、服务佛教、改变人生、创造未来。

  2:办学理念:有信仰、有思想、有智慧、有作为。

  3:做人理念:人品要端、志向要高、心量要宽、做事要实、待人要诚、事佛要真!

  五不虚:

  1:不虚度一分光阴。

  2:不虚做一件事。

  3:不虚耗施主一分钱。

  4:不虚说一句话。

  5:不虚动一个念头。

  包山寺“显庆佛学院”不仅要学习佛学,而且还要参与社会高等成人自学考试,另外我们佛学院也叫扬州大学佛教史学班。该教学班开设的有法学概论、宗教政策法规、古代汉语、宗教学通论、历史学概论、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应用文写作、汉传佛教学、藏传佛教概述、南传佛教概述、佛典选读、中国(汉传)佛教史籍概论、寺院管理实务等十四门必修课,同时还设有电脑、英语、书法、绘画、音乐等选修课。

  我们佛学院面向全国佛家弟子招生,学习年限为2年(专科),完成2年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可获得国家承认由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扬州大学联合盖章的毕业文凭。明年我们还准备开办一个研究班,专科毕业可接入本科段再读2年,学完全部课程经考试毕业,可获本科文凭,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还将授予相关学科的学士学位。教学由我们寺院的法师和扬州大学委派师资前来授课。这样就可以培养出真正的佛教人才,大量地为佛教输送人才,是我们迫切的希望!

  通讯员:大和尚您好,就当前佛教而言,许多地方都先后开办了佛教院校,也有的因为种种原因,而中途停办,您认为目前的佛教院校存在着那些不足?应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呢?

  贯澈大和尚:就中国目前的佛教来讲,不同等级的佛教院校已经成立了很多,也培养出了不少佛教人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佛教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也确实存在着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就普遍佛学院来说,好多院校都缺乏管理,缺少具有高水平授课法师或老师,时间安排和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纪律和考场考风不严格等问题。一般院校都是不管学僧成绩好坏,只要两年学业结束了,都给予毕业,这种现象很不好,这样就会有部分学僧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和思想。他们没有压力,因为反正成绩好坏我都能够毕业嘛。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些问题,如何才能让学僧们真正学有所得、修有所证,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要想办好一所佛学院,的确也很不容易,必须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我认为办奸一所佛学院,关键要严格加强管理,课程设置要合理,要切合实际,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授课法师不能随便拉一个来就可以,起码应该具有一定的佛学造诣,才能正确引导学僧们学好每一门课程。现在很多佛学院都缺少法师,有的法师是两年一毕业,不少教理教义还没有弄明白了,就做法师了,这样教出来的学僧怎么会好呢?教课教材应该是法师自己整理,不能拿着某某大德的注解来照本宣读。教学方法要灵活掌握、契理契机,不能死板硬套,那样学僧就会觉得枯燥乏味。总而言之,人才还是关键问题,我想我们佛教也应该办一所“佛教师范大学”,

  专门培养出能够适应在佛学院授课的法师,这样法师们经过严格培养、考核,效果肯定不一样。

  附一:贯澈大和尚简历

  贯澈法师,俗名王殿才,汉族,1929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大丰。1943年依本县太平庵普润和尚出家,1947年冬在上海龙华寺受戒;1948年就读于苏州灵岩山寺净宗佛学院,在校期间曾任班长,毕业后留寺任监学;1959年任灵岩山寺知客;1962年开始任苏州市一至五届佛教协会理事、常委、副秘书长等职;1964-1984年任苏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1984年以来任吴县市政协委员、常务委员;1990-1999年任灵岩山寺监院,期间兼任吴县市(今吴中区)第一届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第二届佛教协会会长;1995年担任吴县市包山禅寺住持至今。大和尚现任苏州市吴中区佛教协会会长,苏州市相城区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江苏省东台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苏州市人大代表,东台市泰山寺方丈,苏州包山寺方丈,苏州市包山寺“显庆佛学院”院长等职务。

  附二:包山寺简介

  包山寺位于西山镇梅益村包山坞, 山坞因寺而名。该寺始建于南朝梁大同二年(536),

  初名福愿寺。明清两代,包山寺又多次重修、扩建,全盛时传有僧房1048间,规模宏大,为西山诸寺院之冠,后日渐衰败,“文革”时期被全毁。

  现包山寺为1995年在原址重建,

  已建成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方丈楼等,依山而上,气势恢宏。包山寺中历代文人题额、对联很多,著名的有清顺治御笔“敬佛”,为清光绪十年(1885)由西山角头巡检暴式昭按包山寺所藏真迹而刻,清末石湖名家余觉所书的大云堂联:

  “佳味无多, 白饭香蔬苦茗;我闻如是,松风鸟语泉声。”到包山寺可领略太湖美景,休闲品茗,

  陶冶情操。包山寺即显庆禅寺,又称包山精舍,在西山梅益村包山坞。寺建于梁大同二年(536),初名福愿寺。唐上元年间改名包山禅寺,高宗赐名显庆禅寺。

2007年第1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