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第二次经验交流会”概况及学习体会

秋爽

  一、会议概况

  2006年11月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及国家宗教事务局举办了16个省及香港地区6大宗教代表共64人参加的“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第二次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时间之紧、内容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会议共3天时间,其主题为共商和谐。23日上午9点,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工忠禹、刘延东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副主席等领导接见代表们并合影留念。王忠禹常务副主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重要讲话,他讲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希望大家学习好、互相之间交流好、发挥好,他的讲话使全体与会代表及宗教界人亡很受鼓舞。10点交流会开幕,开幕式由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刘柏年主持。首先是傅铁山副委员长、丁光训副主席书面发言,接着是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副主席讲话、纽茂生主任讲话、中央统战部朱维群常务副部长讲话及叶小文局长讲话,最后由五大宗教团体的领导代表发言。下午进行大会交流,大会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主持,内地及香港一共13位宗教代表在交流大会上发言。

  24日上午进行分组讨论,江苏、浙江、河南、湖北、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第2组进行讨论,大家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午由叶小文局长主持会议,先是进行大会交流,共10位代表发言,我十分有缘和江苏省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副主席何介苗牧师

  代表江苏在大会上发言,然后由陈广元副主任作大会总结讲话。最后叶小文局长宣布大会闭幕。

  二、认真学习领导的讲话精神

  1、纽茂生主任的讲话

  纽主任从“财富、平安、成功、和谐”四个方面来讲述。从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外同胞关系、团结与发展关系来说明。他说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又分别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来阐述,着重说明宗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是—支重要的力量、独特的力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团结信教群众、端正作风、加强自身建设,不论信教群众的信仰差异如何,要注重共同学习,正确对待,加强宗教之间不同信仰的信教群众之间的团结,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原则和目标。

  2、叶小文局长的讲话

  叶局长说,在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带领下,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走在了全国各界的前面。记得去年贾庆林主席就对第一次经验交流会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 “经验交流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请继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民族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大有可为。”前几天贾主席在接见“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会”的代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这样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对推动宗教界和各宗教团体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凝聚力,更好地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那么,信教群众是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宗教能否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是立足于“四个全面认识”。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

  二是统簿于“处理五大关系”。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并且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对于我们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着眼于“两个最大限度”。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广大信教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当然也包括依靠广大信教群众的力量。信教群众也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宗教工作中的必然贯彻。

  四是如何处理“四发挥”与“四要”的关系

  (1)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以正确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只有贯彻好党的宗教工作“四句话”的基本方针,才能保护和发挥宗教方面的积极因素,化解宗教方面的消极因素;才能使广大信教群众的正当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心情舒畅、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才能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成为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做好宗教工作,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重大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牢牢把握住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这两个关键,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更好地为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支持和帮助、做好后盾和服务。

  (2)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探索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研究宗教服务建设、服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近年来,宗教界发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关怀社会、服务人群的传统美德,在搞好自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慈善事业作贡献。在座的有一些来自香港宗教界的老朋友。香港各宗教长期以来,在香港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坚持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热心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探索出了很好的方式与途径,并且正在进一步努力开拓实践,使得香港宗教界成为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信、保障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对香港的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内地宗教界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学习和借鉴香港宗教界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好做法、好经验。内地与香港宗教界的朋友们要多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明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 内地宗教界将与香港宗教界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共同举办‘系列活动,如明年4月,拟在西安和香港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支持香港佛教界举办“世界佛教论坛香港峰会”。峰会期间,佛教交响乐“神州和乐”将赴港演出助兴。

  (3)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发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固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仁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其:1,就包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例如,在中华“和”文化的海洋小浸润两千年,深受中华“和”文化影响的中国佛教就认为, “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下”,于是提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口号,成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响亮的主题。不光是佛教,我国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无论是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伊斯兰教的“解经”天主教的民主办教,道教的“生活道教”,都可以也应该为和谐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总之,我们常说,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宗教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应该和各个方面一起努力,使我们人民的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

  (4)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还要注意保持清醒头脑,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真实目的决不是传播宗教,而是企图把中国搞乱、搞垮、搞分裂。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错不在宗教,而在渗透。现在有的国家图谋称霸世界,利用基督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是作为其推行“一超独霸”战略的“软实力”支撑。他们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大肆推销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加紧对别国进行文化渗透,侵蚀别国民族文化根基。他们从来不掩饰这是其全力推进的一种“国家行为”。抵御渗透不仅是党政部门的工作,也是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应有之责。宗教界是作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第一道防线和坚强屏障,要自觉主动地发挥作用。同时,要继续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扩大对外交往、交流和合作,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和”的理念,抵制文化的隔绝和霸权,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推动世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和解。

  宗教界的朋友常讲,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今天王忠禹常务副主席也希望,我们这次交流会要开成一个“三好”会,会亡“学习好,交流好”,会后进一步把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发挥好”。相信大家会看到,在“和谐、,平安、财富、成功四个老人”中,宗教也是—个“和谐的老人”。

  三、参加会议的体会

  1、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好。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和谐的热潮时,我们宗教界也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学习文件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调,积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作用。这是宗教界与党中央保持—致,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积极行动,会议开得及时开得好。

  2、会议主题好。

  这次会议主题是共商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从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重大举措。社会和谐是人类不懈的理想追求,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一种高度融洽、和睦、协调、有序的状态,使包括佛教徒在内的全国人民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睦相处,共谋发展的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正是我们佛教所弘扬的精神,也是宗教徒和一切向往和平人们所共同期盼的理想状态。所以说,会议的主题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尽力而为,作出贡献。

  3、五大宗教团结和谐好。

  团结有力量、和谐增强凝聚力。社会团结和谐是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安康的重要标志。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并且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所以我们宗教团结、和谐就显得十分重要。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这是我们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

  在新的形势下,作为宗教工作,要积极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化解宗教方面的消极因素,保护广大信教群众的正当合法利益,把广大信众的意见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这是我们宗教界的重大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文化多作贡献。总之,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宗教要为促进和谐,与各方面一起努力,使人民的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全民族的精神文化得以充分发挥。

  4.寒山寺全体僧众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多作贡献。

  构建和谐社会,人人有责,人人共享。寒山寺全体僧众坚持“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宗旨,积极兴办慈善事业。我们先后成立了“寒山寺慈善中心”、“寒山寺助学广场”。每年拨出相应的寺院收入,对社会孤寡老人、特困产、贫困学生等进行无微不至的关爱。我们以佛教“慈悲为怀,济世助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精神,努力弘扬佛教,倡导社会公德,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开展慈善服务工作而不断进取。

  寒山寺慈善中心工作,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理解、认同和支持,吸引了大批慈善人士加盟慈善队伍,使慈善事业迅速发展壮大。寒山寺慈善中心成立以来,每年投入捐助款达150万元以上。我们不仅对现600多户特困户每月60元捐助外,还每当出现重大灾害,如地震、洪水等,我们都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慈善事业,把物质慈善转为精神慈善、心灵慈善、环保慈善、老年慈善,不断拓展和实现慈善事业的社会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系苏州寒山寺方丈)

2007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