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古镇木渎出高僧

思 齐

  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一文中说: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自此,“人杰地灵”一词便成为出名人的名胜之地的代名词。自古以来,凡是某一地方出现了具有影响的人物,这个地方便会因此而名闻天下或具有灵气。位于灵岩山脚下的木渎古镇,本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却因毗邻灵岩山,又出现了澫益大师、悟开大师等著名高僧而名闻—十方。本文主要对在佛教史上最具影响的蒲益大师和悟开大师略作介绍。

  蒲益大师(1599~1655)是净土宗著名高僧,莲宗九祖,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自云:古者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既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禅有律有教,道人又艴然不屑。故名八不也)。俗姓钟,江苏吴县木渎镇人。父亲歧仲,十年持念大悲咒以祈子,母亲金氏梦观音菩萨抱儿授之而生大师。大师七岁即茹素,十二岁读儒书,以传千古圣学为己任,誓灭佛老二教,开荤酒,作《辟佛论》数十篇。十七岁时阅读莲池大师的《自知录序》与《竹窗随笔》,幡然认识到以前的错谬,将所著的《辟佛论》付之一炬。二十岁,注解《论语》,注至“天下归仁”文句时,不能卞笔,废寝忘餐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其年冬,父亲亡故,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发出世心,每日持诵佛名,尽焚文稿二千余篇。二十三岁时,听一法师讲《首楞严经》中的“世界在空,空生大觉”,心生疑团: “为何有这样的大觉,竟如此推崇空界?”闷绝无措, 自感昏沉散乱颇重,功夫不能相续,遂于佛前发四十八愿,决意出家,体究大事。

  二十四岁时,梦中礼拜憨山大师,恳请上乘佛法。时憨山大师在曹溪,不能往从,乃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出家,命名智旭。

  二十五岁时,入径山坐禅参究。第二年夏天,用功到极处,身心世界,忽然消殒。因而了知这个身体,从无始劫来,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只是坚固妄想所现的影子,刹那刹那,念念不住,的确不是从父母生的。这时,一切经论,一切公案,无不现前,无不通达。久之,则胸次空空,不复留一字注脚。越一年,受比丘菩萨戒,遍阅律藏。

  二十八岁时,母亲病笃,不能救治,痛切肺肝,丧葬尽礼,誓住深山,掩关修道。关中大病,乃以参禅功夫,求生西方净土。尔后,多次结坛闭关念佛(或持往生咒),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师身体力行,广学专弘,扭转当时轻视净土之势,莲风一时大振。

  五十六岁时,大师示疾,遗命身体火化,屑骨和粉,分施水陆禽鱼,以结往生西方之缘。跏跌而坐,面西念佛,举手而逝。

  圆寂三年后, 门人欲如法荼毗。启龛,见大师跌坐巍然,发长覆耳,面貌如生。火化后,牙:齿俱不坏, 与鸠摩罗什大师的舌相不坏,同一徽信。门徒们不忍遵从遗命,便奉灵骨,建塔于灵峰。

  漓益大师一‘生对净土思想有深入的研究,同时兼善诸宗。仅就净土思想而言,他就提出了许多有独到见解的观点:如念佛即圆顿心宗的观点;教宗天台,行归净土的思想以及禅净双修的观点等。

  澫益大师 ‘生著述宏富,凡四十—余种,被编辑成漓益大师全集行世。其净宗著述主要有《弥陀要解》、 《灵峰宗论》以及大师亲选的《净土十要》等,都是净宗修学的经典之作。

  悟开大师(1750—1830)是清代有影响的——位高僧。师俗姓张,苏州木渎人。幼年丧父,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大师素喜经史根底之学,而淡泊功名利禄。因生父早逝,家境贫寒,大师随即弃儒行商。一日,师见一僧人背上背着警策生死文句,在集市中缓慢行走,逢人便劝其念佛。师听僧人之语,忽然有悟,遂于僧人座下受三归五戒。不久辞亲割爱,礼详峰文公脱白出家,旋即于扬州高曼寺如监座下受具足戒。戒期结束,悟开大师留高曼寺过夏结冬,穷参力究。但苦于不能开,晤。

  有一天忽然想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语句。刚刚参究一句,便霍然心朗神清,境界现前。然后翻阅古大德公案,皆一通百通。师旋即于荆州城南显亲寺开法传禅。不久又悄然隐退。后又先后居住云间、练川、支形等处,所居之所皆为水边林下清幽之所。

  悟开大师爱护常住,淡泊名利,逢修建寺院,若信施不足,则自罄其钵囊。寺成之后,师不图享受,则包囊以行,丝毫没有贪恋之心。

  师后来归住灵岩山之宝藏庵(今无存)。慕名前来亲近悟开大师的信徒与日俱增。几年之间,皈依悟开大师足下的弟子两万多人。悟开大师的声名随之远播四方。信徒每来请求开示,大师都劝他们求生净土。为了开示后学,悟开大师还著有念佛百问。大师曾自题偈云: “我以大悲心,阐扬念佛法。仰祈三宝尊,慈悲加护我。假此萤火光,化作智慧灯。照耀于世间,引之深入佛。念佛愿往生,还来度含识。西方不退转,直至成菩提。”

  道光十年(1830)春夏之交,突生疾病。大师随即投书给远方的诸朋友,在信中,大师反复劝诫亲友当关注生死大事。言语之中流露出秋后即将西归之意。九月十五日午后,悟开大师召集大众交待入灭后事宜,在向两序大众交待完一切事务之后,大师随即绝食。九月二十日凌晨,大师面西作跏趺坐,和掌诵念《楞严咒》后,又接念佛号和观音圣号。念诵一小时之后,声音渐渐轻微,众人时至已安然入化。次日入龛,顶相犹温,送者数百人都为之感叹。

  漓益大师等一批从吴中木渎古镇走出的高僧,为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名字和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国佛教的史册。

2007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