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居士高鹤飞去其文流芳人间——翻阅高鹤年居士《名山游访记》

陈民生

  今天是双休日,上午在书房整理书时,一本由赵朴初题写书名的《名山游访记》赫然映入眼帘,其字体潇洒、刚劲有力、落落大方。该书作者为高鹤年居士。书封面上有几座形象逼真的山,在山高处有三只仙鹤在蓝天上空翱翔。该书由江苏省佛教协会编辑印刷出版。

  我见此书双眼一亮,将书置放在写字台上,泡上一杯碧螺春茶。我一边品着清香茶,一边阅读着《名山游访记》,如同翻阅许多名山大川哩。

  书扉页上有一首诗:

  提起精神行得,脚跟把定立得,

  源头寻着坐得,放下万缘卧得,

  如是,来得去得,万物静观皆自得。

  落款为:金山楞伽小隐题。

  接着有高居士朋友的题字:芒鞋踏破,游遍名山。书前有21副名山图画:鸡足山、终南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天台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武当山、黄山、庐山、云台山、龙门山、药王山、大香山、罗浮山,这些画面真实再现了每座山的雄伟、特色。给了我对名山大川的第一感观印象。

  书的发刊序是余了翁写:震旦山水之胜, 自康乐柳州以后,俊游寂寥,至明末乃有徐霞客,共游踪最远,纪载亦独富。……鹤年居士,早发道心,严事是石埭杨先生,显无谢柳之文,而抖擞迈往,足迹遍名山,不让于霞客。所为游记……

  序一为虚云老和尚写:佛法最上一乘,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昔人为向上一着,寻师访友,不惮千山万水,毕生行脚。则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尚非难事,若在家居士真正行脚,磨练身心,参访知识,则大不易。冲风冒雨,露宿风餐,受寒暑,忍饥渴,历尽诸苦,言难尽也,兹以游记出版,略述因缘如上。

  作者自序写:予业重障深,幼撄疚疾,命等蜉蝣,偶游云台山,遇高僧赠予教典,披读之,如贪获宝,似渴得泉。……于是复往五台山度夏,终南山经冬,凡溪流瀑布,均足以荡涤胸襟……旋悟翠竹苍松,溪声山色,头头是道,脚脚有路,乃始约略记之……

  作者在第一篇写道:九华山、黄山、天竺山。六十里,青阳山,长江两岸,有多数破圩,皆未修理,产量收获减少,则贫民多,苦矣。四十里,九华山脚,二圣殿。上山七里,甘露寺,一天门。二里,半霄亭,龙池庵。五里,经太白堂,九华山塔前街,化城寺。左右寺庵林立。十五里,望岩岭,甘棠镇。二十五里,黄山脚庵住。十五里,上山,经芙蓉岭,松谷庵……

  第二篇:泰山、北京西山、五台山,清光绪十七年辛卯。由淮安府山阴县陆行。上山二十五里,由金石玉,回马岭。十五里,瀑布、南天门、天街,岱岳圣母殿,铜碑。五里,观音洞,舍身岩,观日峰,泰山极顶。此京城,皇城、景山、后宰门、西方境、西苑、万善殿、紫光阁等名胜。大城内,龙凤寺。南城内,天坛,琉璃厂。崇山峻岭,过万里长城,往五台,终南,朝峨嵋,礼鸡足,云水飘飘而去。

  第三篇峨眉山、火焰山、鸡足山、清光绪十七年辛卯。自成都出游,山青水秀,气象新鲜。峨嵋县,进东门,出南门,即峨嵋山脚。林木森深,别有佳境,四川云南交界处。二十里,火焰山。山石赤色,冬无霜雪,气候温暖,夏天极热,无树木,草现红色。

  第四篇: 昆明西山,黔灵山,南岳衡山,第五篇:金山、焦山、宝华山,大茅山……总之,从五十三篇文中可知:高居士不畏艰难险阻,我阅读每篇都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我发现高居士每游历一次名山,他都细心,认真记录着他心得,这洋洋洒洒约30万字游记,可以说是他一身心血所在。他的文字功底扎实、语言优美。如在第十一篇写五台山一文中描写道,群峰围绕,林木参天,山明水秀,风景绝佳,时已入暮暮。前有双涧,合流南注大溪,古云:双涧水声流不辍,顿觉胸襟万虑空,溪随山转,人傍溪行,奇峰插天,长空叠翠,瀑布龙湫,凉风袭袭,随山一湾,中方广寺,即昙华亭,倚山临水,隔断红尘。在第十二篇太白山一文写道:宝塔巍巍,殿阁辉煌,罗汉堂五百尊者,种种妙相,诸方莫比,暮鼓晨钟,经声佛号,足以唤醒迷人。林木森罗,三溪周匝,竹影松涛皆道韵,花香鸟语尽禅机,昔悟达国师道场也。可见高居士所著文中,语言精彩:妙语连珠,举不胜举,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阅者高居士所著文中,我还发现文中有许多哲理语言。如与好友同居,如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同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伤人之语,痛如刀刺,刀疮易好,恶语难消,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白发不随老人去,渐渐又上少年头,月到十五光阴少,人到终年万事休。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谨则无忧,忍则无辱,静则常安,俭则常足。可见高居士所写富有哲理语辞,虽然已过去许多年了,但我认为,在当今现在社会中仍然适合我们应用与启迪。

  笔者在书目外编,附编文中了解到:高居士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生以皈依正觉和普渡众生为职志,一双草鞋踏遍天下名山大川,同时,他还为救灾工作忙碌着。三十四岁那年夏季徐淮大水灾,他不辞辛劳,到受灾现场勘察灾情,并与当地所有寺庙主持一道参加救济灾民工作。四十五岁因平津水灾至沪劝募赈款。四十八岁应熊希龄邀请赴湖南办赈。五十九岁于盐城刘庄、白驹、安丰、永丰圩等处开办粥厂十四处。六十五岁因川、陕、豫、甘等省旱灾为上海慈善联合救济会奔走劝募赈款。八十二岁赴北京出席中国佛教协会会议,并被当选为理事。八十四岁赴江苏南京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八十九岁返刘庄净土安老院养病,九十一岁在刘庄逝世。南京佛教界代表,苏州佛教界代表,泰州政协代表共同举办高居士追悼大会,并将骨灰安葬苏州穹窿山西南方山中。

  我国孔圣人孔子认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此孔子喜欢山,喜欢山那种豁达庄重的气势。他也常登泰山,这就是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缘由。攀临高处,使人高到襟怀宽阔而这种感觉仰仗了大山的奇异功能。而高居士一生,他住山,登山,并写山,他至终离不开山,他的胸怀就像大山那样宽阔、那样庄重,他又那样仁慈,他心里一直装着平民众生的疾苦……

  高居士,虽然离开我们有许多年了,但他那种对佛虔诚的精神,对人世间平民众生疾苦的牵挂关心、救灾赈灾精神,以及他所著书中的优美文及人生哲理,在我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他的这些崇高精神在不断地激励着我:人活着不仅仅为自己,而是为广大平民众生。

2007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