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从选择说开去(外二篇)

达 亮

  无论你选择了生活,还是生活选择了你,人活着就意味着选择,正如一位名人所说: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与被选择中。”

  大是大非面前,是生,还是死?这是对人生选择的最好诠释。当一个人带着生命第一声嘹亮的哭喊,赤裸裸地从母腹的监狱中放逐到浩渺玄宇而又全新陌生的世界里,犹如一张空白试卷该如何填好他这一生?这就面临着一个“选择”问题。诗人艾青曾在《诗论》中写道:假如人生仅仅是匆匆过客,在世界上彷徨一些日子……不曾领悟什么,也不曾启示什么……临死了,对永不回来的世界,没有遗憾……能不感到空虚与悲哀吗?这就是说,人既然痛苦而生,岂能默默死去。

  “吾身听物化,化及事则休。当其未化时,焉能弃所谋。”这首明代小诗就是昭示一个人在“未化时”应有“所谋”,一旦老朽了,什么事不休也则休了。

  人一从温柔的母腹里扔出来,再倾进冰冻的骨灰盒之间所造作堆砌成怎样的一系列活动:如泽畔行吟的屈原,其九死未悔而上下求索的决心,曾唤醒了无数沉睡在中国江河上的龙舟。街头徘徊的黄巢,震撼了长安落第的双眼微薰的日子。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长短句中幡然彻悟到“生当作人杰”,与世人竞雄:“死亦为鬼雄”,虽死犹生的人生。岳飞一曲《满江红》唱得多少人心颤。曹雪芹用那一部《红楼梦》把“一把辛酸泪”洒向人间……他们都选择了生,生得轰轰烈烈,让人生历史的法码沉重!

  他们主宰了生,超脱了生。萨特说得好:

  “要争分夺秒地活下去,不然只有等死。”其实,有意义的活着,每一天都是永恒,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单有躯壳的生命却没有灵性和良知的行尸走肉,每一天虽活着却等于死去。殊不知,一个人死去很容易,好好地“活”着却是很难很难的呵!

  不一定需要文学,但是少数人一定需要文学的,这有自由的选择,更有严峻的被选择。对于爬格子的人来说,就意味着他选择了物质的“清贫”而精神却很“富有”的职业;而选择在锦绣“钱”程路上的人,他却发出精神“贫乏”得只剩下钱了的如此嚎叹,不曾留下什么在人间。白居易曾用“老大嫁做商人妇”来感慨艺术生命的夭折。当然下海的,文化圈虽少一个文人,商业界却能多一个李嘉诚、霍英东或金融界知名人士,这也是本无可厚非的,再说大干世界,岂能干人共一技乎!路旁的评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双脚踏着自己选择的路。

  人,是不可能选择生死的;然而选择人生却是可能而且应该的。一个人生命的质量在于他的选择。有时候,选择活着比选择死亡更不容易。拼命三郎路遥,为了圣洁的理想,为了胼手胝足的平凡世界,竟把命都赌上了。米罗空着肚皮,昼夜面对着画坊的墙壁独坐;画家梵高在贫穷饥饿中发了疯,割下自己的一只耳朵,最后饮弹自尽,有谁能理解他灵魂被锯割时的疼痛?有谁听到了他血液的叫喊?缪斯是可爱的,因为有了她世界才绚丽多姿;但又是可怜的,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清贫!为了断臂的维纳斯,请不要苟求这个世界。生命是美丽的,只有美丽的生命才有美丽的世界。

  人生很长,长得没有尽头;人生也很短,短得稍纵即逝。在人生中,有生必有死,像白天与黑夜一样。庄子以生附赘悬疣,以死决疣溃痈;孔子以生而顺事,以殁而宁也。他们这种投合生命的美丽的旅行,超脱、达观的态度,令后生者汗颜。

  那试图用宏大规模构筑一个人类世界的海子、骆一禾,睡在山海关那向远方伸延的平凡而不再沉默的铁轨上了;在太阳的焚烧和向日葵金轮的双轮照耀沐浴下,一步步纯洁、辉煌,画家的灵魂最终获得永生的梵高;还有美国的普拉斯、杰克·伦敦、海明威,到苏联的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日本的川端康成、三岛纪夫,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伍子夫……一串长长的名字,点燃了无数个死而不休的灿烂明灯。

  那一个个生命匆匆逝去,却在很风光和精力旺盛地展开自己人生的时候竟遽然消失,好像是留给后人一种思索,一种人生的品味,又好像无从把握生命的重量。

  是的,人一生中因选择而焦头烂额,精疲神丧,但关键的选择,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同样也能够变换人的一生。我曾读到丹麦哲学家布里丹讲过一个寓言,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有一头小毛驴,在干枯的茫茫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堆草,面对左右两边各放着的一堆青草犯了难先吃哪一堆呢?一直犹豫不决的毛驴在无限的选择中活活地饿死了。同出一辙的《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更耐人寻味:两个牧童进深山,入狼窝,发现两面三只小狼崽。他俩各抱一只分别爬上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片刻,老狼来寻子。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耳朵,弄得小狼嗷叫连天,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地在树下乱抓乱咬。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走去……这样老狼不停地奔波于两树之间,终于累得气绝身亡。

  驴饿死,狼累死,其原因是不会选择。毛驴与狼的生死不就是被选择在支配着,而人又何尝不是呢?放弃了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了人生。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一个哲学家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个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呢?于是他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没想到农民告诉他,

  “他当时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边,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路上,哲学家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

  “所谓人生的重大抉择岂非多半如此?”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的至诚至信。

  为了谋生,我不断选择职业,职业也不断选择我。每当我拿着遥控器,面对众多的电视频道时,我变得无所适从,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哪一个节目。我觉得我的时间已在选择中逝去。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可是为了砍柴,我换了好几把刀。我陷入了一种误区:过于注重工具的更新,而耽误了真正要做的事。也许我要砍的那棵树在换刀的时间里早就应该被砍倒了。磨刀换刀的时间太长了……我的心态也在选择中变得浮躁起来。面对太多选择,我已不再是欣喜,而是一种困惑,甚至疲倦。

  人生乃是无数次选择构成的。放弃了选择,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只不过选择了放弃罢了。人应主宰选择,超脱选择而使人生达到最高境界和至高点。

  在人生的生死差池选择中,面对来世今生,要好自珍重选择。既然选择了一根火柴、一支蜡烛、一块乌云,就应该燃烧、点亮、碰撞,否则没有燃烧的火柴,是毫无价值的;不点亮的蜡烛,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碰撞的乌云,是带不来闪电的。有人选择了鹰,有人选择了鸡,而有的人却选择了苍蝇;鸡虽有时比鹰飞得高,但鸡永远飞不了像鹰那样的高度,而再完美的苍蝇还是苍蝇。人应慎重每一种选择,因选择在支配着人生,决定着人生,改变着人生。千万不要无所选择而重演毛驴饿死在两堆青草中间的悲剧。

  一个人一生中的每时每刻,其实都是在选择中度过。有人说,品味人生,最大的愉快莫过于做出选择,最大的痛苦也莫过于做选择,所以,每个人应该学会选择。

  得失寸心知

  一

  请问禅师,船夫载客过江,船行时,船在沙滩上轧死很多螃蟹。这是乘客的过错还是船夫的过错?”

  这不是乘客的过错,也不是船夫的过错。”“那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是你的过错!”禅师两眼圆睁,大声地对某居士说。

  心莫造罪,陷人入罪才真正有罪!

  二

  生命中许多美丽的东西,稍纵即逝,都得靠我们好好去把握和争取,得与失,有时仅仅是一步之遥,正如台湾作家林清玄所说:

  “有些东西,当你错过一时,你可能就错过一生了。”熟透的苹果落下来,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你终生都在等待第五个苹果,但树上只结了四个苹果。

  人生幸福的要诀之一就是不要让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这句话让泪痕未干的我不觉微微地笑了。人非圣贤,一生哪能没有过错,但如果老是沉沦于自责,忏悔,那必定错过正午的太阳,也将错过星星的夜晚。也许我的梦只是一个美丽的错,也许只是上帝一个暂时的错,我失去一个太阳,顺其自然也许能收获满天繁星。说不定若干年后,真正怀念真正感激的正是这个追梦的美丽过程;刻骨铭心的正是累得难以挪动双腿时,咬紧牙关往前迈出的那一步。

  六祖说: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三

  失恋,首先是一种幸运,其次才是一种不幸。失恋,为了爱是必要的,因为你如此伤心,可见你心中还是有爱的:既然你心中有爱,那对方就必定无爱,不然你们又何必分手呢?而爱在你这边,你并没有失去爱,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已经赢得了值得羡慕的一分,你的人生由此变得丰富,气质也由此变得成熟。

  四

  在某些时候,失去的同时也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远比失去的要多。英国的伟大诗人弥耳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眼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他们被称为世界文史上三大怪杰,居然一个是成了瞎子,一个是聋子,一个是哑吧!他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平常心,不计较利害得失。科学家贝佛里奇说过: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其实,

  “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够正视现实。不要感叹命运多舛不公。命运向来都是公正的,在这方面失去了,就会在那方面得到补偿。当你感到遗憾失去的同时,可能有另一种意想不到的收获。

  五

  有一个故事,说有个小伙子,还是穿开档裤时,也记不得是哪一天,发现门前那堵墙上有一个闪光点,在阳光下耀耀生辉,艳丽无比。从此,朝思暮想,流连仰望。终于有一天,渐渐长高的小伙子决定爬上去看个仔细,百年危墙,高不可攀。近了,近了。最后,那只颤抖的手一把抓住了它。原来是一支破牙刷。他好失望,心情懊丧得很。事物的转换总是这样,小伙子在此之前,拥有一份好心情:一旦得到了那柄牙刷时,却又失去了昔日的那份特好的心情。这正如佛经上所说的,

  “失就是得,得就是失。”

  得与失在我们心中,真是只有一线之隔,我们意以为得,就是得意;意以为失,就是失意,所以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也能得意在其中。秦王统一六国,兼并天下,也能失意于其间。大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所得既多,便是增加,也不觉得欣喜,稍有所失,便惶惶恐恐;所失既多,就是再失,也不感到痛苦,稍有所获,便十分快乐。如此说来,得意何尝不是失意之由,失意又何尝不是得意之如呢?

  六

  我们人生最大的得意或失败,都无法由我们自己来左右。人生最大的得,应该是“生”,我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生命,不是最大的“得”吗?因为没有这个得,就没有以后的得,这是得的根本。而人生最大的失,应该是“死”,当这一刻来临,我们便抛出所得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这不是最大的失吗?这最大的得与失,我们尚且无法撑握,又还有什么得失好计较呢?

  有患得患失的人,一生总是很苦恼的。他们对取舍疑虑不决,本来拥有一些自己并不需要而多余的东西,却又费尽脑汁想使这些东西不减反增。为这些终日烦恼,长此下去有损身心健康。与其担忧会失去,倒不如让它失去好了,换来了心情轻松和愉快,不是更好么?

  不能舍弃别人都有的,便得不到别人都没有的。会生活的人失去的多,得到的更多。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己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只要这样一想,你就会有一种释然顿悟的感觉。

  正确认识得失,得到了也可能失去,无论你得到了什么,都不妨时常这样提醒自己。这样,得到了的时候就会倍加珍惜,失云汉的时候也不至于无所适从。

  诚 信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生命之美,莫过于诚,诚为一切善法之源。

  一

  诚信这个话题,在我国可谓历史悠久。《论语·学而》篇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处?”孔子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即说一个人不讲诚信,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那其他方面还有什么可说,怎样才能安身立命?孔子还说: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孔子认为信与忠、孝、仁、义一样,是人们立身处事的根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

  《西升经集注》称:

  “道以无为上,德以仁为主,礼以义为谦,施以恩为友,惠以利为先,信以诚为首。”强调了信与诚在道教信仰的重要地位。孟子对诚信也作了精辟的论述,他在《孟子·离娄章句上》中说: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杨氏也说:

  “动,便是验处,若获乎上、信乎友、悦于亲之类是也。”可见孟子之言见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对于诚信的推崇,不独我国,早在古罗马帝国时期,

  已建立了以“诚信契约”与“诚信诉讼”为基础的万民法。可以这么说,正是因为诚信渗透到商业和司法制度中,才造就了古罗马曾经的辉煌。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诚是自然界的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规则。两千年前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今人却淡忘了,真是天大的遗憾!

  二

  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一个好的推销员总是在同时推销三样东西:一是推销自己,让人看到一个诚实可信的人:二是推销公司,让人看到一个诚实可信的公司;三是推销产品,让人看到一件必需的产品。其实,最重要的是推销你这个人,只有客户知道你是可信的才有其他可言,也就是让你的客户了解你的“诚信”度值有多大。

  孩提时就得之“诚信”的重要性:从小常听大人们讲一个牧羊童经常高喊“狼来了”,多次上当受骗的乡亲们在狼真正到来时却没有赶来,结果这个不诚实的孩子连同他的羊群被狼吃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其实是在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守信,否则后患无穷,甚至让你付出沉重的代价。

  上学后,从小学课本得之周幽王为博得褒姒娘娘一笑而上演的“烽火台戏诸候”的故事,由于失信于众诸候,拿诚信开玩笑,而后导致以愚弄众将士始、以害国家终的血的教训!

  “我要把你一刀砍成两半!”

  “好呀!你试试看。”

  悲剧发生了:原来在友谊的阳光下,一个深信对方不会下手,一个则确信他会避开……最后他们都错了。一对练剑的好友在一次半开玩笑的情况下上演了这场悲剧。

  还有一则令人忍俊不禁的小故事:

  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得起那昂贵的医药费。在停车场,这位女子向一著名高尔夫球球手求救。球手被她的“诚信”度深深地打动,于是不假思索地掏出笔,在刚得的冠军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塞给那个女子。事后,有人告诉他那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呢!

  “你是说根本就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得到那人肯定回答后,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却是那球手的回答: “这真是我一个星期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历史的悲剧在一幕幕的重演,这到底是谁惹的祸?!

  一则《真实与谎言》寓言让我们找到了答案:

  “真实”与“谎言”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兄弟。一天,他们到河边洗澡。先上岸的“谎言”弟弟偷偷穿上“真实”哥哥的衣服,尽管“真实”百般请求归还,

  “谎言”弟弟还是不肯。

  “真实”自有其理念和骨气,说什么也不肯穿上“谎言”的衣服,最后只好一丝不挂地走回家。从此,人们眼中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受人尊重;赤裸裸的“真实”反而被人看不起,这就是真假颠倒的世间。

  三

  从前,有个虔诚信佛的老太太,托行商的儿子从印度给她请颗佛舍利。可是她儿子几次去印度都忘了这件事,于是就从路上拾了一颗狗牙,冒充佛牙给母亲供养。

  不知情的老太太把狗牙当佛牙,虔诚供奉,因信力念力,这颗狗牙后来竟发出了佛光。听起来有点可笑的真实故事,至少说明了诚信及信念威力的确不可思议。

  有关诚信,这里有个偷听来的故事(《锵锵3人行》),也挺有意思的:印度有个骷髅,又称上师,据说他的功力很了得,也有一定的神通。

  一天,他的徒弟问上师,怎样才能有奇迹出现?上师说,

  “你对师父的话要信,不能怀疑,全心全意的信,并且要呼喊师父的名字,这样你才能出现奇迹。”上师为验证徒弟是否诚信、虔诚,就让他从一条河上走到对岸。奇迹真的出现了:徒弟直呼上师的名字,真的从河面上飞到了对岸。上师不相信自己有这种神通,更不相信徒弟。当上师呼喊着自己的名字从河上走过时,结果却被淹死了。

  现实生活中这种实例并不少,如领导与下属,下属超过自己的上司是存在的。领导没有那种实力并不能说明下属没有能力,关键是领导会不会允许你发挥你的潜力,领导有没有大的气量;而下属会不会对领导忠诚,这都是关系到一个公司及企业能否兴盛,也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的课题。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因素,就不再探究了。

2008年第1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