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高举以戒为师旗帜 加强寺院道风建设

秋爽法师

  前言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佛教的前进与发展,不但要与时俱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且也要保持佛教的优良传统,佛教如何去适应社会与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想那就是要发扬佛陀慈悲济世的精神,高举以戒为师的伟大旗帜,加强寺院的道风建设,树立僧人的良好形象,切实为佛教的前进与发展做出贡献,加强道风建设,提高僧人素质是目前佛教寺院的当务之急,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佛教协会关于加强道风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本文结合苏州寒山寺的实际情况,谈谈寺院的道风建设与现代管理的模式:

  一、高举以戒为师旗帜,树立僧人良好现象

  佛教戒律是我们学佛修道者的行为准则,是每个学佛者的重要保护屏障。戒律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没有戒律佛教将会一片混乱,僧团将会分裂,所以我们在行住坐卧的四威仪中,要善用其心,以戒为师,以法为师。

  戒是僧团之根本,世尊入灭之际亲嘱阿难云:“佛在世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持戒见实相,一切诸佛皆从实相流出,实相是诸佛之本源,菩萨六度之万行,以实相为体,以戒为本。毗尼住世,正法久住,具足受持戒律威仪教法,必无忧悔,顺佛正法,不违其数,是故令三宝不断,法得久住。华严经曰:“戒为无上菩提本,能长一切诸善根。”遗教经偈也云:“戒为第一功德安稳住处,若无此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戒律,是道德规范,行为之准则。只有法盛乃能教兴,正法方可久住也。有言道:“初入佛门,以信为本,住入佛家,以戒为本

  佛教的戒律,对净化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坚定信心,只有以戒为师,才能使正法久住;只有严持戒律,才能塑造超脱之品格,有如山颠之青松、空谷之幽兰,必为世人所仰慕和向往。僧人,是清净和合的体现,是人天师表、众生典范,如果一个寺院戒律松弛,就会使僧人不伦不类,横遭世人讥嫌,虚云老和尚舍报之时,唯留一“戒”字以示后学,重若千斤;戒律对僧团的存在,以及僧人的自身修持,有着如此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只有严格遵循戒律,严抓道风建设,使寺院保持清净庄严。才能塑造出僧人的良好形象,道风建设才有保障。坚持赵朴老提出了“僧装、素食、独身”的六字方针,严格要求僧人的作风。

  2006年12月21日国家宗教局叶小文局长,在中国佛教协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重新举起“以戒为师”的旗帜,这无疑是要让我们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佛教形象,力求做社会之楷模,人天之师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是道风建设最好的意见!

  寒山寺作为江南名刹、祖师道场,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佛教的优良传统,坚持正信、正念、正行、正定的思想,寒山寺多年来一直秉承佛陀的伟大教导,严格遵守佛陀制订的戒律,不定期的组织僧众学习戒律,沙弥进入寺院首先要求学习《沙弥十戒》,比丘要学习《四分律比丘戒》、《梵网菩萨戒》等戒律,初一月半都坚持布萨诵戒,严格按照丛林寺院的规矩行事。所有僧众都必须以戒为师,遵守丛林寺院的规矩,对违背戒律者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不共住!

  寒山寺的常住僧人行、住、坐、卧,言谈举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僧人要僧衣整齐,穿大褂、僧鞋、僧袜,做到僧象僧,庙象庙,树立僧人的良好形象。

  二、完善丛林规章制度,加强寺院管理与道风建设

  佛教有着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有着古老的文化气息和传统的佛教精华,佛教从古到今,经历了各个时代的磨练与洗礼,几经盛衰走过了坎坷的历程。佛教的兴盛,道风的好坏,前进的快慢,都与管理息息相关,管理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所寺院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传统佛教也好,现代佛教也好,都不能缺乏管理,没有管理就是没有规矩,没有规矩那就不成方圆,寺院就会杂乱无章。寒山寺做为古刹名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寺院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发展方向,制订实施方案。管理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寺院的纪律、安全、消防、卫生等多方面管理,使千百余年的寒山古寺,稳定、高效、健康的前进与发展!

  自从唐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以来,寺院就建立了整套的管理制度,上至方丈,下至清众,都要遵守执行。一个僧人必须具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行住坐卧,不离佛法,才能使内心清净,与道相应。寒山寺多年来,一直响应党的号召,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宗教事务条例》等,另外不断地总结经验,按照佛教戒律与丛林规约先后制订了《客堂制度》、《僧人请销假制度》、《禅净堂制度》、《财务制度》、《库房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将每个寮口、每个部门的制度结集出版《宗教政策法规·苏州寒山寺规章制度》合订本,包栝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法等,并多次组织全体僧众学习,认真贯彻和落实,按照规章制度为办事准则。

  寒山寺根据佛教戒律和丛林规约,以及中国佛协和省佛协制定的各项制度而制定的寒山寺规章制度,目的就是规范寒山寺僧众与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做到有章可循。各寮口切实抓管理、严制度、树立寺院良好形象。保持寺院的清净庄严,树立纯正的道风与学风,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审批、登记、复核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法。严格库房采购、保管制度,确保库房物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客堂接待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来宾住宿登记,挂单僧人三证(身份证、戒谍、寺院证明)齐全。

  道风是一个寺院的灵魂,道风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寺院的整个形象。作为古老的丛林寺院,一定要道风纯正、学风优良,才能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所谓道就是道德、方向,就是行为准则,就是生活规范,所谓风就是行为,就是风气。道风也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和规范。

  寒山寺的道风建设主要表现在僧众的学习、修持上,坚持爱国爱教、学修并重的思想,坚持上殿过堂、二时课诵、布萨诵戒、参禅念佛,以学导修,以修导学。坚决反对和抵制“求名求利、奢侈浪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每个周末都开展正常的讲经法会,做到弘法是家务,全面推广大乘佛教的精神与思想。

  三、弘扬佛教文化,发扬道风建设与和谐统一

  我们寒山寺坚持把佛教人才培养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努力把寒山书院办成一流的佛学院。寒山书院恪守明确的僧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信仰纯正的佛教三类僧才:一是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化寺院管理人才;二是志立于佛学研究、阐扬佛法的弘法僧才;三是重在实践佛法的修持僧才。

  寒山寺作为千年古刹,在国内外影响不断扩大,寺院职能日益多样化。为此,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僧众队伍,是寺院发展的需要。提高僧众素质,关键在于僧伽教育,使丛林学修一体化,使寺院成为僧人安身立命用功办道的场所,是僧众修行明志的大洪炉。具体操作表现为,首先,我们从提高僧众学习自觉性抓起,促使全体僧众执行“学修并重”的观念,在寺院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养成勤学、求真、崇善、净意的良好学风。还要遵记守法,组织学习十七大精神和宗教事务条例。其次,我们还积极引导僧众处理好学习与信仰、知识与持戒、学问与道心、弘法与修持的关系,辨别真假是非,一心弘扬正法。在学习的同时不忘共修,晨钟暮鼓、二时课诵、过堂用斋,执事以身作则,上好早晚殿堂;积极组织僧众开展各项法务活动;加强念佛堂管理,实行初一、十五与居士共修。集中精力加强寺院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僧人的自身素质,充分利用佛教的独特优势,积极挖掘和弘扬佛教文化的精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寺院的中心工作是弘扬佛法。加大弘法力度,是佛教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从弘法的深度、广度、力度上去思考,去发展。寒山寺坚持以“关爱人生、启迪心智、完善人格、服务社会”为宗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了《寒山寺》、《寒山寺佛学》、《寒山寺志》等佛教刊物,开办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篇幅简明的《佛学园地》,向广大信众解行佛学要义。

  2000年寒山创办了佛教图书馆,免费对外开放、借阅,免费向信众游客发送更多的简易通俗的佛教书籍,使更多的认识佛法,学习佛法,领悟佛法的真谛。图书馆还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各项业务工作管理水平,使图书馆发展上了新台阶。现在拥有6万余册的藏书,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

  2002年寒山寺建立了寺院网站,利用网上弘扬佛法,做好网上佛教论坛,严格网站管理和档案工作管理,使之向更高目标迈进,切实形成既有宗教特色,又有现代化气息的档案工作管理体系。

  2006年成立了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圆满举办“传承文化和合人间”首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将寒山寺文化定义为:寒山寺文化是一种以寒山寺为区域形成,延续千余年并影响世界的,以佛教文化为主干的,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以钟声诗韵为标饰的,并具有自然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寺院文化。这对今后挖掘,继承和发展寒山寺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

  培育慈悲精神是道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寒山寺慈善中心是佛教慈悲济世理念在当代弘扬的平台,它的建成为佛教慈善事业开创了一条新路子。寒山寺慈善决定广纳慈善财源,多渠道筹集慈善资金,专款专用,让更多特困人员感受到佛教慈悲之光的温暖。中心除继续做好对800户特困家庭的捐助工作外,在苏北大丰建立特殊教育学校;资助贫困学生300人;为苏州民工学校捐助爱心书包和文具用品;积极组织“爱心”粽子活动,把关怀送到社会福利院。中心今年积极扩展慈善中心队伍,为让更多人员参与慈善事业,为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慈善中心在工作中拓宽新路子,创造条件,建立“佛教临终关怀堂”;为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目前正积极筹备佛教安养院建设。

  总结

  作为一座丛林寺院一定要要保持传统、继往开来、再接再厉,积极弘扬佛教思想!因此我们特制订了五不(不搞大型活动、不图名闻利养、不做表面文章,不做经忏佛事,不私收出家徒众)和五要(要道风、要信仰、要管理、要文化,要教育),寒山寺并将其“五不和五要”作为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寺院的管理执事,一定要以身作则,尽职尽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多年来,寒山寺以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弘法方法,在教育、慈善、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后寒山寺将继续坚持

  “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利益大众,以慈善回报社会,以戒律要求僧众,以道风管理寺院”的发展理念,大力发扬大乘佛法利生济世的精神,将佛法之光,照耀于世间,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人类变得更加美好!

  二00八年四月三十日

2008年第2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