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勇于改过(外一篇)

阿 莲

  开学后大约一个月,女儿拿回来她考试的一张语文卷子,告诉我她这一次考了98分,在班级排名第二。我照往常一样拿过试卷检查。结果我发现有一处老师没有看到的错误,女儿组词的部分写了一个别字,也就是说女儿的得分应当减去2分。

  我把女儿叫到面前,指出她的错误之后,告诉她明天要把这张试卷重新交到老师那里,让老师重新给她打分。女儿犹豫不决,看着试卷说:

  “如果去掉2分我还有96分,那样就排到第四名的后面了。反正老师又没看到这个地方,不告诉她也没有关系啊。 ”

  我理解女儿的好强心理,因为她的成绩一向很好,很少排到前三名之外,但是不能因为老师没有注意就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了呀,于是我让女儿坐在我的身边,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古时候在义兴的地方有一个人叫周处,他少年时强悍好斗,祸害乡里,老百姓们把他和当地的蛟、虎一起定为“三害”,足可见他为害之重,当地人对他的印象之恶。后来,周处在乡人的劝说下经历了种种危险和困难,最后杀虎斩蛟获得成功。可是当他满怀喜悦地归来的时候,却发现乡亲们以为他也死了,大家都在欢呼庆祝。在那一时刻,周处才明白自己竟也被列为了一害,心里感到非常的难过。后来,一个叫陆云的人就劝周处,让他改正以前的种种劣迹重新做人。周处很犹豫,觉得自己过去实在是积怨太深了,已经声名狼藉,而且他又是一个很倔强的人,让他转变思想也真是不容易。陆云就针对他的这些想法,开导他说:“古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贵的。”陆云接着又激励周处说:

  “一个人怕只怕没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够传播开去呢?”最后周处终于明白了:只要明白事理,任何时候都不算晚,能勇于改过,就不会一事无成。最后他立志学习,改过自新,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后来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了一个忠臣孝子。

  故事讲完之后,我告诉女儿,这个故事让人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有了缺点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敢于正视、敢于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这样才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女儿歪着小脑袋很认真地想了想,最后点了点头。

  第二天中午放学后,女儿欢快地跑到我的面前,把语文试卷交给我说:

  “妈妈,这是老师重新给我批改的。”我拿过来一看,老师把原来的98分划掉了,重新打了一个分:96+2。我有些奇怪,问女儿为什么,女儿回答说:

  “老师说这2分是对我能够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奖励!”

  《左传·晋灵公》中有句话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其意思是说世人有哪一个人没有犯过错误?但是错了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弟子规》里亦云:“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了1

  做为一个人,勇于改过可以说是他的一个良好品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人的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犯错和改错的过程。没有一个人从生到死都是完美无缺的。也就是说人都会犯错,而不同的地方则在于有人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而有人则不承认错误,掩饰错误。结果也自然是不同的,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人前进了,成功了:不承认错误掩饰错误的人呢,没有人缘,众叛亲离,最后一无所有。

  我想起最近看过的《了凡四训》,作者袁了凡居士是个佛门信徒,他以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告诫人们很多修身养性的道理。其中就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叙述如何改过。对于怎样进行改过,袁了凡居士说有三个要素:

  第一,要发起羞愧心。试想,古代的圣贤跟我们…样是个人,他们为什么能够千古流芳,成为大众学习的榜样;而我为什么一事无成,甚至到了声名败坏的地步呢?这都是由于过分沉溺于逸乐,受到世俗的欲望所染污,并且偷偷地做些不合乎义理的事,还以为别人不晓得,而表现出傲慢的样子,毫无一点羞愧心;就这样日益沉沦下去,逐渐变成禽兽之流,但自己却不能发觉。世界上各种可羞可耻的事情,都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改过的第二个要素,是要发起戒慎恐惧心。须知,天地鬼神都在我们的头顶上监察著,他们是难以欺骗的,我们纵然在幽暗之处犯过,大家虽然不容易发觉,但天地鬼神却像镜子般地照著我们,看得实在非常清楚。所犯的罪业若是重大,必定会降下许多灾祸;就算是轻的过失,也会减损现有的福报。我们怎么可以不惧怕呢?

  改过的第三个要素,是必须发起勇猛心。人在犯过之后,不能够改正的原因,大都因为得过且过、退堕畏缩。我们必须在明白过失以后,立即痛下决心改正过来,不可以延迟、疑惑,更不应当犹豫不决,东等西等,不敢下定决心。

  犯了小的过失,要像是被尖刺戳进肉内一般,必须赶快地剔除。若是犯了大的罪业,更须像被毒蛇咬到手指一样,要尽速将指头斩断,不可以有一点点犹豫、停顿,否则毒液蔓延到全身,就会立即死亡。

  如果具备这三种心:知耻心、畏心和勇心,那么一旦发现犯了过失,就能够立即改正;就像是春天的冰块遇到了阳光,还须忧虑它不会融化掉吗?

  袁了凡居士又从人改过的角度论述说:一般人的过失,有从犯过的事实本身上戒除的,有从认识其中的道理而改正的,也有从心念上来改正的;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不一样,因此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有所不同。

  譬如以前杀害生命,现在戒除不再杀了:以前发怒骂人,现在也都戒除不再发怒了;这是就所犯的事情而将它改掉。

  但是这只是从外在来勉强约束,会比从根本上自然改正还要难上百倍;而且犯过的根源仍然存在,东边勉强把它消灭后,西边却又冒了出来,实在不是彻底扫除干净的方法。

  所以改过的根本还是要从心地上来改过。居士说人们所犯下的过失,其项目虽然有千种之多,但都是从心里造作出来的;如果能够不起心动念,过失将从哪里产生出来呢?就如同要斩除毒树,必须直接砍断它的根,不让它再度发芽,何必一枝一枝地去砍伐,一叶一叶地去摘除。因此最高明的改过方法,是从修心下工夫,当下就可以使心地清净;每当心里刚动了个坏念头时,就能够立刻觉察到,然后马上让这种念头消失,过失自然不会再产生。

  从《了凡四训》里面的改过论中,我们可以总结说:一个人要有勇于改过的基础才能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有了良好的的道德修养,

  自然就会有平和的心态,有了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也就能够处处随缘了, 自然也就有了和谐的社会关系与环境,因而人也就活得更加安然自在了。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一部青春剧《十六岁的花季》,其中有一集的情节讲述那个叫欧阳严严的优秀学生,他有一次见到好友白雪因为看不惯老师给成绩最好的同学贴红榜,给成绩最差的同学贴白榜,便偷偷撕掉了红、白榜。结果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凭着一贯的印象,认定是淘气包韩小乐干的,要处分韩小乐。白雪看不过,要去承认是自己干的,而欧阳由于过去的阴影,顾虑重重,没有勇气去说出真相。白雪对欧阳感到很失望,疏远了他,而欧阳自己也陷入了矛盾和痛苦中。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欧阳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勇敢地站了出来,向老师道出了真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白雪也原谅了他,一切雨过天晴。

  欧阳之所以能得到好友的谅解,就在于他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古训说得好:见善则迁,有过则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的一生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能够不断学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然而,当我们做错事的时候,脑子里往往会出现想隐瞒自己错误的想法,害怕承认之后会很没面子。其实这些想法是不正确的。承认错误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反之,在某种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具有“英雄色彩”的行为。因为错误承认得越及时,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补救,而且,由自己主动认错也比别人提出批评后再认错更能得到别人的谅解。更何况一次错误并不会毁掉你今后的道路,真正会阻碍的,是那不敢于承担责任,不愿改正错误的态度。而且,今后我们要面对的挫折,失误可能远大于在学校里所犯的错误。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学会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对我们今后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聪明好动,对什么事情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次,他为了试试自己的小斧头是否锋利,竟把父亲心爱的一棵樱桃树砍倒了。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厉声问道:

  “这是谁干的?”华盛顿心里有些害怕,站在一边紧张地盯着父亲。过了一会儿,他鼓起勇气走到父亲身旁,满脸羞愧地说:

  “对不起,爸爸,樱桃树是被我砍断的,我只是想试试自己的斧子是否锋利。”父亲看着他,问道:“你不怕我知道了会揍你吗?”华盛顿勇敢地抬起头,说道:

  “可是,无论如何我也应该告诉您真相。”听了华盛顿的话,父亲的怒气全消了,慈爱地对他说:

  “亲爱的,我很高兴你对我讲了真话,我宁愿不要1000棵樱桃树,也不愿听到你撒谎。”乔治·华盛顿从父亲的眼神里看到了原谅和期望,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正是在这样的家教影响下,华盛顿养成了诚实的品质,并最终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也还有些人认为小错误不足以重视,甚至不值一提,根本不需要去改正。这种观点也是极其错误的。试想一个人手背上一开始长了一个小疹斑,他并不在意,之后斑疹长得有硬币那么大,他还不在意,再之后,手背开始肿痛起来,这个人才想起去医院就医,结果医生告诉他那是皮肤肿瘤,如果一开始在很小的时候就来诊治可能还很好治疗,但现在病情已经恶化,他的那条手臂很有可能都保不住了。由此我们可以想想,天下的很多事故,通常都是从很小的细微处发生的,最后由于人的轻视不在意才成为了大的祸患。正是那些当初认为不值得处理的事情,最后变成了没有办法处理。于是很多人都会后悔,当初容易处理时为什么要吝惜精力,为什么要轻视、不加考虑,导致如今花费很长时间很多精力很多钱财,而且绞尽脑汁、精疲力竭,却还有可能摆不平,治不好,恢复不了。

  六祖惠能大师有首著名的《无相颂》,其中有句话说: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就是说大师也早已经认识到改过的重要性了,把它和人生生存的重要性相联在了一起。人的经验从哪里得来的呢?就是犯了错误之后才得到的。这些由错误而得到的修正,就是智慧的来处。

  有了改过的心,我们还要有容过的心胸,不能死抱着成见不放手。

  从前有个风流浪子,20年前曾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给他,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弟子。他却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下山去,从此花街柳巷,只管放浪形骸。20年后的一个深夜,他陡然惊醒,快马加鞭赶往寺院,跪在庙前山门外:

  “师傅,你肯饶恕我,再收我做弟子吗?”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只是摇头。 “不,你罪过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方丈信手一指供桌,

  “连桌子也会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

  第二天早上,方丈踏进佛堂的时候,惊呆了:一夜间,佛桌上开满了大簇大簇的花朵。佛堂里一丝风也没有,那些盛开的花朵却簌簌急摇,仿佛是焦灼的召唤。

  其实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改过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所以我们有了敢于改过的心,还要有一颗能够承担错误和宽容错误的心胸,那样错误才能够及时得到改正和补救。

  战国时期,廉颇由于嫉妒蔺相如位高权重,多次故意中伤他。而蔺相如得知后,非但没有生气,乃至报复他,还故意避开他,免得廉颇与自己争吵起来,间接使国家不稳定。蔺相如如此大气,廉颇闻知后自愧不如,便身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在那个时代,身为战绩显赫的大将军廉颇竟然能够放下自己将军的架子,亲自来请求蔺相如的原谅,真的很不容易啊!

  中国近代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他曾经出版过的一本关于数学研究的书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错误,被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发现了。于是,那个大学生写信给华罗庚,告知了他所发现的错误。华罗庚收到信后,很谦虚乐意地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并回信感谢那个大学生。其实,在那种情况下,以华罗庚当时在社会上的身份与地位,他足可以不接受那个大学生的意见,然后自己私下把错误改正就是了。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这件事公开了出来,显示出了“知错必改”的勇气。

  小心相篇》曰: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知善是不容易的,就跟知恶是同样的道理。知善能够始终如一的坚守,人的幸福也就与日俱增了,但这种幸福也只能建立在与外部人事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知恶之本质,也能够始终如一地警醒自己不作,譬如能够看透一些外在好的事相内部带有恶的因素而不为之,这就是一种智慧者了,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达尔文曾经说过: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歌德也说过:

  “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等等,这都是一些名人、伟人们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人中领悟、吸取。敢于承认,有错就改!这样我们才能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与挑战!

2008年第2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