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砺志铸魂——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建设散记

陀 娑

  盛世树碑铸大钟,爱国爱教付行动。

  好事多磨练禅心,六年筹建终成果。

  矗立巨碑竖品牌,喜闻钟声菩提增。

  诗韵塔影钟声远,千年古刹再增辉。

  ——摘自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诗句

  2007年3月18日,即佛历二五五一年壬寅月辛亥日的下午,这是一个大吉大利且风和日丽的日子。

  这天坐落在苏州古运河畔寒山寺里梵音庄严、香霭缭绕,一派吉祥温馨的气氛。人们盼望已久的寒山寺“大钟大碑”

  (又称“天下第一佛钟”和“中华第一诗碑”)工程的奠基法会,正式在安放大钟大碑的建筑工地——寒山寺别院里隆重举行。

  工程奠基法会,

  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灵岩山寺方丈明学大和尚;江苏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西园寺方丈普仁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苏省和苏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等佛门大德共同主法。

  随着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为第一桩按下启动的电钮,标志着寒山寺“天下第一佛钟”和“中华第一诗碑”的工程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是寒山寺发展史上值得记载的一个日子。这是寒山寺为光大佛教文化品牌实施的一件大事、实事。这是寒山寺结束近600年有寺无塔,于1996年重建仿唐普明宝塔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一个崭新的标志性的文化建筑。

  此时,五百余名随喜宋参加工程奠基法会的法师、居士均开始齐诵佛经,以求佛加持,祈福大钟大碑工程顺利地完成,并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经竞标,承担寒山寺“天下第一佛钟”铸造工程的是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安放大钟钟楼工程的是我国建设行业500强之一的苏州第二建筑集团总公司。承担“中华第一诗碑”刻制工作的是苏州市木渎戈氏艺术雕刻制作室。

  寒山寺位于苏州市阊门外的枫桥镇,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故以为名,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唐天宝十四年(755),诗人张继为避安史之乱来到这里,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篇《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由于张继的诗,从此,寺以诗扬名,诗与寺结缘,钟声诗韵,成为中国诗史文化上的千古奇观,成为寒山寺的魅力所在,成为寒山寺的文化符号。

  枫桥,原名封桥, 自张继做诗纪游,

  “而枫桥,遂知名于天下”。据史书记载,早在古代就有“唐钟炼冶超精,云雷奇古,波磔飞动,扪之有棱”之说,而寒山寺的钟声更是洪亮,可达数里之外。

  《寒山寺志》中记载唐时“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寒山寺以懿孙(张继字)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至于东瀛(日本)……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颂诗者”,

  “是诗神韵天成,足以为吴山增色。”

  但千年岁月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寒山寺几经焚毁。到了近代,寒山寺的钟声诗韵几乎已消失殆尽,成为历史往日的辉煌。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寒山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寺院之一。寒山寺的历届方丈,尤其是性空和秋爽自任方丈以后,更是严持净戒,护持三宝,扶贫救灾,喜舍乐施,赢得了十方信众的敬仰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称誉。寺院僧众坚持早晚课诵,每年举办讲经法会,檀越信众欢喜踊跃,共沾法雨,无不称叹。还不断举办僧伽培训班,帮助青年僧人培养僧格,提高寺院管理能力。

  特别是近年来,在性空和秋爽两位方丈的率领下,抓住机遇,苦心孤诣,殚思竭虑,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与建设,使寒山寺呈现出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焕发出新的面貌。尤其是寒山寺建筑总高度43米仿唐普明宝塔的重建,和自1979年以来每年的迎新年听钟声活动,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已成为苏州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截止2007年底,寒山寺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29届听钟声活动,吸引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国内大量的游人香客。但是,遗憾的是随着听钟声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因古寺院面积狭小,场地单一,己无法满足广大游人香客的需求,特别是节假日更是拥挤不堪,实在难以大规模地展现寒山寺钟声诗韵的影响力。

  2002年8月27日,当年轻的、具有开拓性思维的秋爽荣升寒山寺的新方丈后,他就发宏愿,要全力以赴弘扬寒山寺的“和合文化”和“钟声诗韵”文化的影响力,使寒山寺的文化品牌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就在这年深秋,年轻的新方丈秋爽与自己的师父一一寒山寺法主性空老和尚商议后,他俩共同发下宏愿,为再现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所描绘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情景,为继承挖掘寒山寺钟声诗韵文化的魅力,决定自筹资金,在寒山寺重铸一口国内最大的仿唐式古梵钟,即“天下第一佛钟”,和制作一块刻有张继《枫桥夜泊》诗句,国内最大的诗碑,即“中华第一诗碑”。

  盛世铸钟,国泰立碑。这是一个多大的宏愿!这是寒山寺发展史上一次空前的大手笔。这宏愿,也确实把寒山寺钟声诗韵的文化品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寒山寺的“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铜为历史上传统的“响铜”,即铜、金、锡、锌、铅的合金,总重量为108吨,钟高8.58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是一部佛说《大乘妙法莲华经》共69800字,钟面上总共有铭文70094个字。大钟裙边上铸有九幅精美的飞天图及六铣口裙边。整个钟体造型浩大、厚重、秀美,是一件反映当代中华梵钟文化的艺术珍品。

  寒山寺的这口仿唐式的大梵钟,其重量虽不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重的大钟,但就大钟的功能而言,确为我国目前佛门寺院里的最大的梵钟,即“天下第一佛钟”。其钟建成后安放在寒山寺别院的大钟楼里。安放大钟的钟楼为传统的木结构的八角形三层建筑,从钟楼的台基到宝顶总高度为28.9米。

  与大钟同时奠基的大碑,即“中华第一诗碑”,也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碑刻。大碑石料主体的高度为15.9米,总重量为388.188吨。其中,碑帽高3.64米,

  宽5.5米,

  厚1.46米。碑身高10.26米,宽5.3米,厚1.3米。碑座高2米,上沿宽7.07米,下沿宽7.27米,上沿厚2.60米,下沿厚2.80米。但如果按大碑底座下面的水池地基算起,大碑的总高为16.9米。

  在这块大碑的正面,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首,共28个大字,45个小字,最大的字为0.8×0.8米。在大碑的背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共289个字。大碑上共雕刻有28条蛟龙。大碑矗立在一个水池中,以寓意张继夜泊枫桥时,水波涟漪,渔火点点的情景。

  随着大钟大碑工程的配套,寒山寺还准备把历年来收集珍藏的宋、元、明、清以及中外108口古钟按年代排列,安放在大钟周围,象征消除人生中的108种烦恼,祈求和谐幸福,并在这里筹建一处古钟博物馆。

  回顾寒山寺大钟大碑从启动到正式建设的过程,无疑不凝结着广大僧侣和十方信众的心血,其艰辛惟有佛知。

  回顾寒山寺大钟大碑的从启动到正式建设的过程,无不感受到苏州市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市委书记王荣、市长阎立、市委副书记杜国玲等领导对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的强有力的支持。由于他们的支持,并亲临寒山寺调查研究,才解决了大钟大碑工程中许多棘手的问题,使得寒山寺众僧梦寐以求的大钟大碑工程得以实现。

  而对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的深远意义,正如奠基仪式上苏州市领导的评价:

  “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是寒山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好事。同时,也是为发展苏州市旅游事业所做的一件实事,打造寒山寺千年以来久负盛名的钟声诗韵文化品牌,不仅给文化苏州的旅游增添了新的亮点和特色,也对苏州整个旅游的环境,具有完善性和开创性的意义。”

  2002年秋,当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和新任的方丈秋爽大和尚发下大愿,要自筹资金,实施“天下第一佛钟”和“中华第一诗碑”的工程规划后,寒山寺上上下下的僧侣和许多居士一下子就欢腾起来。

  这是寒山寺僧侣和广大信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特别是当寒山寺1996年重建了仿唐普明宝塔后,人们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而如今在宝塔的中轴线上建造“天下第一佛钟”和“中华第一诗碑”,形成与古寺、宝塔、佛钟、诗碑、运河、枫桥、铁岭关等景观的一体化,仿佛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入了当年张继《枫桥夜泊》的钟声诗韵的情景。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宏图大志,这是一个巧妙地利用古文化资源,给现代建筑赋予鲜活生命力的典型构想。

  有了构想,就得行动。2002年底,寒山寺首先在寺内成立了“寒山寺大钟筹建办公室”

  (后改为大钟大碑办公室),进行前期的调研和规划工作。筹建办的人员除寒山寺精明能干的监院光瑞法师、果明法师等人外,还聘请了曾承担过寒山寺普明宝塔建设的苏州建筑集团的董事长沈伟林、副总经理袁松南、建筑工程师周晶泉和袁小芳等人。大钟大碑办公室总的领导和最后的拍板,由秋爽大和尚定夺。

  在这个班子里,光瑞法师,一位带着深度眼镜,办事稳健谦虚颇具学者风度的法师。果明,一位轮廓分明,工作作风雷厉风行的法师。沈伟林和袁松南,则是两位古道热肠,热心公众事业的苏州市著名企业家。周品泉和袁小芳,话语不多,但办事严谨善始善终。由这些人组成的大钟筹备办,真是一个互补性强,效率高的班子。

  这年的秋冬,是一个多雨多雪季节,从桂花盛开的秋雨绵绵,到腊梅傲雪的寒冬腊月,在一百多天的日子里,大钟筹备办在秋爽大和尚的亲自领导下,整天都在马不停蹄地到处东奔西忙,风餐露宿地外出搞调研、搞规划。

  到了2003年元月初,寒山寺大钟筹备办在作了比较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参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申通青铜艺术工程公司提交的一份关于寒山寺大钟大碑规划方案的基础上,终于完成了大钟大碑工程的第一份规划报告,即“寒山寺筹建钟楼诗碑概念规划”和“大钟大碑构想方案”。

  在这个“概念规划”和“构想方案”里,当时对于大钟和大碑的放置地点有两种设想方案。

  第一种设想方案是以寒山寺对江枫洲的延伸扩展为基础,作为实现寒山寺大钟楼和诗碑筹建工作方向。该方案的重点建设区域为江枫洲,即把寒山寺规划设想的大钟大碑建筑在江枫洲。

  该方案的设想是把大钟楼安置在位于寒山寺普明宝塔的东西轴线上,大钟楼为唐代风格,五亭组团,合为一楼。并以此形成大钟、大钟楼,大碑、古钟博物馆和碑林等相关的建筑群。

  构筑以放生池为主体的寒山寺后花园,恢复寒山寺历史上声名远扬的水陆院风采。

  第二种设想方案是以我国古代传统的佛教文化观念为原则,力争恢复历史上寒山寺辉煌时期的一些原貌。规划的思路是以寒山寺普明宝塔南部为起点向南延伸,重点是在寒山别院里构筑与寒山寺普明宝塔南北轴线上的“天下第一佛钟”、

  “中华第一诗碑”,形成一个与寒山寺普明宝塔相呼应的建筑群。

  在具体规划设想上,将南部山门形成入门区,并作为同普明塔的空间过渡。为烘托南部中央的轴线,在主轴线两侧设4米宽的仿唐式走廊。同时保留原寒山别院两侧的景区,可取名“斜阳晚歌”和“暗香浮动”。中部区设置以草坪为主的景区,即以钟碑文化为特征的“月落乌啼”和“夜半钟声”景区。这种延伸除了仿唐式建筑风格的延续外,更重要的是将现在寒山寺的空间从精小向开放和宏大转变。

  不过,这个方案由于涉及到寒山别院归属和产权等问题,实在是困难重重,非寒山寺自身能解决的问题,除非有省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是,这个方案确实是一个好方案。这个方案不仅彰显和深化了寒山寺的钟声诗韵,另外,由于大钟大碑矗立在古运河枫桥畔显著的地理位置上,使游人香客一眼就可以看到大钟和诗碑,还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商业经济,乃至整个苏州对外旅游宣传的新看点。

  实际上,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寒山寺周边的许多区域,都曾经是寒山寺的辖区或关联区,以寒山别院为基础的扩展,应该说只是恢复历史上寒山寺原貌的一种扩展。

  大家认为,尽管第二个方案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阻力一定不小,但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对地方、对寺院都是双赢的方案,是一个符合苏州大旅游文化品牌的方案。只要有苏州市领导的支持,只要有希望,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做。

  关于寒山寺别院土地的征用和与江枫景区部门的协调事宜,秋爽大和尚特意请苏州市建设集团的董事长沈伟林、副总经理袁松南出面帮忙解决,而正是他们的卓越的努力,使得这项极为棘手的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对于以上的这两个方案,在规划的设计图中,都绘制了江枫洲效果图、诗碑与大钟楼效果图,以听取广泛的意见。

  对于铸造“天下第一佛钟”的设想,从一开始就很明确,以仿盛唐时期的古梵钟为基本样式,以“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和合人间,和谐社会”为心声,力求铸成一口佛教界公认的、跨世纪的、具有寒山寺文化标志性的,且国内最大的梵钟。

  对于大钟的重量和高度,由于当时对国内外大钟资料信息掌握得不多,在初次方案时,只是根据北京大钟寺里最大的明代永乐大钟重约46吨,和河南少林寺曾设想铸造“天下第一大钟”未成的消息,便决定铸造的大钟重量为58吨,高为6.5米,

  口径3.8到4米,并认为这可能是“海内外第一巨钟。”

  事实上,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早在1735年11月25日,俄罗斯就铸造了重达216吨、高5.87米、钟壁最厚处为61厘米的世界第一大钟。该钟至今仍存放在克里姆林宫的一个平台上。而缅甸在18世纪的波多帕亚国王朝时期,也铸造了重达101.4吨,高5.87米的大梵钟,该钟至今仍在使用。此外,据有关报道,

  日本还存有一口唐代遗留下来的70多吨的大钟。 (根据以上信息,在后来的大钟规划中,将大钟的重量定为108吨,并改称为“天下第一佛钟”)。

  对于大钟的形制和纹饰,规划时就很明确提出必须是中国传统的样式,并能体现佛学博大精深的文化符号。

  关于大钟的音响要求,设想方案认为:中国铸钟的历史悠久长远。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在《考工记》中已有铸钟的文字总结,有了制钟的规范。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乐钟的光辉典范。秦汉以后,历代的朝钟、佛钟、道钟如雨后春笋竞相争鸣。但其中堪称精品的古钟,都以其圆润深远,庄严洪亮的钟声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人香客。

  所以,大凡铸钟,不仅观其形,更要听其声。钟声是钟的灵魂,铸钟实为铸声。钟声必须达到庄严、洪亮、悠扬、余音长的要求。

  但是自古以来,我国制作的大钟多凭匠师的经验来铸造,缺乏对钟声进行科学设计与控制,因而“哑钟”

  “闷钟”时有出现。如前面提到的18世纪俄罗斯制作的重达216吨的世界第一大钟,在制作好后仅仅只撞了第一次,就出现了裂纹而成为永久的哑钟。

  由于此因,规划强调,为使寒山寺大钟铸成为一口余音达到120秒以上的精品名钟,就必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钟声进行预设与控制。现代科学振动与声学特性的分析认为:钟是一个振动发声的结构,钟声的好坏,取决于它的振动与声辐射特性。一般来讲,钟声的频率、拍频、衰减构成了钟声音响效果的三要素。钟声并不是由单一频率组成,浑厚、圆润的钟声需要有丰富的“伴音”,这“伴音”就是所谓的频谱。频谱的组成及其能量的分布直接反映了钟声的性质。钟声频谱中的低频成分是构成钟声的主要声调,中低频成分丰富,则能量大,衰减慢,从而钟声低沉、洪亮,持续时间长,传播远:高频成分丰富,则钟声清脆、高亮。频谱中缺少中、高频成分,会使钟声发闷:而缺乏低频成分,钟声就会显得太躁。所以,好的钟声应该具有以中低频为主,成分丰富的频谱。

  关于大钟的金属成分,大钟办首先咨询了有关科研单位。他们了解到在我国古代,凡是较有名气的大钟都采用称之为“响铜”的合金制造的。据《考工记》和《天工开物》记载,所谓的“响铜”,除加入一定的铜、锡、锌、铅外,还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金和银,这样铸造出的钟声音最佳。

  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因素,寒山寺对大钟规划曾有过三次调整,和两次正式的呈报方案。

  第一次正式的呈报方案时间是2003年1月14日,报告是大钟办起草,以寒山寺名义呈报给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这也是寒山寺最早的第一份关于铸造大钟的报告。报告说:

  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寒山寺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对外开放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汉传佛教寺院。我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由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十方善信的大力护持,性空大和尚等僧众的呕血沥血,我寺的建筑已初具规模。然而,寒山寺名闻天下,传诵海内外的还是

  “寒山钟声”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钟文化。如今一年一度的元旦听钟声活动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国际友人。

  为让佛教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为苏州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进一步提高苏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以钟声打造寒山寺品牌,深入挖掘寒山寺的文化底蕴,让寒山钟声响遍全球的佳话成为现实,我寺经全体僧众及有关专家商讨,拟铸造仿唐大铜钟一口,初步计划为58吨左右,直径约为3.8到4米,高度约为6.5米,材料为响铜。资金由寒山寺出面募捐(自筹解决)。

  我寺虽存有明代以来古钟12口,但因悬挂地点的局限未能展出。恳请领导与市有关部门协商,将寒山别院或江枫洲有偿划拔给寒山寺,拟建寒山大钟楼及寒山寺钟文化博物馆,供世人参观。以此扩大苏州的旅游市场,为苏州的经济建设做出我们寒山寺应有的贡献。

  铸造如此巨大的仿唐钟,当为举世瞩目之盛事。海内闻名的中华世纪钟约50吨,北京大钟寺的明铸铜钟40余吨。所以,寒山巨钟如果铸造成功当为海内外第一巨钟,也是寒山钟文化博物馆的基础工程。

  盛世铸钟,功在千秋!所呈当否,请批示。

  2003年1月14日

  寒山寺大钟第二次调整构想是在得知日本目前还有一口70余吨的古唐钟后,为了取得冠名的第一,便把大钟的重量改为88吨。

  寒山寺大钟第三次调整构想是方丈秋爽大和尚的智慧。他根据寒山寺佛门梵钟的特点,提出铸造总重量为108吨的大钟,在钟体上刻近七万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一部,对于此钟,刚开始规划时称为“华夏第一法华钟”,此后又改称为“天下第一佛钟”。

  把大钟的重量定为108吨,其意喻为消除人生108种烦恼,与佛教的百八钟声完全意合,以求“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土”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此外,108吨的重量也大于目前在缅甸仍使用的波多帕亚国王时期的101.4的大梵钟,所以,108吨的大梵钟,完全有资格可以称为“天下第一佛钟”。秋爽大和尚这一方案的提出,立即得到全寺僧众和许多专家的赞同,并将108吨大钟的构想方案,作为第二次大钟的正式报告,呈报给了苏州市政府。

  四

  对于寒山寺大碑,即“中华第一诗碑”的规划设计,可以说是与大钟方案同时进行的。但大碑的制作相对于大钟而言,是比较容易些,所以,大碑的工程进度比大钟的工程要快一些。

  碑石,原为古代宫庙前为观测日影晓时而刻的,后来人们在上面刻文字,作为纪念或庄重的标志。古礼规定,主人迎宾进宗庙之门要当碑而揖。祭祀时亦常常把祭祀所用的牛羊等牲口先拴于碑。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称之为碑:把圜首形,或形在方圆之间的刻石称之为碣。如今人们概称之为碑刻。

  自张继的《枫桥夜泊》名播四海后,钟声诗韵始终是寒山寺文化最外在的品牌表现。挖掘和扩展寒山寺文化的内涵,就必须将钟、诗碑同时进行。寒山寺的大碑规划方案先后有过三次调整。

  大碑第一次设计方案的石碑总高9米、宽6米、厚1米。

  大碑第二次设计方案的石碑总高为13.58米,碑石总重量37511屯。

  大碑第三次设计方案是秋爽大和尚在确定了铸造108吨的大钟后,为了与安放“天下第一佛钟”的钟楼高度协调一致,决定将原方案13.58米的高度增到15.9米。碑石总重量为388.188吨。

  五

  为了加大大钟大碑的筹建力度,广结佛缘,求得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支持,在大钟大碑规划的初期,当时年己过81岁的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还利用与原苏州市的老领导,后任国防部部长迟浩田上将的私交友情,于2003年初,向迟浩田将军发函以求得高层人士的帮助和支持。

  迟浩田, 1927年生,

  山东招远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7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系毕业。1997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十年浩劫”期间,能文善武的迟浩田将军曾奉周恩宋总理之命,派部队重点保护过寒山寺、西园寺等寺院,由于这个原因,寒山寺方才免遭毁坏的命运。此后的1993年到1996年,迟浩田曾多次来寒山寺检查指导,并与性空大和尚结为好友。

  2003年3月18日,迟浩田将军很快给性空大和尚回信:

  信中说:尊敬的性空大师:您好!来信收见。因春节在海南三亚,回京较晚,未能及时复信,很抱歉,请大师见谅。您所谈铸钟之事,我已告江苏有关领导,他们同意大师的高见,正与苏州领导商定落实之措施,请大师放心。祝大师羊年安康万福!呈上十届人大《首日封》,请笑纳留念。迟浩田

  接到迟浩田将军的回信,性空法主和秋爽大和尚都感到了巨大的鼓舞和由衷的高兴。2003年4月15日,性空法主回信道:

  迟大恩公:您好!很感谢您对我寺铸造大钟之事的关心,现已得到省里领导的重视,我所悬之心已放下一半。寒山寺在海内外名声很响,现每年游客达到一百多万,而寒山寺占地面积很小,远远满足不了现状。大钟一旦铸成,我寺根本没有地方放置。我们已向市有关部门汇报多次,但一直都得不到解决,为此,我非常苦恼。

  目前,我们对大钟调研论证,宣传募化等工作正全面展开,国内外的信众反响很好,都表示积极支持。但寒山寺地方小,加上大钟现场铸造(初次构想时,因担心大钟不好运输,曾提出大钟在工地现场铸造),钟本身体量又很大(高9米,重约108吨,口径5米),故大钟铸造、安置的土地问题得不到解决,阻力很大。我本人更想在有生之年,为佛教和社会做点事情。您德高望重,希望您在百忙之中予以关照苏州市政府有关部门,以便于我们能尽快顺利协调、落实大钟筹铸和安置所需的土地。

  老友,不知您能否抽出时间来苏州,我翘首以盼!祝:身体健康,六时吉祥!寒山寺性空合十。

  2003年5月23日,性空法主再次给迟浩田将军写信,并让秋爽大和尚本人专程送往北京。

  在这封信中,性空写道:迟大恩公:本想亲自来拜会您的,因年老体衰,多有不便,故特托秋爽捎便笺于您,略表老衲感激愧疚之意。

  在您的关心之下,上次来信我已收到,“寒山寺大钟”筹铸工作已初步开始,但还有一些阻力。特别是大钟安放的土地尚未得到妥善解决。望您老在百忙之中,抽空来苏州,关心此事,我翘首以待!

  祝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寒山寺性空合十。

  对于性空法主的求助和秋爽法师的专程拜访,迟浩田将军立即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只是仅过几天,即2003年5月31日,迟浩田将军就在江苏省委副书记张连珍的陪同下,专程来到寒山寺与性空法师共抒友情,共同探讨如何早日实现寒山寺大钟大碑的工程规划。

  在这次的相见中,迟浩田将军在性空法主和秋爽大和尚的陪同下,他们一起来到钟楼撞钟。当迟浩田上将撞钟时,性空大和尚说偈语云:第一声钟祝愿世界和平:第二声钟祝愿祖国统一;第三声钟祝愿迟大恩公法喜康健、合家欢乐!

  接着,性空法主和秋爽大和尚真诚地恳请迟浩田将军和张连珍副书记担任正在筹建的寒山寺大钟大碑委员会的顾问,并恳请迟浩田将军和张连珍副书记,等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竣工后,再来撞开光时的大钟。

  对此恳请,迟浩田上将和张连珍副书记不仅愉快地答应了担任寒山寺大钟大碑委员会的顾问职务,还高兴地回答:你们放心,等大钟大碑造好了以后,我们一定再来撞钟。

  两位老人临别时,性空法主从右手腕上轻轻地抹下两串晶绿色的佛珠,赠送给了迟浩田上将及夫人,而迟浩田上将也挥毫墨宝相赠。这桩以大钟大碑为缘,一位是共和国的部长上将,一位是佛门的名僧长老,他们之间共撞寒山寺梵钟,共祈人类和平的友情,不仅为大钟大碑的建设增加了力度,同时,也为寒山寺文化的内涵增添了一段佳话雅事。

  六

  2003年6月20日,寒山寺向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又呈交了经修改后的正式的第二次关于“寒山寺钟楼诗碑概念规划方案报告。”

  在这份报告里,寒山寺向苏州有关部门正式提出了铸造108吨的大梵钟,和竖立高9米的大诗碑的规划方案。报告称:

  近年来,我寺在市委、市政府等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寺内建筑已初具规模。为了让佛教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为苏州“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更进一步推动苏州大旅游前进的步伐。以钟声打造寒山寺的品牌,深入挖掘寒山寺的文化底蕴,让寒山钟声响遍全球的佳话成为现实。今年元月,经我寺全体僧众及有关专家商讨,由性空大和尚牵头,拟铸造一口仿唐大铜钟(重108吨、直径6米、高9米)及中华第一诗碑(高9米;宽6米、厚1米)。

  寒山钟声和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既是寒山寺的千古绝唱,也是成千上万中外宾客向往的情结。因此,建设全国之冠的诗碑和钟楼,既是重点体现寒山寺特色、满足广大中外宾客的需要,也是根本解决寒山寺目前名不副实问题的当务之急。现呈上钟楼、诗碑概念规划两种方案(附后),请局领导审阅提出宝贵意见,并望领导批报为盼!”

  这份报告呈上去后不久,很快就得到了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王珉的支持,他在方案报告上批示: “千年古刹,铸造大钟,好事一桩,已原则同意”。市委副书记杜国玲也批示:

  “按王书记要求,尽快妥善解决建造大钟、诗碑的有关事宜”。

  由于有了江苏省和苏州市领导的鼎力支持,2003年6月12日上午,由苏州市人大、政协、市城乡委,以及吴都学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的“寒山寺大钟大碑专题会议”,在寒山寺江枫楼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吴砚池、黄铭杰、府培生、苑家磷、万德佑、王仁宇、顾仁德、黄玮、唐国荣、周维敏、丁铭松、华以丹、李国华、李月根、潘慧敏、周远哲等。

  会议围绕着筹建“寒山寺大钟大碑”的文化意义、宗教意义、历史意义以及如何解决“寒山寺大钟大碑”的安置问题,展开了研讨。会议由寒山寺秋爽大和尚主持。

  在这次会上,与会者首先听取了秋爽大和尚关于筹建“寒山寺大钟大碑”的方案汇报。此后,与会的市委领导高度评价了寒山寺提出的大钟大碑工程的规划,并强调:

  “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是寒山寺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苏州市旅游事业的一件大事。寒山寺实施“大钟大碑”工程,不仅是弘扬佛教文化、振兴苏州经济的大事,也是千秋功德的善事。如今,在苏州各项事业获得高度发展的现在,大家要从拯救、挖掘和弘扬古城苏州历史名城文化遗产的高度,来认识“寒山寺大钟大碑”对苏州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打造千年古寺久负盛名的“寒山寺钟声”旅游品牌,增添旅游特色闪光点,这对苏州市整个旅游环境的创新和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会的市委领导还表示,寒山寺在建造大钟大碑中有偿征地的问题上,有关各方面都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并强调寒山寺景区要主动服从大局,统一规划管理。

  在这次会上,有专家指出,根据史书记载,寒山寺历史上有僧人骑马关山门的说法,宋《平江图》上标有码头直通寒山寺内,可见寒山寺在过去的占地面积之大。所以,要解决寒山寺大钟大碑安置地点的问题,不要割断历史地看问题。寒山寺大钟大碑安放在寒山寺别院里,只是恢复了寒山寺历史上的一个原貌而已。还有专家呼吁,寒山寺所有的景区应该有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统一管理,从而改变管理体制上各自为政的弊病。

  在这次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还建议由寒山寺正式出面报呈报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由政府牵头,成立一个“寒山寺大钟大碑”筹备委员会,并由政府统一领导,寒山寺具体实施。

  会议还提出寒山寺要在“夜半钟声”上做文章,建议每年再增加几次“听钟声”的活动,如春节、

  “五一”节、国庆节、中秋节期间。这样,不仅繁荣寒山寺的佛教文化活动,也可为苏州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为了早日落实寒山寺大钟大碑的安放地点问题,2004年3月26日,寒山寺又向有关部门呈报了关于尽快解决大钟大碑安放地的报告,并恳请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与有关部门协调,将寒山别院有偿划拔给寒山寺,作为大钟大碑的安放地。

  2004年7月14日、8月13日,为落实大碑石料运到苏州上岸后的卸载问题,寒山寺又分别向有关部门打报告,请求在运河畔的何山大桥东堍的北侧,修建一座临时码头,以便吊卸大石上岸,并附上了码头等平面设计图。

  2004年10月19日,寒山寺法主性空和寒山寺方丈秋爽就大钟铸造后的安放地,再一次分别给市委王珉书记和市政府杨卫泽市长去函,请求能尽快解决此问题。

  在这份函中,性空和秋爽恳切地说:

  “寒山寺塔旁的陈列馆在市委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已经移交到了寒山寺。目前正在按寺院要求进行紧张装修,确保从今年除夕听钟声活动起,就给中外游客提供一个稍微宽松的游览空间。今年除夕听钟声活动,寒山寺将在陈列馆举办l-25届听钟声活动照片等回顾展览,以唤起中外宾客对以往参加听钟声活动的美好回忆和继续参加听钟声活动的憧憬。”

  函中说, “由于市领导对寒山寺付以亲切的关怀,寒山寺会以百倍的努力去回报社会,为苏州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籍此禀告,寒山寺拟铸大钟、建大碑的计划,

  目前正在实施中。大碑石料本来于8月底就能运抵苏州,乃因在采凿后移位准备吊装上车过程中发生了碑石断裂事故。致使前功尽弃,又重新进行采凿。

  现在,第二次采凿的碑石,已从采石场安全移出,正在做装船准备,预计11月份碑石即可运抵苏州。铸钟标书自7月份发出后,有多家单位接标。因为钟体巨大,现场浇铸为最优选方案。所以铸钟单位至今尚未最终落实。

  对于大钟大碑的安放问题,寒山寺提出的设想是,安放于寒山别院为最佳方案,这样可以形成大钟大碑安放与寺院连为一体的整体格局。大钟铸成后,建30米高的钟楼,围钟楼建钟廊,悬挂保护收藏入寺的大小梵钟108口,形成一个梵钟展览馆。大碑高15米,建成之后,围大碑建碑廊,植古今名人书《枫桥夜泊》诗和寒山子诗108块,形成一个诗碑展览馆。大钟大碑落成之后,一定会推动苏州的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2005年腊月,为了加快大钟大碑工程的步伐,寒山寺在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领导下,又派出人员到北京、武汉、河南平顶山等地参观各地现有的古钟和碑刻,虚心地向有关专家咨询意见。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大家都进一步坚定了做一口重达108吨的大钟的信念。对于钟声的要求,不仅认为余音要达到120秒以上,其声音还要宏亮、浑厚、圆润。

  此后,为了加快大钟大碑的工程进度,苏州市委副书记杜国玲、副市长谭颖又曾召开了几次协调会,进一步明确关于大钟大碑铸造后的安置地和有关问题。

  七

  2005年初春,等大钟的重量和基本式样确定后,寒山寺就开始组织有关专家起草工程招标文书。

  大钟招标书于2005年2月12日首先在互联网上向全国发布。其主要内容要求是:1、大钟重量是108吨。2、大钟材质是传统的“响铜”。3、大钟外形设计是唐代风格,要庄重、美观、大方。4、大钟的钟面须铸《大乘妙法莲华经》的经文(共约七万字)。5、大钟的声音要宏亮,浑厚音质好,余音达120秒以上。6、投标要有详细的标书,要有大钟效果图。

  招标书发布后,全国先后有六家单位前来询标。上海两家、南京一家、大连两家、武汉一家。

  对这六家询标单位,寒山寺均派出了人员进行了考察。同时还对全国具有较大规模能铸造大钟厂家的设备、技术力量、企业业绩、信誉等级、铸造能力、铸造工艺等都进行搜寻和了解,以求做到心中有数。经专家论证,最后选定了四家单位可以作为大钟工程有投标资质的单位。他们分别是: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大连开发区大青金属铸造有限公司、上海交大申通艺术有限公司、南京青铜艺术研究所。

  2005年6月30日,寒山寺大钟招标会议在寒山寺丈室二楼会议室正式召开。

  参加会议的甲方代表有寒山寺的方丈秋爽大和尚、大钟大碑办的光瑞法师,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蒋行顺副局长、沈福荣副局长、洪国梁处长、韦佳处长、苏州市建设集团的总经理袁松南、大钟大碑办的工程师周品泉及专家金海鸥等数十人。

  参加会议的乙方代表为确定有资质的四家招标单位。会议方式是对四家招标单位分别单独召开会议,每个单位进行两个小时标书阐述听审会。

  甲方代表在介绍询标要点中,着重强调大钟的质量,尤其是钟的声音,对钟体上铸造的7万余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错、一字不损,清晰美观,因为这关系到《大乘妙法莲华经》的庄严。

  乙方代表们一致认为,能承担寒山寺这样一个高质量要求的“天下第一佛钟”工程,实在是提高本企业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一个难得的机会。

  招标会议后,寒山寺又聘请工程方面的专家对四个投标单位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证。此后,根据各自的投标书,大钟的设计工艺、造价、质量标准、工期、保质时间等要素进行了评定。最后确定了武汉重工铸造责任有限公司和大连大青金属铸造有限公司两家为优胜单位。

  对于这两家优胜单位,寒山寺要求各自先铸造出一口约三吨重的样钟,在年底前送到苏州寒山寺内,以接受苏州各界人士的评定,在听取苏州市各界人士的广泛意见上,再选定铸造大钟的最终的中标单位。

  2005年10月29日,大连大青金属铸造有限公司首先送来了铸造好的样钟。大连铸造的样钟总高2.7米,直径1.35米,重逾3吨。钟面上铸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共5000多字。

  2005年11月18日,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也送来了铸造好的样钟。武汉铸造的样钟总高2.6米,钟底裙边直径1.5米,重约3.5吨。钟面铭文也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文5000多字,钟纽沿用传统的蒲牢形象。

  粗看两口样钟无甚大的区别,细看之下,则各有特色:先期抵达的大连钟上刻的《金刚经》按宫格排列,武汉钟上则没有一根竖线条:两钟下口的裙边花纹也不同,其中武汉钟的裙边上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刻着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的图案:钟的内部还别有天地,武汉钟内打磨出一个个鱼鳞状的花纹,重叠排列,金光闪耀。

  这两口样钟送来后,都分别陈列在寒山寺的后院,供各界人士评定参观。

  为广泛地听取各方人士的意见,寒山寺决定首先在互联网上进行投票,听取民意。然后再结合专家的意见最终确定大钟的铸造式样和中标的单位。

  对大钟网上打分投票的标准,当时列出了10个方面的要求,1、蒲牢和钟体的比例。2、文字和纹饰的搭配。3、高宽尺寸比例。4、分格布局比例。5、纹饰花样得当。6、文字的大小,字距比例。7、整体文字和纹饰的比例和布局美观得当。8、色样和钟型协调。9、着色均匀美观;10、音响洪亮浑厚和余音长120秒以上等。

  2005年12月5日下午,为了让苏州市各界了解寒山寺大钟的定标工作,寒山寺在方丈室接待大厅里举行了“苏州寒山寺大钟定标工作恳谈会”。这次会议由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王科军主持。这也是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进入新的阶段后,一次阶段性的总结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苏州市委副书记杜国玲、副市长谭颖,市人大、市政协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以及苏州市的规划、建设、国土、宗教、园林等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

  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首先对大钟定标工作情况作了详细汇报。他的汇报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介绍了铸造大钟的缘起背景、考察过程和议标情况,并对目前经过公开询标后,入围的武汉和大连两家铸造单位的调查意见。第二是对在“寒山别院”里建选大钟、大碑、古钟博物馆和碑林等工作的情况。

  秋爽大和尚在汇报时感激地说:近年来,寒山寺全体僧众梦寐以求的许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全靠的是苏州市委、苏州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早在2003年初,苏州市前任市长杨卫泽就对寒山寺呈报的大钟工程报告批示了:

  “完全赞同,积极支持”。

  2003年6月,前任苏州市委书记王珉也曾批示: “千年古刹,铸造大钟,好事一桩,已原则同意。”

  现任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在市规划[2005]15号文件上批示: “加快协调,推动此项工作”。杜国玲副书记批示:

  “按王书记要求,尽快妥善解决建选钟、诗碑的有关事宜。”苏州市领导们的这些批示,都给了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奠定了成功的基础,给寒山寺僧侣以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秋爽大和尚又说:在这次会议后,寒山寺还准备邀请部分专家、市民对两口样钟再进行评定。关于大钟大碑和全部配套工程的总预算,估计要在5000万左右,所以筹款压力很大。但是,寒山寺全体僧侣和有关部门一定会尽善尽美地完成大钟大碑的工程。

  在这次会上,许多与会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实施大钟大碑工程意义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件顺应民意、适应发展的好事、大事,并表达了对2008年钟声响起的深切期盼。

  会议的最后,市委副书记杜国玲作了总结性的讲话。她说,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的实施,既通过挖掘历史积淀,展现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借助钟和碑的载体,弘扬了佛教传统文化,必将为苏州城市增添新的亮点,为苏州旅游构筑新的平台,适应了苏州城市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苏州市委、苏州市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和关心,苏州市的多位领导都曾在呈报的文件上作了批示,并多次召开协调会明确相关事宜,希望能把好事办好。希望寒山寺不断创新,做大做强“寒山寺”的品牌。

  在这次定标恳谈会上,与会者都亲临样钟现场,仔细观摩了由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大青金属铸造有限公司铸造的两口样钟。

  与会者认为,从两家铸造的样钟上看,两口三吨重的大钟无论是外形、式样、风格,还是经文字体、余音都达到寒山寺预期的要求。两口样钟均为锡青铜材质,钟声余音长达120秒以上。

  不过,从两家所铸的样钟外表上看,也有些不足。如,武汉的样钟外形有点变形,工艺稍差一些,文字不够规正,线条不够平直。大连的样钟浦牢与钟体采用焊接,这是大钟绝对不能允许的做法,其文字稍显拥挤。

  八

  在两口样钟送来后的半年,在广泛征求各界人士的基础上,2006年5月17日,铸造寒山寺108吨仿唐大钟,即“天下第一佛钟”,最后的中标单位为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当日,寒山寺与武汉重工铸造责任有限公司举行了108吨大钟铸造合同的正式签约仪式。

  出席仪式的有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成义、苏州民宗局副局长蒋行顺和助理调研员沈福荣等。根据合同规定,大钟铸造时间为440天,工程内容包括设计、铸造、运输、安装。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成义分别代表甲乙双方在合同上签了字。

  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一家颇具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造船工业和中南地区的最大的锻造中心。该公司成立于1958年。

  曾先后设计铸造过黄鹤楼千年吉祥钟、河南汝山大钟、九华山万佛铜塔、华西村青铜洪钟等许多享誉国内外的大型有色艺术铸造产品,有着雄厚的专业技术实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

  该公司在中标后,公司领导真诚地向寒山寺表示,要用“五心”来铸钟,即以佛心来对待铸钟;以精心指挥铸钟;以细心管理铸钟:以诚心来贯彻铸钟,并立即开始了大钟浇铸前的各项工作。

  为了强化对108吨大钟全过程的监督工作,2007年1月6日,寒山寺大钟大碑办光瑞法师率领常勇法师、慧伯法师、果和法师等一行六人,专程赴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大钟铸造的工艺和工程进度。

  2007年1月8日,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王科军先生、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大钟办公室的专家等数人,又共赴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在该公司隆重举行了“寒山寺108吨仿唐大钟浇铸洒净仪式。”

  当日,苏州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王科军、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等一行十多人,在该公司领导的陪同下,特意观看了正在进行的108吨大钟铸造的模型工作。

  2007年3月18日, “寒山寺大钟大碑工程奠基法会”在寒山寺别院里隆重举行。

  出席法会的诸山长老有:灵岩山方丈明学大和尚、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西园寺方丈普仁大和尚,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和法师、居士等达500多人。

  出席法会的苏州市领导有市委书记王荣、市长阎立、市委副书记杜国玲、市人大主任周福元、副市长谭颖、朱建胜、市政协主席冯瑞渡等领导。

  2007年4月2日,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寒山寺大钟铸造前的模具工作。

  2007年6月3日下午3时整,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的螺旋桨厂,正式开始了108吨大钟的铸造模型浇铸铜汁的工作。当时有三个特大型化铜大炉一齐浇注,前后共浇注了130多吨铜汁。据厂方介绍,为使大钟音响洪亮,余音缭绕,在铸造前特别聘来了冶金专家制定了独特的合金比例秘方。

  为了能实现在浇铸大钟的钟钮时,即大钟的蒲牢在浇铸中与钟体一次成型,该厂在浇铸时还采取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因为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通常铜钟在浇铸冷却后,会有百分之一的收缩率。8.5米高的大钟,冷却后高度将减少85毫米。这时如果采取传统的铸焊,一不小心就会拉坏钟体,或将蒲牢挣断。为此,工程技术人员在铸型中埋入“热电偶”来控制温度,适时地让蒲牢自由移动位置,以求达到与整体一次结合的效果。

  对于铸造大钟的工艺,该公司负责铸造大钟的螺旋桨厂副厂长刘齐军介绍,制造寒山寺大钟的工艺过程,可分为工艺设计、制模、翻模、造型、浇铸、清理、修整、着色等8个阶段,所有工序都由该公司自行完成。另外,108吨大钟所用材质主要是高锡青铜,如果按市价为6万元一吨的计算,仅仅铜材的成本就是700多万元。

  2007年6月7日,浇铸好的大钟开始拆箱清砂。

  2007年8月14日,清砂完工后的大钟首次亮相武汉,这口大铜钟是当日从6米深的浇铸坑中吊起来的。次日(15日),大钟被运送到该厂新车间进行后期处理。

  2007年9月15日,大钟的清砂工作全部完成,当日,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对铸造完工的大钟,进行了试音测试工作,其技术指标完全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

  此时,这口由寒山寺定做的108吨大钟,从2007年1月8日开始动工制作摸具,历时八个月又六天终于竣工。在大钟制造期间,寒山寺曾先后6次派人到现场审定查看。

  2007年9月19日,已完工的108吨大钟被运往武汉水路码头,并吊上船舶。大钟将通过长江的水运在一周内运抵苏州寒山寺。为此,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都播放了专题消息。

  2007年9月25日,经过一个星期的水路运输, 108吨大钟从武汉已运抵苏州,并停放在寒山寺何山大桥的东堍码头。

  寒山寺定做的108吨大钟运到苏州后,立即在苏州市的市民中掀起了看大钟的热潮,并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再次关注,此后,从中央电视台到国外的许多媒体,都对寒山寺定做的108吨大钟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关于承担铸造寒山寺108吨大钟过程中的困难、压力和艰辛,武汉重工铸锻有限公司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诚道:

  寒山寺僧众对大钟六年筹建的工作感到很艰难,可厂方从铸造大钟到运送寒山寺也很艰难。其难点有六个方面:一是钟太大,质量要求太高。特别要求大钟钟声要深厚、绵长,这在选料上难。二是钟体上铸七万余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一部,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错、一字不损,美观清晰,制作上难。三是大钟铸成后的着色、焊接、打磨等后道工序难。工人们要在大钟上爬上爬下,爬得精疲力尽。四是大钟在公路上运行难。从生产厂到武汉青山码头,一共27公里,由于大钟超高,马路电线等影响,一辆74轮载重200吨的平板车只能像蜗牛一样爬行。有的路段还必须经加固加宽才能通行,这27公里,足足开了十二小时。五是大钟在水上运输难。大钟安放在600吨位的铁壳船里,考虑到长江风浪大,危险性大,加上大运河部分桥高度不够,承运公司在船舱里压;250吨钢材,才使大钟船到苏州,由于船体吃水太深,船无法靠岸,冒然起吊有很大危险,只能将船开到无锡卸掉250吨钢材,然后再回苏州寒山寺。六是大钟从船上上岸难。大钟起吊是从上海借用两辆500吨级的吊车和液压平板车。

  2007年9月28日上午6点,为了喜迎108吨大钟和祈佛加持,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率两序大众为寒山寺大钟举行了隆重的洒净仪式。

  上午7时,大钟开始起吊。但由于大钟太重,起重机钢承台出现了下沉,地面裂缝,起吊工作只得暂停。

  此后将下沉问题解决后,历经4个多时,大钟才被缓慢横放在岸边的临时平台上。再经各种大型起重、运输设备的作业,被顺利移入寒山寺的大钟大碑园内。

  2007年9月29日,大钟被吊起移入正在建造的大钟楼的台基上。此后,主要的工程是完成安放大钟的钟楼。安放大钟的钟楼工程分为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钟楼的台基,共三层,高为2.1米。第二部分钟楼的主体建筑,高为20.3米,风格为仿唐式木结构八角形三层建筑。共需木材约1500立方米,仅支撑的大柱子就需144根,每根大柱子从出料到安装一个人完成需30天,而这些木材均是来自非洲的紫檀木。钟楼的屋脊和围脊为铜质唐代风格的瓦条脊,纹饰为兽头与普明宝塔相似。第三部分为钟楼的宝顶。宝顶分为顶座和宝珠两部分组成。顶座为正八角形的须弥座。宝珠为全铜浇铸贴金,分为山花焦叶、覆钵、仰莲、宝珠、火焰片等组成,高为4.72米。整个大钟楼的总高度为28.9米。

  2008年3月20日,历时八个多月安放大钟的大钟楼工程进入了关键性的封顶阶段。这天,寒山寺为封顶的大钟楼举行了隆重的上梁洒净、供佛法事。

  这天,天气晴朗,祥云缭绕。上午九时整,上梁法会正式开始。法会由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和海晏法师主法。在寒山寺众多僧侣信徒的诵经祝福声中,两根近三米长,缠绕着红缎子,打着喜结的太平红木大梁柱子,在工程起重机的起吊下,缓缓地上升到大钟楼正上方的顶端。但是,当工人要将大梁安放在钟楼顶时,大梁的柱子突然丝纹不动了。

  就在此时,随着年已86岁性空说上梁法语:

  法运兴隆事在人,固中亦必有前因,

  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经营一度新。

  古刹寒山,远自天监。卜地姑苏,运河之畔。巍巍钟楼,弹指圆成。承三宝力,体认分明,有限共见,本不遮藏。堂堂独露,自贵承当,择此吉日良时,谨领寒山寺两序大众,沐手焚香,讽诵大乘,即今上梁一句:

  苍松紫云绕禅机,棋盘对弈心是定。

  全靠大众维护力,遮天盖地荫僧伽。

  上——

  顿时,太平大梁柱如神佑,马上缓缓地,并一丝不差地稳稳当当地落置在预定的位置上。此刻,工地上鞭炮齐鸣一片欢腾。随后,寒山寺还举行了传统的“抛撒”习俗活动。即把馒头、水果及上供的食物,从大钟楼的顶部抛下来,让大家争抢,以示祝福。

  2008年5月19日,为超度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蒙难的人,在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和光瑞法师的的率领下,寒山寺众僧到新铸的108吨大钟前进行撞钟,这是寒山寺108吨大钟铸造好后,第一次的撞钟法事活动,以祈祷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遇难者闻钟声往生趣善。

  2008年5月21日。经过11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坐落于寒山别院的新的大钟楼的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并开始进入精装修阶段。

  2008年6月10日,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在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国强、副市长王洪生、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杨崇华的陪同下,冒雨来到寒山寺,视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大钟大碑工程。当秋爽大和尚汇报了寒山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情况后,罗志军省长对寒山寺大钟大碑的工程建设和寒山寺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称赞。

  2008年6月30日,寒山寺大钟楼初露芳姿。

  2008年9月29日,由苏州市人大副主任钱海鑫等领导率领的人大委员视察组,来到寒山寺视察大钟大碑的工程情况。视察组的人大委员对大钟大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大钟大碑的建成将使苏州市的旅游事业更上一层楼,并将为拉动苏州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极大的贡献。

  九

  寒山;寺的大碑,即“中华第一诗碑”的规划方案是与大钟,即“天下第一佛钟”的规划方案是同时进行的。

  千百年来,由于寒山寺的名气,在寒山寺的寺院里一直保留着许多文人墨客的碑刻。1996年,当寒山寺的仿唐普明宝塔竣工时,为保存这些碑刻,特意在塔院修建了一个百米多长的碑廊。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题写《寒山寺碑廊》。

  在这些碑刻中,以书写张继的《枫桥夜泊》的碑刻无疑是最为引人瞩目的。这是因为《枫桥夜泊》的诗碑,不仅是枫桥和寒山寺的一大胜迹,也是枫桥和寒山寺的象征。

  据《寒山寺志》记载,从1949年前的历史上看,以书写《枫桥夜泊》而比较有名气的诗碑有四块。

  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的王硅所书,这也是目前所知的最早书写《枫桥夜泊》的诗碑。王硅(1019-1085),成都华阳人,官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郇国公、岐国公。王硅为张诗书石,其确切年份无法考证,但从史料记载推断,

  “当在嘉祜”,是在其母逝世服丧期间,即1058年前后,距今九百多余年,只可惜此碑因屡经战乱而不存在。

  第二块诗碑是明代大画家文征明为重修寒山寺而写。此后,因寒山寺遇大火,文征明的诗碑亦漫漶于荒草瓦砾之间。此残碑上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据悉,此残诗碑现存于寒山寺。

  第三块诗碑是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为重修寒山寺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

  《枫桥夜泊》诗碑。此时的俞樾年286岁,但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帖的章法,圆浑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但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此诗碑现陈列于寒山寺碑廊,是目前流传最广的诗碑。

  第四块诗碑是与唐代张继同名的一位国民党元老张继,于1947年12月应吴湖帆之邀所书写。此张继河北沧州人(1882-1947),字溥泉,早年加入同盟会,历任同盟会法部判事、广州护法军政府顾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诗后有跋:

  “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未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镌石。”可惜的是张继在书后三日,遽然逝世,成为绝笔。此诗碑现陈列于寒山寺碑廊。

  寒山寺大碑的设计方案先后出台过两次,这是因为碑的形状在历史上有各式各样,有长方形、倒瓶形、六棱形、八棱形、正方柱形,扁方形等。关于碑座的形状有龟形跌、工形跌、台形跌、梯形跌、须弥座等。

  寒山寺大碑第一次设计方案为上小下大,碑总高为13.58米,碑材总重量375.84吨,但这方案很快被否定了。

  寒山寺大碑第二次设计方案为仿唐式的长形古碑,石碑总高为15.9米。其中碑帽高3.64米,碑身高10.26米,碑座高2米。大碑总重量为388.188吨。大碑四周雕有28条蛟龙,大碑只在正面镌刻清国学大师俞樾手书的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文。

  为了广泛征求各界人士对寒山寺第二次大碑设计方案的意见,寒山寺特意制作了”—块五分之一大的样碑,陈列在寒山寺大悲殿东侧,并在样碑前立一块说明书:

  为了使大碑的雕刻及图案制作尽善尽美,我寺拟先雕刻制作成一块大碑五分之一的样碑,公示于众观览,以集思广益,诚求各方善士提出宝贵意见。一切美好的事物,将有永恒的价值,而创造美好事物的人们,将得到永恒的纪念。以告后人,功德无量。

  样碑经过一年多的观览,寒山寺大钟大碑办公室又收集了不少好的意见,绝大多数人充分肯定了大碑的设计方案,认为,大碑设计的样式传统、美观、大方,完全可以与寒山寺的普明宝塔、仿唐的大钟协调统一。但只在大碑的正面仅镌刻《枫桥夜泊》诗句,而另一面留空白,则显得美中不足,建议空白的面刻上佛经或其它内容。

  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对这个“金点子”非常重视,后经大家反复酝酿,决定在大碑的背面镌刻乾隆皇帝书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这样大碑的设计方案就完全定稿了。

  古人曰:

  “涉名山选佳石”,意为树碑刻必先选其良石。寒山寺大碑的设计方案定夺后,大碑的第一道工作就是选石料。古书记载,选石以铜青石为最好,这种石质细腻坚硬扣之如钟声。

  经多方了解,大碑的石料选定为山东省嘉祥县优质石灰岩,即俗名青灰石。这种大理石不仅硬度强,裂缝少,而做大碑的大石料也比较多,很适合做大体量的碑刻。

  经研究,寒山寺决定委托曾为寒山寺制作过大量碑刻的苏州市木渎戈氏艺术雕刻制作室,作大碑石料选材前的考察工作。

  2003年10月28日,苏州市木渎戈氏艺术雕刻制作室负责人戈春男,亲自带领三人到了,U东省嘉祥县进行考察。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山东嘉祥县青灰石的质量确实不错,其石料还销住海内外。

  为了进一步确认山东省嘉祥县能否开采出寒山寺大碑所需的巨大石料和运输的状况,2003年11月4日,

  由寒山寺光瑞法师带队,一行四人又来到山东嘉祥县,对大碑石料的选取、运输的线路、装载的码头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经过两次的实地考察,并与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商议,这年底,初步决定寒山寺大碑的石料,就选用山东省嘉祥县的优质青灰石。

  2004年3月29日,由戈氏艺术雕刻制作室负责人戈春男带队,再次去山东嘉祥落实取石的岩口。并根据石料的质量,石料的运输等综合因素,初步决定了三个取石的岩口。

  2004年4月8日,

  由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和大钟大碑办光瑞法师带队,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王科军局长、沈福荣副局长、韦佳处长参与的一行十几人,再次来到山东嘉祥做最后的考察。经过现场考察、最后落实了离公路较近的两个岩口。

  2004年4月23日,寒山寺与苏州市木渎戈氏艺术雕刻制作室正式签订合同,委托由该制作室承担刻制寒山寺的大碑,即“天下第一诗碑”的工作。该制作室在签订了合同后,立即开始了大碑的采石、运输、吊装、加工、雕刻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此后, 该室负责人戈春男曾分别于2004年5月8日,

  6月28日、8月14日、8月23日、9月18日、10月22日多次来到山东嘉祥县进行采石工作,每次10多天,同时还派两位采石高手常驻山东嘉祥8个月左右,进行现场监督指导,直至石料运回苏州。

  十

  寒山寺大碑石料的正式开采工作是2004年5月9日开始的。

  由于大碑的石料块面积太大,而大碑的毛石料的总重达419吨左右,所以大碑石料的开采方法,已不可能再用传统方式顺着开采平面依次往里面采石了。大碑的石料开采必须打破常规的方法,必须在几百平方米的岩口里,先选好能够符合要求的碑材,预留好第一部位,再把四周的石块挖去,这样就会给开采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和难度。

  到了2004年7月初,经过30多名采石工人历时2个月的艰辛工作,第一次开采的大碑的主体石料,终于顺利地开采出来了,为此,整个采石场上的工人和寒山寺的工作人员都沉浸在兴奋之中。

  但是好事多磨,

  2004年7月10日,当采石场的工人们在起吊这块大碑的主体巨石时,由于主体石料底面紧贴山体,与山体的咬力太大,用9个50吨的千斤顶把大碑石料顶起时,竟压坏了两个千斤顶的顶杆,从而造成了大碑石料的拦腰折断,成为废料,大碑主体石料的第一次开采失败了。

  第一次大碑主体石料开采时的断裂,给开采石方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后经双方友好协商,又开始了第二次采石。此后,就在相邻的地方又找到了大碑主体石料的取岩口。

  2004年的10月初,经采石工人近两个多月的再次艰辛工作,第二次大碑的主体石料终于顺利地开采出来了。这一次,为了吸取第一次大碑石料折断的教训,大家格外谨慎。在起吊用千斤顶顶起的同时,顶边用枕木垫紧,这样才把大碑的石料顶起20厘米左右。

  2004年10月20日,大碑的碑帽、碑座的石料也顺利开采出来了。

  十一

  为了确保大碑石料质量及运输安全,2004年10月22日,在苏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领导的参与指导下,寒山寺大钟大碑办的光瑞法师和制作方戈春男等一行7人,又一次来到山东省嘉祥对开采出的大碑石料的尺寸、材质等问题进行了验收。同时,在工地的现场举行大碑石料运输的法会仪式,以求佛佑,让三块总重量达419吨的大碑石料能顺利运抵苏州。

  为了确保大碑石料的吊装和运输道路的顺利,特别是从采石场的岩口到水泥路一段约300多米长,既窄又高低不平的砂石路能承受住几百吨重物运输的压力,施工方动用了挖泥机、推土机、压路机、经过4天的施工,才把路面加宽、加实。另外,由于采石场的岩口比出岩口的砂石路面低,岩口出来后的50米坡度很大,运输平板车装上数百吨石料后难以上坡的因素,施工方又对这段坡度进行了削低。此后,又通过吊装公司和200吨夹板车司机6次的察看检查,才基本认定符合了装载大碑石料运输的要求。

  与此同时,对大碑石料吊装时的保护工作也同时进行,凡系钢丝绳处都用直径40厘米、长度80厘米的空心圆钢管,沿直径开成两半,变成一个半圆型槽钢,把半圆型槽钢做护角既护好碑材的角,保证碑材棱角不受损坏,又使钢丝绳不受伤。

  经过数天的准备,原准备于2004年11月12日将大碑的石料起吊,即从宕口吊起后装入200吨平板大卡车,但2004年11月11日夜一场鹅毛大雪突然降临齐鲁大地,雪厚度达20cm左右,温度降至到零下6到8度,因而地冻天寒,一时无法起吊。此后,到了年底11月28日,天气温度逐渐升高路面化冻干后才准备起吊。

  2004年11月30日上午8时,吊装公司动用500吨德国制造利淳海尔大吊机一台,200吨吊机2台,100吨吊机一台,200吨平板车一台,100吨平板车2台,30吨平板车9台等设备。

  在一片喜庆的鞭炮声中,在山东嘉祥县公安局派出两辆警车维护交通和数名警察护送下,在山东济宁市等数家电视台的关注下,开始起吊三块总重量址419吨大碑的石料。

  吊装公司首先起吊和运输的是大碑的碑帽、碑座石料。这是因为碑帽和碑座的石料比大碑的主体石料要轻得多,起吊工作稍容易些,另外,也可实地检验300米砂石路面改造是否符合要求。

  当天,大碑的碑帽和碑座的石料起吊工作很顺利,大吊机很快分别把碑帽和碑座吊到两台100吨的平板车上,并慢慢地离开了宕口,此后又将大碑的碑帽和碑座运到了码头,等候第二天与大碑一起吊入运输船。

  2004年12月1日8时,大碑的主碑石料开始吊装了。500吨吊机慢慢起吊,钢丝绳随即绷紧,大碑起空,吊至200吨大平板车上,通过1个多小时的检查,确认平板车无误时,平板车开始起动上坡。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开始下雨,仿佛在考验人们的佛心。由于大碑太重,加上平板车的重量,一时200吨平板车无法上坡。此后又马上叫了两台大型东方红拖拉机在前面接,但也无济于事。由于天公不作美一直到下午3时也没有上坡。

  此时,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决定冒险用500吨吊机帮忙,除了两台东方红拖拉机在前面接引以外,后面再用500吨吊机向前吊一把,结果总算使运输大碑的平板车上了坡,此后终于把大碑主碑的石料运到了码头。

  2004年12月4日,经过几天的准备工作,大碑的主碑石料、碑帽、碑座都已开始起吊上船。运输大碑石料的船是1000吨的大铁船,在放石料的船底铺设200吨黄沙,并预先对码头的承重能力进行咨询,因为当地任何码头以前都没有承载过如比重量的能力。所以,当500吨吊机停在码头边时,一部200吨的吊机在离码头较远处吊住500吨吊机,以防止码头有裂缝或塌垮时,200吨吊机起到吊住的作用。

  在一切吊装准备工作就绪后,500吨的吊机先把碑座和碑帽石料分别吊至船上,其目的是检验一下码头承重力。当碑座、碑帽顺利吊至船上,再把大碑主体吊至空中时,突然码头外侧的地上开始裂缝,现场顿时紧张起来,情况极为严重。

  这时,不论是现场指挥起吊的指挥人员、施工的工作人员、还是观看起吊的群众,以及数家现场直播的电视台记者都提心吊胆,紧张地憋着一口气。就在这时,吊装公司总指挥当机立断下令,在空中的大碑只许放到船上,不得回到车上,随着大碑石料慢慢地,稳稳地下落到船上,顿时在现场爆发出一片欢呼声。当晚,装载大碑石料的千吨大船开始起航了。当夜,山东济宁电视台等数家媒体都报道了寒山寺大碑石料的运输、吊装的现场盛况。

  2004年12月15日,从山东嘉祥运输大碑石料的干吨大铁船,顺着京杭大运河,历经10天,经17道船闸,行驶近千公里,终于抵达苏州,停泊京杭大运河傍枫桥水泥厂的码头边。

  当装载有大碑石料的船停泊在码头的第二天,苏州地区突降大雪,此时大碑石料下船上岸的工作只得暂时停顿下来。

  到了2005年1月6日,经过十几天的努力,总重量约419吨的三块青石下船上岸准备工作已全部做好了。这一天,虽然天晴日丽,但由于苏州地区前阶段的降雪,气温仍在零度以下。

  上午8时,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方丈秋爽大和尚带领寒山寺众僧,在大碑起船的现场举行了迎大碑上岸法会仪式,以求佛佑,万事顺利。

  为了保证大碑起吊顺利安全,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这天京杭大运河南至横塘,北至浒关全线封航4小时,并由航管处,海事部门派出了十几只巡视艇维护水上交通。

  法会后,

  由一台200吨的船吊与一台120吨的船吊联合作业,把船里大碑石料起吊放往岸上。首先起吊的是大碑的碑座、碑帽石料,然后起吊的是大碑的主碑石料,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到位,所以,起吊大碑的大事仅用了近3个小时,就顺利地完成了上岸的工作,而大碑的石料也毫发无损。

  大碑石料上岸以后,正值大冷天, 在秋爽大和尚的亲自督促下,用最好的防水涂料给三块大碑石料进行了涂抹,以防积水冰冻时对石料造成损害。

  2006年2月8日,为了进一步保护大碑石料和防止对游客造成意外的伤害,大碑的制作方再用钢管,彩钢板把大碑的石料全部围起来,并派专人看管。

  2006年2月22日,在寒山寺法主性空大和尚、方丈秋爽大和尚的带下,为大碑工程举行了隆重的开工洒净仪式。此后,对大碑的石料开始了外形的粗加工。后经过40多天的粗加工,到了4月底整个大碑的外形工作已基本完成。

  2007年5月,大碑正面的碑文凿刻开始。碑刻艺人戈春男先把寒山寺与原俞樾手书的《枫桥夜泊》碑拓片进行扫描,纸样与碑身比例为1:1,然后再放在大碑的石料上进行勾样。勾样完成后,专家校样,再凿出工作线。为了表现字的立体感,碑上每个字的凿刻深浅均依原文的笔划宽度而定。此后,正面的精雕要等大碑吊立竖立起来后才能加工,还特意聘请有“江南第一刀”之称的碑刻专家时忠德先生参与策划指导。

  2007年6月11日,原横躺着在地上的大碑开始起吊竖立工作。这天早晨5点,寒山寺所有僧侣全部出动,为大碑的“站”起举行洒净、祈佛加持法事。

  大碑的吊立竖起工作由上海腾发建筑有限公司承担。为了这次大碑的吊立工作,腾发公司进行了十多次的考察、评估,并制订了详细的吊装方案。此后,经过6月11日到6月13日三天的紧张吊装,大碑终于耸立在原定的寒山别院里,并坐落在寒山寺普明宝塔南中轴线上,与寒山寺普明宝塔和安放“天下第一佛钟”的钟楼形成一条线,以遥相呼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2007年6月28日,戈氏艺术碑刻的艺人们用一颗诚挚的佛心,开始为“站”立的大碑进行文字的精雕细刻。后历经半年时间,到了2007年12月18日,寒山寺大碑的主体刻制工作全部完成了。此后,大碑工程进入了大碑底座水池的基础工程和其他配套工程。

  2008年11月,经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审定,寒山寺大钟、大碑入选“吉尼斯”。

  2008年12月,寒山寺大碑的工程终于全部完工。

  十二

  关于寒山寺制作的大碑,即“天下第一诗碑”的创意和内涵,苏州文化研究学者居易教授曾撰文认为:

  由寒山寺法主性空和方丈秋爽大和尚发愿,并率众僧制作的这块《枫桥夜泊》的大诗碑,是一个千古永存的功德。这块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诗碑”的大碑,绝不单是因为它的高度和重量而称为之“第一”。

  相反,如果仅仅从高度和重量来定义“中华第一诗碑”,不但是舍本求末,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曲解了寒山寺大碑的真正的文化内涵。

  他认为,寒山寺的大碑之所以称为:“中华第一诗碑”,其原因有三。其一,《枫桥夜泊》是史载最早的诗碑。中国的碑刻文化源远流长,从秦刻石鼓文、汉刻石经、隋刻寺碑到唐刻佛像、宋刻地图,等等,可谓传承有序,洋洋大观。但若论最早的“诗碑”,迄今为止,见诸史志有据可查的可能还就是《枫桥夜泊》诗碑。其二,《枫桥夜泊》是持续最久的诗碑。

  《枫桥夜泊》不但是史载最早的诗碑,而且也是持续最久的诗碑。所谓“持续”,简单而论,至少可以由两个方面的对应解读。一是《枫桥夜泊》诗的直接“持续”,即历代名家直接书写的张继《枫桥夜泊》诗的书法刻碑;二是《枫桥夜泊》诗的间接“持续”,即历代名家因《枫桥夜泊》诗而作的诗文画作的书画刻碑。其三,

  《枫桥夜泊》是影响最大的诗碑。在当今众多的艺术品和工艺晶类别中,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陶瓷、刺绣,以及金属石刻、竹木牙雕,几乎无一不有以《枫桥夜泊》诗碑为主题的作品创作。

  《枫桥夜泊》诗的妇孺皆知,其艺术品和工艺品化的市场流通,绝对也是功不可没。而《涛声依旧》、

  《枫桥夜泊》等流行歌曲的盛行,更使这种影响平添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时尚色彩。

  对于寒山寺制作的大钟大碑的历史意义,首倡寒山寺文化研究的学者姚炎祥教授认为:

  历史将证明,寒山寺创建的“天下第一佛钟”和“中华第一诗碑”,绝不能仅仅看作是弘扬了佛教文化,给寺院增添了景观,而是砺志铸魂,坚定了佛性。极大地丰富了钟声诗韵的内涵,张扬了苏州整个城市的个性、凸现苏州寒山寺文化特质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它将成为苏州市一个崭新的、永久性、具有标志性文化象征意义的景观而载入史册。

2008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