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谈信仰与健康长寿

郭德才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会使用工具和敏捷的思维。人类的生存除需物质食粮外,还需要依托和精神。而宗教信仰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产生的社会现象。不论是哪个时代,哪个民族都存在宗教和信仰。信仰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并深深地影响著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一个人能否长寿健康,是由遗传、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但在今天,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沉重的生活压力不免要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上的许多疾病,奥地利著名精神学家,维也纳治疗法第三学派的代表人物维克多.弗兰克指出:“二十世纪人的生活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既存在的空虚。”而宗教其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给人以最大的精神慰藉。近年来国际卫生组织健康下了新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安静状态。”

  我们知道,任何宗教都是劝人为善的。佛教讲:“素怀悲悯之心,常存救度之态。”道教讲:“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天主教、伊斯兰教讲:“谦虚谨慎、慷慨助人、和睦相处。”基督教要求大家都有一颗“仁爱博大之心。”而这些从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说教,对社会和团结安定,对个人的修养及身心健康都有著积极的意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劳森医生研究发现:“常在教堂的人比一般人心血管死亡率低50%,肝硬化患病率低74%,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低89%。另外在接受心脏手术或器官移植手术后不仅不易引发并发症,而且康复期短。在全美一百六十二个医院里,已有六分之一开设了有关信仰与健康的课程。科学家们认为:长寿与健康的关键固在生理,但更在心理。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院的汤姆斯.格拉斯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对康涅狄格区二千八百多名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十三年的研究发现:凡是有信仰、兴趣广泛的老人大多长寿。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运动虽可延长人的寿命,但仅靠体育活动来健身未免就显得太狭隘了。

  孔子曰:“仁者寿。”何谓“仁”?孔子又曰:“仁者、爱人也。”就是说,我们要以仁爱之心待人,并积德行善,这样就会赢得大家对你的好感和信任。因为我们的慈心,不只是惠及于人,它还可回报于己。美国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对近三千人进行了十四年的调查研究其结论是:善恶影响著一个人的寿命。一个乐于助人,处处行善并能与他人融和的人寿命长。而一个心怀恶意,损人利己,脾气暴躁的人要比正常人患病死亡率高1.5倍。

  行善积德可助人长寿这已被科学家和医学家所承认证明,而不论是哪一个宗教,其最基本的观点都是劝人行善。如“扶危济贫,兴善止恶,匡世利人,努力为善”就是道教的一贯宗旨。南京脑科医学院心理科陈建国医师说:“人的心理活动与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著内在的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太平经》云:“善有命长,恶自命短。”《太平经》又曰:“善者自兴,恶者自病,吉凶之事,皆出于身。”俗话说的好:心底无私天地宽:所以,我们只要保持乐观坦荡,豁达从容的良好心态,就可使自身体内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类并增强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庄子在《天道》中曰:“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孔子云:“大德必得其寿。”

  哈费大学在前几年做过一次对比考察:让学生观看一部美国妇女终生救助穷人和残疾者的电影,大家都被这位妇女的事迹感动。随后马上对这些学生进行唾液分析,发现唾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比看电影之前增加了许多。据《现代科技译丛》杂志二○○三年第五期介绍:美国马诸塞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二千零十六各阶层人士进行调查分析显示,帮助他人有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美国著名心血管专家威廉斯博士曾对二百二十五名医科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为期廿五年跟踪观察,发现其中心胸狭窄、名利严重、敌视情绪较强的人,死亡率高达14%。而心胸开阔、助人为乐、性格随和的人,死亡率仅为2.5%,因缺德而患心脏病者竟是善人的五倍。北宋的邵雍曾说:“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古人云:“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太上老君经戒》云:“人善为生,为恶而死。”

  佛家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家说:“道者善道,为人常安,心中无愧,以度众人。”巴西医学家马丁斯经过十年研究发现:屡屡贪污受贿的人最易患癌症、脑溢血、心脏病、神经过敏等疾病而损年折寿。而大公无私的人,患此类疾病就要少的多。老子曰:“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

  一般有信仰的人都很随和,与人为善。他们很少生气动怒、出口伤人。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曾作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支玻璃管插入冰水容器中,收集人们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气水”。发现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水是澄明洁净的,悲痛时水中含有白色沉淀物,而当生气时就会有大量紫色的沉淀物。爱尔马将生气时的水注入到大白鼠身上,十二分钟后白鼠死亡。另外他还说:“如果我们生气十分钟,耗费的精力就相当于参加了一次三千米的急速赛跑。”

  当我们生气时的心理、生理反应是十分剧烈的,分泌物比任何情绪下都复杂,也更具有毒性。古人云:“怒则气上,损其身。”《黄帝内经》曰:“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喜怒不节则伤脏。”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一切顽固沉重的忧郁和焦虑,足以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如哺乳期的母亲生气后给孩子喂奶,孩子吃后就会中毒。轻者生疮,重则生病。《魏书》中就有某人暴怒后“肝脏伤裂,有余日而卒。”的记载。美国研究人员实验证明:人在紧张和愤怒时能引起血流量和血管的变化。他们对廿六名冠心病患者测试发现,患者在心理紧张时有病变的动脉进一步狭窄,缩小了9%-24%,血流量减少了27%。俗话说的好:往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中经》曰:“静者寿,躁者夭。”《养性延命录》说:“喜怒无常,过之为害。”

  我们知道,佛道二教均为素食者楷模。据了解,素食者的寿命高于非素食者。这些人除了平时注意修心养性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素食。据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临床病理科对四十名和尚及尼姑研究发现:非素食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要比素食者高5%,而视网膜动脉硬化症,非素食者要比素食者高24%。

  美国科学家柯林博士也做过这样的试验,如每天给小白兔半磅动物脂肪喂养,两个月后小白兔血管开始硬化。瑞典科学家林内曾说:“人类的结构不论从内在外表来看,若与动物相比都充分显示出蔬菜与水果是他们的自然食物。”

  素食者血管中很少有胆固醇积聚,血液粘度也小,有利于血液通畅。另外人类的大小肠与食肉动物相比要长的多,而肉食是不好消化的,故在肠中存留易形成毒素病变。西晋医学养生家葛洪曾说:“若要长生,肠中常清。”道家经典《太平经》曰:“真神好洁,粪秽气昏。”在大自然中,多数食肉类动物,如虎、豹、狼的性格都比较凶猛。而食植物类很多动物,如羊、兔的性格就比较温顺。原苏联科学家阿.亚丹尼列夫斯基曾做过鸟类试验:他用不同食物喂养鸽子三个月后发现,食豌豆的鸽子体态完美,性格温顺。而食生肉的鸽子变的凶猛、易怒、情绪不安。《坠形训》曰:“食肉者勇而悍。”所以说食物是可以影响人类情绪和性格,反过来性格又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和寿命。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讲过:“我认为素食者所产生性情上的改变和净化,对人类有相当好的利益,所以素食对人类很吉祥。”毛泽东也说过:“多散步,常吃素,是长寿要秘。”

  佛道两家还很注重禅定、打坐。《坐忘论》曰:“静定日久,病消命复。”美国科学家曾作过大量对比试验,发现冥思静坐可以对视力、血压、认识能力、DHEAS的激素水平都有提高和好处。DHEAS激素是由肾上腺产生,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通过静坐,这种激素可以大大提高。而这一结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查理教授和马里兰大学哈里博士经三年研究所确认。

  综上所述,有些宗教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都是有一定好处的。宗教中的很多积极因素,我们是否应该在社会上发扬光大呢?

2008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