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佛教文学的奇葩(外一篇)——佛教楹联

阿 莲

  楹联即是我们俗语中常说的对联,又叫楹帖。楹者,柱也。把一副联语,分别题写在相对的两根柱子上,故名楹联。楹联是在我国流传久远的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文学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它以其平仄的对称、声调的协调、意义的深远,或是颂扬美好,贬斥丑恶,或是警诫人生,启迪智慧,而素为人们所喜爱。

  在佛教东传进入我国的同时,随着佛经翻译的普遍推广,以佛教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佛教楹联也随之出现。

  第一节寺院殿堂的楹联奇葩

  佛寺内外,尤其是佛殿内外,常有许多楹联悬挂。其中抱柱长联最多,佛龛联也有一些。从内容方面看,佛学的内涵自不消说,融合本地风光、地区与寺院的历史与典故的也有不少。它和匾额在一起,是首先映入随喜者眼帘的寺院文字作品。并且兼具文学、书法、工艺美术等诸元内涵,又是殿堂内外装饰艺术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先从寺院殿堂建筑方面简略地介绍一下常见的楹联:

  1、 山门:

  寺院的大门一般被称为“山门”。山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是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有的寺院虽只有一扇门,也习惯称为三门。之所以被称为“山门”,是因为寺院多居于山林,故名。

  河南桐柏水帘寺: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渡不善之人。

  山西终南山弥陀寺:

  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

  甘肃兰州浚源寺:

  光明路;方便门。

  云南鹤庆龙华山寺:

  莫道是空门要进来须踏着实地;紧防有岔路走错了便坠入深坑

  香港九龙志莲苑寺:

  来到志莲岂可甘为门外汉;超生极乐何须来作世间人。

  2、天王殿:

  这是山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奉的是弥勒佛,左右两边供四大天王,弥勒佛的背后是手执宝杵的韦驮菩萨。

  四川乐山凌云寺:

  看他怒目攒眉却是一片慈悲要人醒悟;到此清心涤虑请将万念消化与佛皈依。

  安徽九华山化城寺:

  举目瞻仰,何必生几分惧色;回首猛省,还须存一点忠心。

  北京雍和宫:

  法镜交光六根成慧日;牟尼真净十地起祥云。

  云南昆明圆通寺:

  佛光普照大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定真理;法界常转人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举头有神灵。

  也有的寺院弥勒殿或韦驮殿分开。

  弥勒殿

  我国寺庙中所供弥勒则为五代后梁时的布袋和尚,时人视他为弥勒的化身,遂造塑像供奉。其造型袒胸露腹,箕踞而坐。

  河南洛阳白马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

  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

  浙江奉化雪窦寺: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云南通海涌金寺:

  结大欢喜缘,只这笑呵呵,收拾囊中宝物;除真烦恼障,看他腹坦坦,鼓吹世上春风。

  韦驮殿

  韦驮菩萨是南方增长天王八大将军之一,修清净梵行童真之业,一手持降魔杵,一手叉腰。韦驮是寺院的守护神。

  九华山甘露寺:

  护国安僧,亲受灵山咐嘱;降魔伏怨,故现天将威风。

  河北柏林禅寺:

  檀越安僧宣妙语;韦天护法作金汤。

  浙江黄岩九峰寺:

  巡行东西南;护持佛法僧。

  山西五台山:

  菩萨心,将军貌,三洲感应;金刚身,童子像,万国威灵。

  3、大雄宝殿:

  寺院中的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德号,大者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服群魔的意思。因佛具足圆满智慧,能雄镇大干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因殿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所以称为“大雄宝殿”。

  山西五台山: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世出世间最大法王。

  江西南昌佑民寺:

  不于其中起分别;是故此处最吉祥。

  安徽九华山甘露寺:

  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有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安徽九华山化城寺:

  借一蒲团请我佛向低处说法;擎九莲办问世人从哪里寻根。

  江苏苏州寒山寺:

  得人在得心信佛皈依俗缘自了;修慧不修福让他饱食我钵常空。

  4、法堂:

  法堂即讲堂,是演说佛法皈依集会的地方,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法堂的布置,除佛像外,主要是在堂中设法座,也称“狮子座”。堂中左钟右鼓,法师上堂说法前要击鼓鸣钟。

  绍兴戒珠寺讲经堂:

  不生不灭,不垢净,不增减,度十万苦,是名诸佛;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一切相,方见如来。

  苏州寒山寺法堂:

  枫桥夜泊,听几杵疏钟,无边佛法;宝塔晨香,传三乘教典,普渡众生。

  安徽九华山光明讲堂:

  到底仙山不俗;毕竟佛法无边。

  上海圆明讲堂: (集《楞严经》句)

  如来讲堂,户牖开阔;法筵大众,身心圆明。

  福建黄檗山万福寺法堂:

  万劫婆心,原来佛法无多子;福田智种,重见圆珠七尺深。

  5、伽蓝殿:

  大雄宝殿两旁常有东西配殿,东殿一般是伽蓝殿,西殿一般是祖师殿。伽蓝,即僧园。此处专指“只树给孤独园”。伽蓝殿一般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祗陀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他们最早护持佛法而建立伽蓝的功德。

  如浙江天台国清寺:

  佛法本慈悲昏夜乞怜真可笑;人生皆幻;梦邯郸唤醒便成空。

  临安昭明禅寺:

  尊者是童身,愿学人猿缚魔障。永作祖山真佛子;如来有天暇,看此地龙飞凤舞,特开灵境古伽蓝。

  湖南临武资福寺:

  削了发出了家只图过清闲那管他红尘世界;行念经坐念佛为修点因果好参我宝殿如来。

  焦山定慧寺:

  随缘饮食起居,客莫嫌香饭淡;疏略应酬交际,山僧未识情浓。

  北京怀柔红螺寺:

  一切诸苦皆消灭;百福妙相具庄严。

  6、观音殿:

  观音亦称“观世音”。据佛经上说,众生如果遇难,只要一心称念观音名号, “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使其得到解脱。

  江苏徐州兴化寺:

  由来古佛非女子;只缘大士有婆心。

  临安千佛寺观音殿:

  香阁峙中流,花散彩,叶成文,但能色相俱空,何用别求南海;

  慈灯悬彼岸,覆祥云,洒法雨,若使菩心自在,此间即是西天。

  萧山观音寺: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镇江焦山定慧寺:

  瓶中甘露常便洒;手内杨枝不计秋。

  湖南岳阳观音殿:

  胸有菩提何必,临时抱佛脚;身无俗念自然极乐在心头。

  浙江杭州送子观音庙:

  我具一片佛心抱个孩子送汝;你做百般好事留些阴骘与他。

  7、地藏殿:

  地藏与文殊、观音、普贤合称四大菩萨。佛经故事说,释迦牟尼嘱咐他,要他在释迦牟尼入灭而弥勒佛尚未降生世间之前这一段时间里普度众生。他为此发大誓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建德大慈寺:

  大慈大悲,有意参禅,从今起拜菩萨先拜我心;救苦救难,存心证佛,向此后念弥陀自念其行。

  九华山旃檀林:

  明珠照彻天堂路;金锡振开地狱门。

  安庆迎江寺:

  存心能正大光明即不来许个愿磕个头这神自然保护;做事如奸滑阴险也还想消些灾降些福恐尔亦太糊涂

  合肥明教寺地藏殿:

  极乐世界眼前就是须大家领会;菩萨道

  场心里本有要自己圆通。

  8、罗汉堂:

  罗汉堂内供奉着五百罗汉。罗汉,即阿罗汉,是小乘佛教修持的最高果位。五百罗汉实际指跟随释迦牟尼传道的五百弟子。

  杭州灵隐寺五百罗汉堂有楹联云:

  佛法度三千,心愿俱坚超苦海;尊名称五百,形容难判共慈航。

  浙江天台国清寺罗汉堂:

  西竺如来,现六丈金身,当日驮经归上国;大阿尊者,列五百法相,何年卓锡入天台。

  又有题诸阿罗汉联云:

  此身易坏似泥船,疾行真实道;三界无安犹火宅,诚发出离心

  五百罗汉堂中还另有济公像。济公是南宋僧人,人称道济禅师,传说他不守戒律,嗜酒好肉,性格诙谐幽默举止如痴如狂,世称“济癫和尚”。传说他到罗汉堂报到迟了一步,只好站在过道或蹲在房梁上。

  如有楹联形容他:

  举止疏狂常在定;形容猥琐不沾尘。

  又有楹联云:

  迹绝巢空何处去;水连天碧届时归。

  下联中的“水连天碧”出自道济所写《绝笔诗》: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倒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须知禅师所生活的时代,宋明理学观念盛行。道济禅师十分反对这种压抑束缚觉性的理学论说,并为纠正这种错误的风潮数十余年不遗余力。他在生活中故意示现痴狂之状,不忌酒肉,不守清规戒律。这是禅师慈悲化现、矫枉过正之举。

  9、祖师殿:

  这种类型的殿堂一般多属于禅宗系统,为纪念该宗奠基人(祖师)而建。正中供禅—宗东土初祖达摩禅师,左侧是实际创宗人六祖慧能,右侧是慧能三传弟子建立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禅师。后来其他宗派也仿照禅宗,以祖师殿内供奉其本宗祖师像。

  河南登封少林寺:

  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

  广东韶关南华禅寺祖堂:

  顿法树禅门一本坛经连五脉;明心留寿相千年肉体示群萌。

  湖南双峰寺:

  座上菩萨全是朽木污泥有何灵验;堂中信众不必烧香化纸空费精神

  10、藏经楼:

  即寺院收藏佛经教典的地方。

  深圳弘法寺藏经楼:

  法门龙象弘教降魔众;堂中狮吼音声震大千。

  武汉归元寺藏经阁: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嘉兴精严寺:

  金刚怒目降伏群魔;般若持心普度众生。

  天台国清寺:

  龙藏晓翻金贝叶;天香春绣木兰衣。

  集贤大菩提寺:

  狮子窟中无异兽;象王行处觉狐踪。

  11、钟、鼓楼:

  钟、鼓本是我国古代的两种乐器,后来佛教利用了它,作为寺院生活起居的讯号,更用为宗教仪式的重要法器。早晨,先鸣钟后击鼓;晚上,先击鼓后鸣钟。晨钟暮鼓,为禅林凭添了几多幽韵。

  这方面的楹联如:

  塔影园时春正融;钟声渡处梦频惊。

  钟声遍三千世界;佛法扬万亿国中。

  暮鼓晨钟破万籁;经声佛号贯三乘。

  击大法鼓作狮吼 竖大法幢摧邪魔。

  妙音能除三世苦;威震远彻九霄云。

  钟悠远、鼓悠远,钟鼓悠远;山玲珑、水玲珑,山水玲珑。(待续)

  灵岩山的桃花

  又一场雨过,秋意更加的深了。我们寒山寺编辑部一行四人就在这秋意更深的季节来到了苏州木渎的灵岩山下。虽是秋末冬初,却由于这江南的气候、昨天的细雨,灵岩山并没有显出丝毫的残落痕迹,依旧的绿水青山,秀气逼人。

  从车中出来就发现自己所落脚的马路边就是灵岩山寺的山门,这座佛教里寓意着“三解脱门”的牌楼,三门并立,庄严而肃穆。它既是世俗与佛门的交界点,也是由凡入圣,由迷到悟、由暗到明的象征。

  山路分两条,一条是由青砖铺就的古御道相传系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铺设,另一条则是由灰白色的石板镶成的石阶,比较平缓,既防滑又可以减缓下山时的冲力。心良法师因为多次上山,比较有经验,所以就带引着我们经由古御道上山,说是这样比较省力。

  青砖御道之上因着年代久远覆盖着一层暗绿色的苔痕,再加上雨后,路面稍稍的有些湿滑,但由于青砖都是侧立着铺的,又是上山的方向,所以一路向上走得也还稳当。

  行不多远,就来到“继庐亭”, “继庐”二字本是灵岩山住持,一代名僧印光法师的别号,后人仰慕法师的才德将此亭命名为“继庐亭”以示纪念。亭有联曰:

  “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我很喜欢这联,但时间关系来不及细品个中意趣,只好取出纸笔抄记下来,便又匆匆前行了。

  匆匆之间,我们又经过了“迎笑亭”,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居士曾在此笑迎释友佛印禅师。这是个四方凉亭,看上去有些老旧,但因着亭上的“松似高贤迎客笑:山径兴复满亭春”,联对的生动又让人感觉出几分新鲜的生机和趣味。

  之后又向上即是“落红亭”,经由此亭向东沿石板铺就的山路前行约数十米,即到印光大师的舍利安放处印光塔院。

  塔院安放着这位自号“常惭愧僧”的净宗十三祖的灵骨舍利。我们进入塔院的时候,还有另外几位居士在礼拜祖师,但大家举止都非常的肃穆而安然,所以份外显出那种庄严和神圣的气氛。印光大师一生以弘扬净土为己任,法化广被。他在年届七十之时至苏州报国寺掩关,创立弘化社,流通净土书籍,不遗余力。1937年至1940年,大师驻锡苏州灵岩山寺,常以“生死事大,老实念佛”自化化人,弘扬念佛法门,自此宗风大振,灵岩山寺遂扩建为十方专修净土的道场,寺中所有规章也都秉承大师的指导而制定。可以说灵岩山寺至今能被称为我国净土宗的著名道场,印光大师的贡献功不可没。

  在纪念馆里我们还瞻仰了大师的遗像以及大师茶毗后所遗留的舍利。在大师遗留的墨宝前,我深为那“佛既丈夫我亦尔,敢不自勉力修持”的语句而感动,此中不光体现了大师以弘扬佛法为己任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体现了大师普劝大众勤奋修持的殷殷婆子之心。

  拜别大师塔院之后,延着山路曲折前行,复由石板路转入青砖御道,不多远处便隐隐可见千年古刹灵岩山寺的姿影了。愈行愈近,那古朴的老树,那苍黑的巨而阔的石基,那庄严的碧瓦黄墙,那高高耸立的佛塔,那精致秀逸的檐角……愈行愈近。

  山寺的正门匾额上题写着“灵岩山寺”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手书。正门两侧的对联,则是印光大师所作:净土法门普渡三根,实如宋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

  (值得一提的是较之其他风景名胜寺院,灵岩山寺的门票只要一元钱,且数十年未变。)

  在来此之前,我查阅过一些资料,知道灵岩山寺原是建在馆娃宫遗址之上的,那是吴王夫差为美女西施在灵岩山上所建造的行宫,因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名“馆娃宫”。后来越王勾践打败夫差,把那富丽堂皇的馆娃宫付之一炬,只留下断壁残垣。再后来,东晋的士族名人陆玩在吴宫遗址修建别业,因奉闻佛法,后舍宅为寺,在南朝时期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唐代易名为“灵岩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在侍者的引领下穿过天王殿经由院落里一道长廊又经过一重门堂,曲曲折折,最终来到了丈室。在那里,灵岩山寺现任住持明学大和尚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虽然明老已经八十多岁了,且话语带有浓重的湖州口音,但他精神矍铄,行动自如,且思路非常的敏捷,为了方便我们听得懂,他把语速放得很平缓,言谈之间还不时地幽上一默,让大家忍俊不禁,使得谈话气氛轻松了许多。采访行将结束之时,明老还应我们的要求为《寒山寺》题写了一幅对联,并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在明老题字的时候,我注意到他身上的衣服已经很旧了,且领子已经有些磨损,但明老对此身外之物并不是那么的在意,他很仔细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很认真地为我们题字,很和气而耐心地和我们一起在大雄殿外合影。

  在采访完毕后,我独自在寺院里闲走,穿过长廊,经过放生池,再过层层殿堂,然后折返向西到山顶花园,一千多年前,吴王曾携着西施在那里赏月玩花,高高的琴台之上也曾响彻吴越女子那铮铮的思乡之曲。登向山的高处,几株枫树擎着绿红相间的叶子兀自在小径旁静立着,而那圆的吴王井和八角形的智积井亦如美人一双善睐的眸,黑漆的波影里还有不畏寒凉的鱼儿在翩然游弋,似乎千百年宋这个世界就一直是这样的安静着、沉寂着。

  我看着那些似曾相识的景物,思想里开始追寻一些恍惚的印记……

  多年以前,我曾在朋友的陪同下到过这个地方,但是记忆里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清晰的痕迹,只记得那是个春末,山寺里的桃花正灼灼地开着,而我那时纠缠于个人的心事之中,对外境竟丝毫的不入心,于是不记得从哪条路上的山,也不记得继庐亭,也不记得塔院,更不记得有否踏过界清桥,有否拜过大雄殿,有否在多宝佛塔前驻足……之所以记住了桃花,是因为那朵朵粉红色的小小花朵令我在混沌迷乱而晦涩的状态里有了一种蓦然一新的感觉,令我突然的觉醒,感觉到春天在我以为已经离去的时候其实还在角落里静候着我的到来,那一瞬间我便短暂的脱离了苦闷而投身于自然美景的愉悦之中。身边一个孩童轻摇桃树,摇落我满头的桃花办和满地的明媚阳光。朋友趁机为我拍下照片,那也成为我仅有的和灵岩山寺一面之缘的物证,只是后来我离开苏州,生活几度辗转,照片不知在何时悄然地丢失了,而存留于记忆之中的和灵岩山寺有关的也仅剩下那个春末和正开得灼灼的桃花。

  如今我再度到了这里,试图还原记忆里那些曾经模糊的东西,然终究因着时过境迁,我已找不到昔日留影的地方,只在一个围起的小花圃里发现了两株还挂着青叶的桃树,而它们还掩在一些杂乱的草木之中,止不住令人叹息或许是这秋冬的季节让它这般荒疏并落落寡合了罢。

  在大雄殿外我们轮流和明老一起拍了合影照,当两位法师给明老告驾时,那庄严的场景令人肃然起敬,我也虔诚地合起掌,向这位慈善亲切,德馨双厚的老法师作别。

  出得山寺正门才发觉已经是日薄西山,向晚的风吹到人身上一阵凉似一阵,然而脚步还是不敢贪快的,因着那山势和山路的陡。

  车子缓缓开离山门时,我透过车窗的玻璃回望,灵岩山在暮色中越发显得高峻沉稳。随着车子渐行渐远,景物的影像也淡出了视线,但心里却漫然地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情愫,是对山景的留连吗?是对明老的不舍吗?还是故地重游的感慨?亦或为了那还在记忆中灼灼开放着的桃花?

  我期许着,明年春天,我与灵岩山的桃花,再度相见。

2008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