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敬安禅师晚年心向净土的诗篇

哈斯朝鲁

  敬安禅师(1851-1912年),又称寄禅、八指头陀,在中国近代佛教界身居领袖地位。是个富有传奇人生的奇僧,深受各界敬重的高僧, “诗名赢得满江湖”的诗僧。他踏入人生旅途,就遭受种种磨难,后来因缘成熟,披剃为僧。佛寺使他找到了安身的地方,更可贵的是使他找到了人生的信仰,同时使他踏上了诗歌创作的征途。他一生写了近两千首诗,出版了好几部诗集。他的诗以其独特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有学者说: “宋明以来禅净双修并归心净土的潮流,在敬安身上也反映出来,特别是在晚年,他心向净土十分迫切。” (钟克钊: 《禅宗史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版, 第257-258页。)在敬安禅师的诗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他期望“弥陀慈父垂怜我,愿做莲胎最小男。”他追慕净上宗初祖慧远法师,曾诗曰:

  誓辞衡云栖,远蹑庐山岭。

  远公虽已遥,余芬犹可钦,

  这是何等激动人心的语言!爱慕之心,跃然纸上。

  敬安禅师在《咏怀诗十首》中把西方极乐世界描绘得妙不可言,犹如《阿弥陀经》里描绘的那样生动感人。他写道:

  我闻安养国,贤圣俱栖迟。

  讲堂极壮丽,行树相因依。

  湛然七宝池,矫矫珍禽飞。

  金绳界道明,天乐随风移。

  衣食应念至,不假人力为。

  文殊既戾止,慈氏亦来仪。

  长揖三界苦,永绝四流悲。

  逝辞五浊世,金手引同归。

  气势博大,意境幽远。

  敬安禅师诗赞莲花,心追极乐,他对西方净土一一往生极乐世界不疑。怎样才能往生净土呢?他认为要依靠自己的“信力”,所以他在《净土诗》中写道:

  莲花出水湛然洁,宝树成行不假栽。

  欲往西方安乐国,须凭信力断疑猜。

  诗是心声,能写出这样句含深意、激动人心的诗句,真实地反映了诗僧的心境。这类独到的感知,往往能令人叹服。他在另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淡月梅花泪转生,深愁五浊道难成。

  此生愿化华池鸟,常出柔和赞佛音-

  由诗见人,其作品就是其人最可靠的证明。可见,老诗僧宁做西方鸟,不为此界人。敬安禅师在晚年,心向净上,实在是为时和为法所逼。当时社会腐败,民不聊生,外强入侵,国无宁日。至于佛教自身的命运,似乎也岌岌可危,陷入了困境之中。处在这样的情况下,写诗稳定不了虚化无力的时代,挽救不了日益腐化的社会。他再也不消磨在诗的苦吟中了,立志要“戒诗”,不当“诗奴”。但当他在学佛的时候,还是以诗的形式宋表述,以诗来安慰自己,从而释放心中的苦闷:

  时事已如此,神州将陆沉。

  宁堪忧国泪,忽上道人襟。

  这样,敬安禅师以诗吟佛,以诗言志,多与现实人生贴近。 “平生忧国泪,多少在朝衣”, “国步艰危际,孤臣涕泪中”。他虽然身在佛门,心却关爱着社会人生和民间疾苦。他有融通万物的博大胸怀,他有不畏艰险的刚毅性格,他有普救众生的入世精神。他弘法利生,为维护佛教权益,加强僧团建设,提高佛教的整体自我保护能力而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人格品行,亦足可为时代的师表。

2010年第1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