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只须一笑不须愁

思齐

  杨万里(1127—1206)是南宋杰出的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的诗作今存4200余首,有抒发爱国情思的,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50岁之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杨万里的诗歌富含人生哲理,因而他也被后人称为哲理诗人。他的《闷歌行》十二首就是其哲理诗的代表之作。其《闷歌行》十二首之一云: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日,气力穷时会自休。

  诗歌通俗浅易如白话,使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体会到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在诗歌中提出了以笑解愁、耐心等待等处理不快之事的方法。诗人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和不幸。当你遇到人生大风大浪的时候,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被突然而宋的灾难所吓到,更不要心慌发愁,而要以比较乐观的心态来解决所面临的困难。

  诗人还告诉我们,即使在最悲观失望的时候,也要相信这种艰难困苦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忧愁烦恼自然会过去。因此,诗人说,少则两天,多则三天,加在我们身上的风力就会逐渐减弱,浪头就会逐渐平静下来。你只要稳住心,耐着性,把好舵,就会迎来风平浪静的好日子。

  虽然,人生处处充满了坎坷与不平,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令你无法释怀的事,但是,人世间没有一直的不幸,也没有一直的幸运。任何不幸的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烟消云散。成败相伴,祸福相依是自然界永恒的运行规律。所以,当我们遭遇不幸之时,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要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胸怀。要相信风雨终将过去,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会在眼前等着你。

  很多时候,人的幸运与不幸关键在于心境。你内心感到快乐了,即使你贫困,依然是个幸福的人:你内心烦闷了,即使你拥有万贯家产,依然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所以,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孔子的弟子颜回是孔子最为看重的弟子之一。他住在非常简陋的街巷之中,每天的生活也只是粗茶淡饭,穿的是麻衣布鞋,周围人对他这种近乎苛刻自己的生活感到忧虑,但颜回却仍没失去生活的乐趣。所以,孔子就称赞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说颜回生活虽然简单,但由于他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知足,所以,他不以为苦,仍然能够过得很快乐。其实,人生的快乐并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财富,也不在于你拥有多高的地位,而在于你时常能对自己的生活有种感恩知足的心。

  在我们的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遭遇人生的酸甜苦辣等各种生活。如意的生活当然都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但是不如意的生活也会经常伴随着我们。如果我们希望经常保持“只须一笑不须愁”的心境,就应当凡事多想好的一面,忘掉不好的一面。

  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由于为官正直,直言敢谏,经常遭受权贵的打击,在官场上屡遭贬谪。官场的失意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曾为此痛苦不堪,心灰意冷。在生活陷入绝望之时,苏轼接触了佛教,并运用佛法的智慧来解决人生的痛苦,从而能够以乐观的心态来对待自己人生的磨难,面对沉浮不定的官场,他也能做到宠辱不惊,心境平和了,最终平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在佛门中,诸佛菩萨也常会向人们示现出欢颜常笑的形象。菩萨中的典型代表是弥勒菩萨,我们都知道,在汉传佛教寺院的天王殿中,都供奉有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弥勒菩萨塑像。弥勒菩萨的形象告诉我们,对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不幸,我们应当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忍耐这些痛苦与不幸,让自己一直保持一颗乐观开朗的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你的烦恼痛苦自然就会消除了。

  在中国佛教史上,许多高僧大德都主张为人应当“只须一笑不须愁”。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曾作有一首“降乩诗”曰:“呵,呵,呵!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为人烦恼终不济,大道还生欢喜间。国能欢喜君臣合,欢喜庭中父子联。手足多欢荆树茂,夫妻能欢琴瑟贤。主宾何在堪无喜,上下情欢分愈严……”

  寒山的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不论在生活中遇到多少烦恼困苦,都应当使自己保持一颗欢喜心,经常面带笑容。寒山认为,若人能够以欢乐的心境宋对待烦恼,世间的烦恼痛苦之事也会变成令人欢乐之事。寒山认为一个人经常被烦恼所缠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真正的道业都是在心境欢喜之间成就的。如果君臣之间能够心生欢喜,彼此就能够和睦相处,国家也能够兴旺发达:如果家庭成员之间能够经常保持欢喜之心,家庭也能够和气生财;兄弟之间能够欢喜相处,则能够相处融洽;夫妻之间能够以欢喜心相待,则能够琴瑟和谐:在宾主之间能够经常保持欢喜之心,上下相处则更加尊卑有序。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遭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时,常会惦记着这些事,提得起,放不下,以至于心中非常郁闷,永远不得开怀。所以,我们要想摆脱逆境中的不快心情,就应当学会看淡这些不快。要有种“遇事处之泰然,失意之时淡然”的心境,不要把这些不幸和痛苦常挂在心头,相信什么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去,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变得轻松起来。就像寒山诗《一住寒山万事休》中所描写的那样: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闲事挂心头。

  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这首诗歌形象地表达了寒山子住寒岩时清闲自得的生活。他已经把世间的一切忧愁烦恼都抛在身后了,世间的功名利禄、声色犬马等各种诱惑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了,因为他早已经看破了世事的虚幻不实。所以,寒山也不会再有牵挂于心头的各种闲事了。这种心境正如《心经》中所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中没有挂碍了,也就没有干扰清净心的琐事烦心了,人也因此变得轻松愉快了。

  民间有句俗谚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古代有很多警句都说明了人生中充满了太多的不如人意之事。《晋书·羊祜传》云:“天下事不如意恒十居八九。”南宋尤袤有警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语无二三。”这些警语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常常是在痛苦和磨难等不如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而且越是有成就的人,他一生中所经历的痛苦烦恼就会越多。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人生中所遇到的烦恼痛苦太多了,真正能够让人过得开心的事不过十之一二,于是有人就主张,既然我们的人生能有这一二的快乐,我们为何不去常想这难得的快乐呢!

  其实,人生的失意或得意不过是人的一种心境而已,当你心情快乐时,生活便充满了情趣:当你心情郁闷时,世界也为之黯然失色。所以禅师们都劝人要时刻在不愉快的生活中看到生活的希望。云门宗的创始人文偃禅师在接引徒众时,就劝告弟子应当心中常想到“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也是禅师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都能有“日日是好日”这种心境,那么我们所遇到的烦恼痛苦也会荡然无存了。

  宋代高僧无门慧开禅师曾有首《春有百花秋有月》的诗歌,诗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禅师在诗歌中告诉我们,在平日各种顺逆之境中,都应当看到生活闪光的一面,即使在极度悲观失望的境遇中,也要常想到生活中好的一面。诗歌以自然界四季的景致为例,告诫我们,在每一个季节里都应当看到这种季节令人赏心悦目之事,而要忽略那些令你感到不快之事。就像在春天中只想到春花的烂漫,忽略春寒料峭;在夏天经常想到凉风习习,忽略骄阳似火的燥热:秋天常想令人神怡的皎洁明月,忽略秋雨绵绵的苦闷:在寒冬中要想到皑皑白雪的胜景,不去想冬风割面的痛苦。

  在一年四季中,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也有令人苦闷心烦的萧条之景,既然这些好日子和坏日子我们都要度过,那么,我们就应该多欣赏感受好的事物,少计较那些令你不开心的事物,你就会感到心情开朗。相反,如果你每天都去想那些不好的事物,比如想到春寒给你带来的不便,骄阳对你的烘烤,秋雨给你心情带来的郁闷,寒冬给你带来的寒冷,你就会烦恼重重,无法开心。世间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应当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不去想不好的一面,那么,你就会做到“只须一笑不须愁”了。

  要想保持“只须一笑不须愁”的心境,就应当看淡是非名利等诸多令人不快的事情,让自己时刻保持一颗“心闲到处闲”的心。宋代著名高僧五祖法演禅师曾在其《心闲到处闲》的诗歌中说:

  但得心闲到处闲,无论平地与溪山。

  是非名利浑如梦,正眼观时一瞬间。

  人世间真正给人带来烦恼的事情并不是大灾大难,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是非名利等小事。对于这些小事,你若心中放不下,你就会为此烦恼重重,若能够不放在心上,这些是非名利就像一场空梦,不过是转瞬即逝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牵挂不舍的。因此,人拥有一种“心闲到处闲”的心态非常重要。

  人生不过几十年的时光,与其满怀怨恨痛苦地度过一生,倒不如凡事想得开一点,看得淡一点。让自己拥有“只须一笑不须愁”阳光心态,你就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别样的滋味。

2010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