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不见他人过

张家提

  一个人活在世上应当经常反省自己的过错。在与人发生不快时,也应当多从自身找原因,多看别人的优点,不看他人的过错。这样,我们才会宽容他人对我们的不善,给人一个改正过错的机会,从而与人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的关系。

  有一个老和尚有两个徒弟:明成和明洁。一天吃完饭后,明洁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碎了一个。

  明成马上跑到老和尚的禅房报告: “师父,师弟刚刚打碎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碎碗!”

  明成哑口无言。

  在这个尘世上,任何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永不犯错误,因为我们都知道人生无常,谁也不能肯定下一刻在自己身上会发生什么。所以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强别人,不要对自己的过错耿耿于怀,更不要对别人的过错抓住不放。过错是别人的,人家不以为然,你却抓住不放,何苦呢?你为什么要为别人的过错烦恼呢?这不是拿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吗!人就像个容器,烦恼装多了,智慧能装进去的就少了,如此影响心情还降低智商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妙。所以,对待别人的过错,应当见如不见,不要放在心上。

  在《六祖坛经》中,六祖慧能大师有一段颂文就是劝人不见他人之过错。颂曰: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生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

  在颂文中,慧能大师告诉众信徒,一个真正的修道之人,应当经常反省自己,常思自己的过错,及时改正自己的过错,就与修道的宗旨是相合的。对于别人,我们应当不太在意他们的过错,也不对他们的过错斤斤计较。如果经常想着别人的过错,就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烦恼。慧能大师

  “不见他人过”的主张,是对一个修行人思想修养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修行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而是常常见到别人的种种过错,那么,他在道业上便永远得不到进步,甚至还有可能成为一个是非之人。慧能大师的这些话不仅适用于佛教信徒,而且对我们一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也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阿拉伯有一位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柏、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至一处山谷,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柏拼命拉他,才将他救起。马沙于是在附近大石头上刻下:

  “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救了我一命。”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一处河边,吉柏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柏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跑到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柏打了马沙一耳光”。当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柏救他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吉柏打他的事写在沙滩上?马沙回答:

  “我永远感激吉柏救我,至于他打我的事,我会随着沙滩上字迹的消失而忘得一千二净。”

  如果我们都能像马沙一样,忘掉朋友的仇怨,铭记朋友的救命之恩,那么你在他的内心深处,就只有美好的回忆,而没有痛苦的折磨。

  历代的祖师大德劝人在为人处世时,要“不见他人过”,不说人之长短是非。宋代著名高僧慈受禅师曾在《训行童颂》一诗中教育初出家的沙弥说:

  “莫说他人短与长,说来说去自遭殃。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禅师告诉初入佛门的弟子,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便评论别人的长短是非,如果口无遮拦,到处评论别人的是非长短,就会遭到别人的反感。如果你的是非之语传到当事人的耳朵中,还会惹出是非,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针对说人是非所带来的祸害,慈受禅师认为,最好的对治办法就是减少自己的言语,紧闭是非之口。这也是最好的全身远祸的办法。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许多时候,人我是非多是从口舌中引发出来的。嘴巴两张皮,说好说坏都是它。如果嘴巴不好,说话又没有节制,不仅不会讨人喜欢,有时还会引宋杀身之祸。人们常说“言多必失”,当一个人说话过多时,人们往往会认为他是一个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人。而且言多必失,惹人生气,招致别人的厌恶。所以,慈受禅师说:

  “若能闭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

  元代著名诗僧清珙禅师以诗出名,他曾写有一首《裁缝诗》,劝人多思量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劝人要“不见世间过”。诗云: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尽量别人长与短, 自家长短何曾量。

  诗歌别出心裁,立意高远,以裁缝裁衣为喻,来说明世间有很多人像裁缝为人裁衣一样,每天衡量的都是别人的长短是非,却从不知道反观自心,找出自身的缺点和毛病。禅师以此来警示世人,在与人相处时要多思己过,少论人非。如果能如此做了,你就会心地坦然,不再不负责任地谈论别人的是非。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也经常教育弟子要观照自己的过错,少谈论别人的是非。大师在《憨山大师醒世歌》中说: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谨慎应酬无懊恼,耐烦作事好商量。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闲口舌,招愆多为狠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憨山大师以浅白易懂的诗句,劝人不要蒙昧自己的良心,在看到别人的过错时,应当以悲悯的心来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过失,切不能将别人的过失作为笑料到处宣扬。大师同时还告诉我们为人处世要小心谨慎,多忍辱宽容,才能减少人我是非。如果为人性格过于刚强,一旦看到别人一点缺点和不足,便无法容忍,这样便很容易给自己带来伤害。大师同时还告诉我们,一个人之所以会招惹祸患,往往是因为他们经常看到别人的过错,看不见自身的缺点过失,他们在闲得无聊与人相聚时,常会说东家长,西家短,以此作为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谈资。大师认为“不见世间过”的最好方法是:在与人交往时,宁肯自己吃亏,也不与人争辨人我是非,更不与人说长论短。这样,你就会避免许多人我是非。所以,百丈禅师教诫我们:

  “是非以不辨为解脱,学问以勤学为入门。语言以减少为直截,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印光大师住世时,也时常开示弟子: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纵有修持,总觉我功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印光大师这段语录,是对“不见世间过”的最好注脚。大师要我们与别人建立一种和睦慈爱的关系,与人相处常思考自己的不足,多看别人的优点。只管奸自己,不管别人: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别人都是菩萨,只有自己是凡夫。一个人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就会经常反省自己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当看到别人的优点时就会向人看齐;看到别人的缺点时,也会将他们作为反面教材来警醒自己。这与孔子所说的: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道理是一样的。

  中国有句俗谚:

  “人五十全,瓜无滚圆。”任何一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除非圣人或菩萨。既然是人,他就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以自己的眼光来评判别人,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以此长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同时,我们要将别人的缺点作为鉴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与人相处时,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只有当我们能以责人之心对待自己时,才会反观自身,常思己过:只有当我们反思自己过失时,我们才会“不见世间过”,并进而看到别人的优点,做到正确地评价别人,远离口舌是非,使自己成为一位尽可能完美的人。

2010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