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耄耋“词杰”庄奴八十年寒山缘

王国栋

  这是江南黄梅季节里一个难得的好天气,风和日丽气温凉爽,一阵清风伴随着运河畔古寺里悠长的钟声轻轻飘来。

  这是一位年近九旬的皓发银眉的老人,他个子不高,约有一米六五左右。他手柱拐杖,一只腿有些弯曲,走路时还有些微跛,这是十多年前中风时留下的后遗症。他阔脸大耳大鼻,戴着一副很普通的眼镜,右脸颊有不少老年斑,但一双细长和善的眼睛,时时流露着温情爱意,是那样的儒雅谦和。他思维敏捷豁达而充满智慧,说话时声音不高,一口地道的京腔缓慢清晰。

  7月14日上午,在苏州寒山寺正门的江春桥下,这位老人静静地站在古运河畔。他上穿黑领红色的T恤衫,手扶河岸荷花护栏柱,望着眼前千年流淌的河水,薄薄的嘴唇紧闭着,内心似乎涌动着无限的情感。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熟读唐诗宋词,而唐诗中最喜欢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 ” 老人如是说,“八十多年了,我一直想看看寒山寺啊,今日终于圆了这个梦。”

  从外表看这是一位很平凡的老者,但是,他写的歌词却在华人世界无人不晓,他就是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原名王景羲,1922年出生于北京,与乔羽、黄霑并称词坛“三杰”。 1949年到台湾后,他当过记者、编辑,演过话剧,但以音乐创作彰显盛名,尤以流行歌曲最为人津津乐道。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垄上行》、《甜蜜蜜》、《又见炊烟》等脍炙人口歌的歌词就是出自他之手;费翔演唱的《冬天里的一把火》也由他作词。他写词五十载,作品超过3000首,至今笔耕不辍,被称为“与时间赛跑的老人”。

  说起庄老这次到寒山寺的缘分,还是《苏州日报》7月13日上的一篇报道。在这天A12版上刊登了如下一段文字和照片说明:

  唐诗中我最喜欢张继的《枫桥夜泊》。上次来到苏州错过了寒山寺,希望这次能够有机会去看看。《枫桥夜泊》是我最喜欢的唐诗,来苏州自然很想去寒山寺了。

  90岁的庄老虽已是满头白发,但依然精气神十足。这次来苏州,他是专门为16日举行的“永远的邓丽君经典金曲音乐会”捧场的。“这是我第二次来苏州,上次来是在三四年前。 ”庄老兴奋地告诉记者,那次来苏州自己还曾坐游船从水路经过枫桥。“可惜行程太急促,没有来得及到寒山寺里看一看。”说到这里,庄老的语气中满是遗憾。

  报纸出版后的当日,就引起了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和寒山寺文化研究院院长姚炎祥教授的注意。他俩几乎同时给对方打电话,并决定立即成全老人想到寒山寺的愿望。当天下午,寒山寺就通过媒体联系到了庄老,并热忱邀请庄老到到寒山寺做客。当晚七时半,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姚炎祥等三人赶到庄老的住处,看望了老人。

  第二天上午九时半,也就是《苏州日报》报道了庄老想去寒山寺的次日,两辆小车就赶到了庄老下榻的地方,寒山寺派四人专程来接庄老及夫人邹麟女士。

  在寒山寺正门的入口处,寒山寺监院法荣法师一大早就站在门口喜迎庄老的到来。在进入寒山寺前,庄老首先看了古桥,运河等景点。进入寒山寺后,庄老在众人的簇拥下,他先仔细地观看寒山寺收藏的古钟、古碑、钟楼。朝拜了寒拾殿,然后来到寒山寺方丈室。

  看到精神矍铄的庄老,寒山寺方丈秋爽真诚地说:“非常欢迎庄老到小庙寒山寺来。”

  庄老双手合十,身子微微前倾一下说,“寒山寺虽小名气大,我向往寒山寺已有八十多年,今天能来仰瞻真是我的福啊!”

  秋爽说:“寒山寺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虽然历史上几经劫难,但始终香火不断,佛门昌盛,冥冥中有佛护佑。”

  “是的,寒山寺在台湾也是很有名气的,特别是诗韵钟声的文化更是名扬海内外啊。在台湾时,我拜读了《寒山诗集》,对这里倍加仰慕,一直想着,有生之年一定要来一趟。”庄老也赞同道。

  看着眼前年轻有为,聪明智慧的秋爽,老人眼里流露出一种赞叹。他亲切地拉着秋爽的手:“请问大和尚法号是何人所赐。”

  秋爽说,“是恩师性空在我1984年出家时所赐,秋是收获的季节,爽是好收成,我想,我只有不停努力,到了七八十岁时才可能有收获吧。”

  “好啊,厚积薄发必有大功德”。庄老微笑地说:“我也信佛了,我皈依台湾圣严法师门下为居士。法号叫‘济乐’。为啥快九十岁才皈依佛门,这主要是年轻时性格嫉恶如仇,人坏我就不理他,随着年龄的增大心态也就平和了。再加上佛祖很宽容,允许我改过,也就收了我这个弟子。”

  说到这里庄老笑了,大家也笑了。

  这时坐在一旁寒山寺文化研究院的院长姚炎祥请教庄老的的笔名来历,庄老说,六十年前他读到宋朝诗人赵朴之的词“庄奴不入租,报我田久荒”时,非常感动,“这句词传递的是为别人服务的精神,那么庄奴用锄头,我就用笔。”于是他就以“庄奴”作笔名。

  庄老说,他的笔从没放下过,最近的20年时间,他一直在为台湾慈济基金会写歌,自皈依佛门后,他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加入慈济工作会后,常常第一时间出现在需要帮助的地方,并为这个团体创作歌曲,因为对庄老来说这个团体实在很可爱。

  看着方丈室里挂满秋爽大和尚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庄老直夸秋爽的才气。

  秋爽则谦虚地回答:“献丑,献丑。”接着,秋爽又微笑地说,“如今的寒山寺有一首千年古诗《枫桥夜泊》,一座仿唐古塔普明宝塔,有一口108吨天下第一佛钟,有座高15米多的华夏第一诗碑。我们希望再有一首好听的流行歌,这首歌我们想请庄老来填补啊。”

  庄老马上谦虚地说;“寒山寺名气太大,我才疏学浅 恐怕不行吧。”

  庄老接着说,他一生写了那么多首歌,尽管《小城故事》、《甜蜜蜜》等歌被传唱得比较厉害,但是他始终说不上来自己喜欢哪一首,对他来说他的每一首歌都有各自的内涵。类型不一样,被大家了解的程度就不一样。他说,他写的是流行歌,流行歌的歌词要通俗易懂,大人小孩都能唱,就像《小城故事》,简单的歌词也能感动人,这样才有韵味。《枫桥夜泊》就不一样了,那是讲究对仗押韵的古体诗,而且是一首千古绝唱,实在是可遇不可求,后人是不可能超越的了。”

  不过此时在场的众人都随和秋爽的请求,希望庄老能给寒山寺写首歌词。看到这么多人的期望,庄老突然沉默一下,他笑而不答。但是在场人都可以看出来,庄老的这个笑充满了含蓄的默认;这个笑充满了阳光的等待。

  他嘴角上翘,双眼几乎眯成一条线,脑袋微微偏了一下,似乎一下子有进入了创作的状态。也许这就是庄老一贯谦和低调的作风,许多歌词都是在他笑而不答时给人一个惊喜。事后庄老的夫人邹女士悄悄告诉笔者,庄老肯定会给寒山寺写一首歌词的,只是他不愿轻易公开表态罢了。

  不知不觉中庄老和大家聊了半个多小时。秋爽提议请庄老给寒山寺留点墨宝,庄老说

  自中风后右手拿毛笔很困难,但可以用硬笔写。

  稍后,在传统的古香古色册页本上,庄老用大号的签字笔,略思索了下便写道;“寒山诗韵化人间,古刹钟声鸣两岸。庄奴敬题,2010年,7月14日。”

  字体潇洒俊秀,富有功底。看到年近九旬,且又得过中风的庄老的字写得仍然这样好,在场的人都不由地鼓起掌。老人用手指了下“寒山诗韵化人间”中“化”字,解释道:“这个化是智化、教化、感化的意思。”

  “对,建设和谐社会,寺院也要成为净化人们心灵的一个圣地。”秋爽附和道,“最近,我们正在把寒山和拾得的三百多首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刻成诗碑,安放大钟苑碑廊,供游人香客观摩体会,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庄老题完字,秋爽大和尚也当即提笔挥毫书写了一幅《枫桥夜泊》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庄老。

  秋爽书写的字,同样也大气开朗。此外,秋爽还代表寒山寺给庄老赠送了一套线装本的《寒山寺志》和一尊精美的佛像等礼品。接到礼品的庄老很激动,他双手合十,连连地说:“今天是我到苏州最有收获的一天,”随即像孩子般吟唱了一句,“今天收获特别多。”

  从方丈室出来后,秋爽大和尚又邀请庄老到寒山寺大钟苑里,去看看“天下第一佛钟”和“华夏第一诗碑”。

  “天下第一佛钟”为仿唐式的古铜钟,铜为历史上传统的“响铜”,即铜、金、锡、锌、铅的合金。总重108吨,钟面主体铭文是一部佛说《大乘妙法莲华经》69800字,再加上钟面上其它文字说明总共有铭文70094个字。“华夏第一诗碑”主体高为15.9米,总重量为388.188吨。在大碑的正面镌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一首,在大碑的背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手抄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共289个字。这两个大工程于2002年筹备一直到2007年底完工,前后共达六年,如今已成为苏州著名的文化景观。

  在大钟苑里,看到气势如此宏大的佛钟和诗碑,庄老很开心。在钟楼大厅里,他多次用手抚摸着古铜色黢黑的大佛钟,兴奋得有点像孩子。也许人老了,又回到了孩子时的单纯和真诚,而少了世俗的许多面具。在随行人员的帮助下,庄老高兴地撞了三下钟,当108吨大钟低沉的钟声回荡起来时,大家都静静地站在原地,出奇地没有出声。钟声如阵阵滚雷,钟声如海涛拍岸,钟声如山泉甘露,佛经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啊,但愿人世间时时有钟长鸣,这钟也许就在人们心中。

  离别时,运河边的微风吹拂庄老头上稀疏凌乱的白发,看着身材羸弱瘦小,在别人的搀扶下一瘸一拐慢慢走下钟楼台阶的庄老,忽然,在人群中飘来一首悦耳动听的歌声:是邓丽君著名的《甜蜜蜜》。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是这样熟悉,啊,在梦里……”

  原来这是一位游客手机的彩铃声。此时,在熙熙攘攘的游客人群中,谁能注意身旁这位不起眼的小老头,正是这首思情绵绵的词作者啊!

  “我虽离开寒山寺,但我的心仍然留在这里。”离别时,庄老又如是说。

2010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