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日日是好日(外一篇)

木 鱼

  早上送女儿去上学,推开门,一股冷风挟着凉凉的雨雾扑面而来。再仔细观察一下,原来雨中还夹带着细碎的雪。想着即将要送孩子到学校去的半个小时的路程,我随即便抱怨了一句:“又是雨又是雪,今天的天气真是太糟了!”没想到尚未走出门外的女儿听到我的话后,竟然非常高兴,惊喜地跑出门一边伸开双手接雪花、一边对我说:“妈妈,太好了!下雪了,我又可以和同学一起堆雪人了!”看着女儿那不谙世事的欢喜,我无奈地摇了摇头。

  又记起上个星期天,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突然给我打了电话来,问我在忙些什么,生活得怎样。我在电话里回答她:“就是每天上上班,写写文章,然后接送小孩上学,日子淡得像白开水一样无味。”谁知道朋友却道:“你真幸福哦!唉,我真是太羡慕你这样的生活了,现在能过上你这样的日子太难了!”我有些吃惊,白开水一样的生活也会有人羡慕?我可是一直在羡慕她那做老板、开小车、住大房的优裕生活呢!朋友开始跟我说起她的生活:最初开的小饭店生意很好,所以就和老公一起扩大经营,向亲戚朋友借了钱又从银行贷了款,谁知道碰到金融危机,市场经济萎缩,新开的饭店生意也大受影响,几乎入不敷出。她为了减轻经济上的压力,就跟着一个熟人一起炒股,希望获利快些,结果却是十多万的资金全被套牢。她和老公现在每天为了还亲戚朋友和银行的钱而发愁,两人还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吵架……

  什么是好日子?什么是坏日子?好像不光是以有无良好的物质生活来划分那么简单。我觉得日子或者生活的好坏,往往和人们对待这日子的态度和心情有着重要的关系。日子其实原本没有什么好坏,只是我们人为地给它加上了“好”和“坏”,因而就有了各种区别。就像在我的眼里那被认为是平淡无味的生活,但对于朋友来说却是幸福;而我认为糟糕的下雪天,在我女儿的眼里却意味着可以快乐地堆雪人。但是如果我们放下这种区别对待的态度和心情,其实每天都不是特定的日子,也没有特定的事件,该发生的自然会发生,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坦然接受和面对生活的心。

  于是我又想起禅宗中那则著名的公案“日日是好日”,其意是说每日皆为正常的日子,也没有什么好坏之分。这里的“好日”,与四季更替日月交替一样,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并不是世俗所指的好与坏之分别。禅师之意在于截断学人之差别妄想,揭示修行须在当下时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谓“日日是好日”,这个“好日”的标准就是以平常心对待平常日,这个“好日”要求我们,不但要接纳吉祥如意的日子,更要接纳烦恼违缘的日子,而后者更加重要。

  就像我们在过春节的那天打破了一只碗,其实春节只是三百六十五天中的一天,只是人们赋予了它特定的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一个碗原本也只是很普通的碗,平时打破也不会引起我们什么特别的想法,但是当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如果我们打破了它,那就很自然地会产生一个很重的心理负担——这一定是个不吉利的预兆!料想今后凡有不顺畅的事情发生,都与此事有关。但如果我们以平常心对待这件原本平常的事情,也许就不会影响眼下以及将来的日子。

  “日日是好日”,不是以日子开心与否为标准,而是以对待“日日”的心态来决定的,开心是好日,不开心就不是好日,这样是体会不到“日日是好日”的滋味的。如果我们我们把面临的无奈、烦恼,当成平常的日子来对待,那么,就可以日日是好日了。我们尝试转换一下角度,或将目光放得再远些,再去面对痛苦,就会有些新的认识,有着一种过来人的那种可笑感觉或者并没有当初那么严重一样。但是如果不断在心里重复同一个痛苦,这个痛苦就会不断加重砝码,必然导致心情永无宁日了,那就会一直处于“坏日子”里。

  日日是好日就是指心中没有分别,没有你我、好坏、大小、长短、男女等,这些相对的全部都没有。如果我们自己认为:我是在无分别、没烦恼这一边,其它的人则是有分别、有烦恼;别人无智能,我有智能。这其实还是一种分别和执着。

  所以,要想做到“日日是好日”,就要在“无”处用心,要以无得失心、不计得失来做一切事,使我们的心处在平常之中。

  如果我们能够懂得“日日是好日”,就学到了一种看待事物和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不必要为自己设定那么多的“特殊、特别”的好日子和坏日子,这样就不会在情绪上大起大落,因为无论大喜或大悲,都会使得人的情绪失控。而只要能够保持平常心,对待平常事,过好平常日,必然领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禅家“日日是好日”的旨趣所在。

  看得破,放得下

  唐代有位明瓒禅师,原是湖南南岳衡岳寺的执役僧。他自幼出家,只在厨房菜园做些杂役工作,很少入经堂念经,又每日收食僧众的残菜剩饭,遂得“懒残”之号。时京兆李泌读书寺中,识其为异人,夜中求见,懒残将牛粪烧的芋头分一半给李泌,说:“领取十年太平宰相”,遂不多言。李泌后来果登相位,主持大政,成为一代名臣。之后,世人慢慢认识到了懒残原是个在修行上很有造诣的人,唐德宗便于贞元初年,派特使来南岳请懒残入朝。特使到时,懒残正在山洞中烤芋头吃,时值冬天,天气很冷,懒残被冻得直流鼻涕,使者见状,劝禅师擦去鼻涕,方便交谈。懒残说:“我哪有工夫为俗人揩鼻涕。”使者劝他赴京享受荣华富贵,催他上路。懒残便写下了一首“辞召诗”交给使者带回复命。

  诗云:

  “三十年来独掩关,使符那得到青山。

  休将琐末人间事,换我一生林下闲。”

  这首诗写得直截了当,没有半点粉饰和做作。禅师虽然游戏人间三十载,但只爱自在山林,对世间的名利却不染不动,这就是一个大彻大悟的高僧作风。唯有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世间纷繁的功名与富贵,才真能够看得破,放得下。

  但是,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当身处十字路口或者当名闻利养的诱惑现前之时,人都很难摆脱欲望的诱惑和对金钱的看重,而身陷沉沦。

  打过斯诺克台球比赛的人,都应该体会得到这项运动不仅仅是在比出杆击球的技巧,更是在磨练人的心理素质。正因为如此,所以看过丁俊晖比赛的人才会为他小小年纪的沉稳而折服。而他的父亲有一次在谈到儿子外战强于内赛时说:国外比赛更有利儿子的发挥,在国内比赛容易背上思想包袱,而在国外更容易放开。

  一个人做事用力过度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了,这往往是因为害怕,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踢球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太想踢好球,紧张过度而导致发挥失常。所以在平常的单元测试中很轻松能得高分的学生,往往会在省里比赛时失手;所以太想射中目标的手会颤抖,太想做大创意的脑会茫然……

  华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曾说,“走钢索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它都只是等待。”他就是以这种态度走钢索的,而我们往往在谈“目标管理”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他每一次都非常成功,但在78年,在波多黎哥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他把很多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结果反而失败了。而以前每次成功表演,他只是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根本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于做事本身,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华伦达心态”,这个术语以华伦达的殒命而被赋予了一种沉重的内涵。

  人生不能没有目的,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目标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进,但是,如果将目的作成沙袋缚在身上,每前进一步,巨大的牵累与莫名的恐惧就会羁绊着我们的手脚。如此,我们怎么去约见那个成功的自我呢?

  在《庄子·达生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其大意是说:拿瓦器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做射赌之物时,可以从容应对,得心应手;而用钩带(指古人饰在衣带上较贵重的物件)之类价值稍贵重一些的东西做赌物时,就显得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了;当赌注一旦换成贵重的黄金,更意乱神迷,难以控制把握好自己……其实博弈所要求的技巧都是一样的,之所以越来越因谨慎有所顾忌而失去水准,是因为随着砝码份量的增加,精神的弦绷得太紧,将本来可以应付的事也搞砸了。故此凡外界的压力太大, 心态就容易失衡而患得患失。庄子将之称作“凡外重者内拙”。

  其实庄子所说的“外重”,不仅仅限于如赌注、股票这样的物质方面的“有形之重”,对精神方面的“无影之重”也是一样的。将输赢看得太重,或急于暴富、太贪而不知足,等于给自己的精神徒添压力,同样可以引起“内拙”,而这与赌注是大是小却是无关。

  古代有则故事:

  周朝有个姓尹的人,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增加他的家产上,因此他家里的奴仆从天不亮到天黑一直不停地劳作,几乎没有片刻休息。其中有个老奴,在白天被不停地使唤,累得筋疲力尽,甚至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到了夜晚,老奴因疲惫劳顿而熟睡。每每精神散漫,常在夜晚梦见自己做了一国君王,在千百万百姓之上,把持一国政治。宫殿园林、离宫别墅,要什么,有什么,快活得无以复加。不过梦醒来,老奴又得继续辛苦劳动。碰到有人安慰他过于劳苦时,老奴说:“人生不过一百年,白天黑夜各占差不多一半,我白天做奴仆苦是苦了,不过晚间做国君,快乐得谁都比不上,还埋怨什么呢?”

  姓尹的主人,由于他一心经营世上俗事,思虑集中于家产,心也劳累,身也疲乏,于是到了夜晚,也因精力消乏而沉睡。不过他经常夜晚都梦见自己做了奴仆,奔走跟随,伺候照顾,什么都干,挨打挨骂,被吓唬被讥笑,都得忍受。有时他就在睡眠中痛苦哀叹呻吟,一直到天亮。姓尹的以此为苦,便向一位智者请教,智者说:“你地位够高了,自己也够荣华了,钱财也很多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强于别人许多倍。所谓乐极一定回到苦,那苦人便会回到乐,一苦一乐,这才公平,也最自然。所以你晚上梦做奴仆,而你的奴仆晚上梦做国王。你想醒时快乐,做梦也快乐,哪里能得到这种好事?”姓尹的听了智者的一番话,遂减轻了老奴的劳役,也减少了自己的思虑,于是两人的现实生活和梦境都觉得轻松一些了。

  在生活中应该看得破那些世俗的名僵利锁,放下生命中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累赘,才能让心身多一份自在、轻松、愉悦。

  《菜根谭》有语:“无论功名富贵,即肢体亦属委形;以真境言,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人能看得破,认得真,才可任天下之负担,亦可脱世间之缰锁。”此中深意是说抛开功名富贵不说,即便是我们的身体,也不过是上天赋予我们的一具躯壳而已。如果我们可以透过现象,看到生命的本质真相,那么不仅可以肩担天下,并且可以不受世俗那些枷锁的牵制。

  人生的诸多烦恼追根溯源就是看不破,放不下。看不破,就必定背上沉重的包袱,放不下,难免时时思虑,如此,人就会感觉活得很苦很累。而有些包袱太重的人,因为不能放下,日久自然积在心中成为怨气,为了发泄怨气,就难免会闹出各种矛盾来,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还有些不肯放下的人,执著于心,烦恼重重,生活毫无快乐可言。

  所以,从禅的角度来说,看得破,就是看得破世相,看得破尘情染境,放得下,就是当下不被物转,而是以我转物。如此的人生态度,才能使得我们的人生得失不计,宠辱不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固然令人向往,可“小舟从此逝,江海定余生”却也非一般人所能体会。

2010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