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莫耍小聪明

妙 昌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在第四个儿子出生时,按照当时习俗,为刚满月的儿子行洗儿礼。他感叹自己的身世,借此写了一首著名的自嘲诗《洗儿戏作》。诗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这首诗歌,语言浅白易懂,情感却跌宕起伏,表面上是为孩儿写诗,而实际上既讽刺了权贵,又在“似诉平生不得志”。我们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聪明,但苏轼想到自己一生虽然聪明,却屡遭磨难,心中感到不平。他认为自己虽然聪明,却仕途坎坷,还不如做一个愚钝粗鲁之人,这样也不会对人生看不惯,给自己带来许多祸患了。诗人之所以说“我被聪明误一生”,并非是希望自己不聪明,而是用来自嘲的愤世嫉俗的反语。

  苏东坡之所以发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愿望,这是在自己饱受人生磨难后的不平之语。但是此诗揭示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聪明人不免会受打击,“愚且鲁”者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倒是千真万确的。不仅宋代如此,整个封建社会莫不如此。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在位者大多忌才,只想用奴才,不想用人才,唯恐人才压倒自己。即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了人才,迟早也不免要加以打击。因此,聪明人走运的时候少,倒霉的时候多。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也是一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物。杨修是一个绝顶聪明、极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不知谦虚,锋芒毕露,到处耍自己的小聪明,结果最后被曹操所嫉,遭致杀身之祸。

  杨修曾辅佐曹植,曹植失势后,他又想开溜,这都是小聪明的表现。他给曹植出的那些点子,也都是小聪明。有一次,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兄弟各出邺城门外办事。事先又密令门卫不得放行。杨修猜中了曹操必然有此安排,便事先告诉曹植说,万一门卫不放侯爷出去,侯爷身有王命,可以杀了他。结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没出去。但曹操的这一安排,是对兄弟俩的综合考察,既要察其才,更要察其德。曹植表面上赢了这场比赛,却给曹操留下了曹丕仁厚、曹植残忍的印象,实际上输了。杨修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得并不远,他的这种小聪明帮了曹植的倒忙。

  杨修的这种小聪明常常使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杨修喜欢揣度曹操的心思,常常替曹植预先设想许多问题,并写好答案。每当曹操有事询问时,便把事先准备好的合适答案抄录送上去,希图给曹操“才思敏捷”的印象。然而一来二去,曹操便起了疑心,心想曹植再聪明,也不至于如此之快呀!派人一查,就查出了原因。从此便对曹植有了看法,对杨修则更是厌恶之极。

  可惜杨修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常常要卖弄小聪明。他身为曹操主簿,却又不肯老老实实坐在办公室里,老想溜出去玩。可是又怕曹操有问题要问,于是每当外出时,都要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写出答案,按次序写好,并吩咐侍从,如果丞相有令传出,就按这个次序一一作答。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阵风吹来,纸张的次序全乱了。侍从按乱了的次序作答,自然文不对题。曹操勃然大怒,把杨修叫来盘问。杨修不敢隐瞒,只好老实交代。曹操见杨修这样应付他,心中自然十分忌恨。

  更糟糕的是,杨修还要在众人面前卖弄这种小聪明。有一次,曹操去视察新建的相国府,看后不置可否,只让人在门上写了个“活”字。杨修便令人将门拆掉重建,说:“门”中“活”,就是“阔”,丞相是嫌门太大了。又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吃了一口,便在盒子上写了个“合”字交给众人。众人不解,杨修却接过来就吃,并说:不是“人一口”吗?如果说这尚属雕虫小技,无伤大雅,那么,他在军中的表现就会让曹操大起杀心。公元219年,曹操亲率大军,从长安出斜谷,进军汉中,准备和刘备决战一场。谁知刘备敛众据险,死守不战。曹操欲攻不得进,欲守无所据,战守无策,进退两难。有一天部下向他请示军中口令,竟应答以“鸡肋”。杨修听了,立即收拾行装。大家忙问何故,杨修说:鸡肋这玩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杨修的种种聪明之举,引起了曹操的嫉恨,曹操最后以惑乱军心的罪名,将杨修处死。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位聪明狡猾,阴险毒辣的人,曹雪芹在对她评价时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句话意思是说:凤辣子自以为自己非常聪明,到处耍自己的聪明,其结果是害人害己,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贾府中,王熙凤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她对人的狠毒,在《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描写,她素常惩治丫头,说“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还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站不住。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在贾府的主子里面,像这样亲自出手的人并不多见。在下人像那些小丫头小厮小道士的眼里,真是吓得心惊胆颤,这个时候王熙凤确实像一个恶魔。

  然而,这位性格复杂的“凤辣子”,最终也摆脱不了她的悲剧命运。她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金陵十二支曲”中的“聪明累”一曲,也暗寓了她的命运和结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第一○六回的情节,令人感叹。当时凤姐病重,“平儿守着凤姐哭泣,秋桐在耳房中抱怨凤姐。贾琏走近旁边,见凤姐奄奄一息,就有多少怨言,一时也说不出来。平儿哭道:‘如今事已如此,东西已去不能复来。奶奶这样,还得再请个大夫调治调治才好。’贾琏啐道:‘我的性命还不保,我还管他么!’凤姐听见,睁眼一瞧,虽不言语,那眼泪流个不尽”。王熙凤的病终究是没有好,不久因血崩撒手人寰,死时才26岁。王熙凤在贾府中用尽聪明,最后连自己的命也搭进去了。   

  在佛教中也有因耍小聪明被师父割掉手指的故事:金华山俱胝和尚得法于马祖的法孙天龙禅师。俱胝和尚初出家时,一个人在草庵里修行。一天,一位法号实际的女尼来到庵里,绕着俱胝走了三圈,说:“你说得出一句符合禅机的话,我就摘下斗笠。”这样一连问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应对不上来。他虽然感到其中有无限的禅机,偏偏一时把捉不住。女尼见状告辞。俱胝说:“天色晚了,还是暂且在这儿住一宿吧。”女尼还是那个条件:“说得出我就在这里歇宿。”俱胝仍无言以对。

  女尼走后,俱胝大为感叹:“我空有男人的身形,却没有大丈夫的气概,连个女尼的问题都回答不出!”于是准备弃庵到各处游方。就在他打算下山的时候,来了一位天龙和尚。天龙看见他神色不定,问是何故,俱胝把前些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说了。天龙听罢,没有说什么,只是竖起了一根指头。俱胝见状,陡地大悟。天龙举起一指的意思是万法归一,千差万别归于平等,所以在天龙竖起的一指上,包摄了气象万千的世界。此后,只要有人问俱胝佛法,他就微笑着竖起一指。

  俱胝门下有一童子,经常在旁边看师父举一指示众,每当师父不在时,别人有问,他也竖起一指。别人在俱胝面前夸赞说这童子也会佛法。俱胝听了,袖里暗暗藏了一把刀,问童子:“听说你也会佛法?”

  童子不无得意地应道:“是的,师父。”

  俱胝接着问:“如何是佛法?”

  童子竖起一指。俱胝突然抽刀削向那根指头。童子痛得大叫一声,往门外走去。只听得俱胝和尚唤一声:“童子!”

  童子回首。俱胝追问:“如何是佛法?”

  童子下意识地举起指头,一看却不见了原先的那根手指,顿时豁然大悟。

  在这则公案中,那个童子根本不明白什么是佛法,当人向他询问时,他故意耍小聪明,学着师父的样子,伸出一个指头做回答,使求法者认为他的禅法高深莫测。

  俱胝和尚为了启发他的悟性,便以刀削掉了他的指头,最终启示他开悟。

  总之,一个人即使很聪明,也应当不露锋芒,不在生活中故意显示自己的聪明,而是低调做人,从来不向人夸耀自己,抬高自己。学会看惯生活中的不平现象,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只有在生活中不耍小聪明,才能够保全自己,不至受到别人伤害。如果你自作聪明,凡事都想显露自己,结果往往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只有自食其果,甚至还会因此丢掉身家性命。

2010年第4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