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姑苏“寒山”何其多

王存军

  苏州,别称“姑苏”,是一座以园林闻名天下的历史文化名城。但是,在园林之外,苏州还有许多令人向往的地方,比如苏州西部枫桥旁的寒山寺。“名诗传张继,金钟响寒山”,寒山寺以其独有的钟声和诗韵受到了世人的关注。不过,姑苏与“寒山”实在有缘,拥有“寒山”之名者不仅仅寒山寺这一处,还有曾经居住在寒山寺的唐代诗僧寒山子;位于枫桥西,古之硎山东南,法螺寺西的名寒山的小山;位于东山杨湾陆巷的寒山村;位于太湖七十二峰之中的湖中小岛寒山浮;以及位于马运路的寒山桥等等,真所谓姑苏“寒山”何其多!

  笔者在闲暇之余,亲自到这些地方去走访了一下,也搜集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面略做介绍。  

  寒山不见山

  “寒山不见山,钟声彻大千”。追根溯源,寒山寺之所以称为“寒山”,不是因为山,而是与唐代一位名叫寒山子的著名诗僧有关。

  史料记载,寒山寺这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南朝梁时,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后因有高僧寒山子驻锡于此,故改名“寒山寺”。“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亦有人称寒山子是怀才不遇才逃身佛门之中,以诗吟咏、抒发胸怀的。其人似仙,似佛,似僧,又似隐士,神秘莫测。寒山子的三百多首诗中,提及“寒山”两字的有二十多处,大部分是指他隐居寒岩处的寒山,其余的则是他对自己的自喻了。寒山寺大雄宝殿之内至今尚有寒山子的石刻画像。另外寒拾殿内也有他的手执荷枝,状似嬉戏的塑像,由于他和另一位高僧拾得相传是文殊和普贤两菩萨的化身,所以后来又被皇帝敕封为“和合二仙”。

  而之后,令寒山寺声名大振的则是唐代诗人张继,他因行旅郁郁,还乡时乘船夜宿在枫桥泊口,而那里隔岸相临的正是寒山寺。夜晚,诗人辗转不寐,又听到僧人敲钟,于是就提笔写下了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此,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蜚声中外。  

  泉出寒山寒

  在天平山的北面,观音山的南坡确实有座山,它原叫“谢家青山”,本是座荒山,后因明朝高士赵宦光尊父亲含元公遗嘱,在此买山葬父,并带夫人陆卿子、儿子赵灵均进山造屋守孝。从此在这里安家创业,并且代代死后都安葬在此山。

  赵宧光买山葬父,终身伴坟守孝,之后将这座默然无闻的荒山命名为寒山,其中还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

  东晋高僧支遁就是支硎山的开山祖师,他在这里宏扬佛教文化时,曾在山南挖了寒泉,从此便有一股山泉从山高处缓缓流下,形成许多自然风光。后经明朝高士赵宦光在这里叠石理水,构造了许多景点,山因泉越来越有名气了。赵宧光又是非常喜欢寒山子的诗,对他诗中提到的寒山情有独钟。一脉寒泉,一个寒山子,很自然地使他便将这座无名荒山命名为寒山,并倾尽全力,终身在此营造“寒山别业”,以至这里逐渐成为当代文人聚集的会所,并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寒山文化。

  寒山也曾为皇宫山岭,显赫一时。清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游寒山多达十二次,并留下大量珍贵的诗篇。如其中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云:“泉出寒山寒,秀分支硎支,昔游曾未到,名刹远闻声。烟峦欣如遇,林壑诚幽奇,应接乃不暇,而尽澄神思。庭前古幹梅,春华三两枝,孰谓宧光德,斯人宁非斯。”

  乾隆皇帝反复亲临寒山,是出于亲民、爱民和崇民的心愿,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及百姓的心中。后人把他和其他一些文化名人的诗篇刻在寒山的石壁上,形成了珍贵的寒山摩崖石刻,对后世开发研究绵绵流长的寒山文化,功不可没。 

  寒山寒谷寺

  在东山陆巷杨湾古民居村落中,有一个“寒山村”,尽管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古老的村名被湮没了,但寒山这个小山村一直被保留至今,原因很简单,村里有座不高的小山,叫寒山。山岭主要以泥沙组成,逶迤起伏。整座山被多种果木树怀抱,村民以山而居,上山路不远,但山坡较陡。特别让人惊奇的是,其中山路处还有一段保存较好的青砖铺成的人字型御道。在寒谷尽头,峭石窿起,层叠有致。

  寒谷寺就建在山崖之上。据说这座寺院原是寒谷庵,属姜姓家庵,从南宋留传至今。因第四代庵主徐秀宝高龄圆寂后,后继无人,经主管部门批准,改称寒谷寺。现除新建二层念佛堂外,还保留观音殿、三圣殿、三元殿及吕纯阳殿、岳飞殿。最近山上还发掘出青石石碑一块,距今约有二百六十五年的历史,对研究寒谷寺的前身,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石碑上记有“余少时,后诸父老游,一望湖光山色,征帆飞鸟,历落眉睫间。花月良辰登眺者,每于兹憩息,亦吾里一胜地。前有三元大帝神殿一区,远近瞻仰,香火相继极。”

  寒谷寺也是附近居民进香拜佛,祈求保佑平安发达的好去处。特别是阴历的初一、十五,更是人头济济,香火更旺。同时登寒山高处,眺望太湖的湖光山色,湖中的座座小岛,历历在目,尽收眼底,实在是旅游的一处极胜景点。 

  寒山浮太湖

  山无水不明,水无山不秀。太湖美,美在山水兼备。秀丽的湖光,山色奇幻多姿,时而波涛汹涌,白浪涛天;时而波光如镜,幽雅恬静。尤其令人神往的是,湖中名胜七十二峰,灵峰巍峨,沉浮于波涛之间,或隐或现,宛如一片片晶莹的翡翠镶嵌在银光闪闪的湖面上,山、水、云、天、日交织,形成了太湖独特的旖旎风光。

  西山的最高峰缥缈峰为太湖七十二峰之巅,海拔336公尺;与石碑相近的“白浮”是七十二峰的最小者,就像明王鏊在《七十二山记》中所述“马迹、两洞庭分峙湖中,其余诸山或远或近,若浮若沉,隐见出没于波涛之间。”当地老百姓俗称的寒山浮(北箭浮),即书中的箭浮,就在东山寒山外,浮在“东洞庭之南,首锐而末岐者。”水大沉在湖下,水小浮在湖上,真所谓“寒山浮太湖,一身寒水时隐现。”

  综上所述,姑苏“寒山”何其多,不管真山有否,不管山大山小,亦不管在陆上还是在水中,真山固然有味,但“假”山更有趣,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难分假更佳。

2010年第5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