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林则徐与江苏佛教的因缘

范观澜

  林则徐,清乾隆五十年(1875)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一个比较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他嘉庆十八年27岁在京参加会试,赐进士出生,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官场。从此在宦海中浮沉了近40年,从监察御史、道员、按察使和布政使到巡抚、总督,成为位居一方的封疆大员。他是我国清代禁烟运动的历史名人,又是一位声名远播的政治家,但他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奉者,特别是与江苏佛教颇具一番因缘。

  林则徐在近40年的宦海生涯中,在江苏做官的时间最长。道光二年(1822)十二月二十四日任江苏淮海道。淮海道兼理盐政、漕务、海防,驻淮安。道光三年(1823)正月初七,升任江苏按察使,驻苏州,道光三年(1823)十二月奉命署江苏布政使,为从二品官,驻苏州。道光七年(1827)擢升为江宁布政使(江宁即今南京,两江总督的驻地)。道光十二年(1832)调任江苏巡抚驻苏州,在任整五年。道光十七年(1837)赴任湖广总督,从此结束了在江苏的仕途生涯。

  林则徐在江苏几度任职,前后长达15年之久。在他的宦海生涯中这是一个重要时期。林则徐在江苏任职之中又与江苏佛教结缘颇深。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虔诚的佛教徒,在日理万机中,坚持诵经念佛。亲笔用楷书将《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心经》、《往生咒》和《大悲咒》等佛经写在四寸见方的小本子上,便于在旅途中坚持早晚课诵。

  在江苏众多的佛教寺院都留下了林则徐的足迹。在江苏任职的几年中他曾十多次专程或途经扬州、泰州。高旻寺、大明寺、光孝寺都有他到达的记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扬州高旻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一,是“扼三汊洪流,踞九龙真脉”的风水宝地。清朝中叶以后该寺亦为鼎盛时期,与镇江金山、宁波天童、常州天宁并称,号为禅宗四大丛林。又有“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之说,并为长江流域禅宗四大丛林。林则徐对其是情有独钟,每次扬州之行,入住之处那一定是“晚泊高旻寺”。在高旻寺除了拜佛,与高僧问道外总喜欢登上高旻寺的天中塔眺望,但见“沿江洲田涸出,种麦者已十之七”。

  苏州是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驻达时间较长的城市,苏州的佛教寺院,他也常常去参拜礼佛。其中位于吴县光福镇龟山上的光福寺至今还留下他为其观音殿书写的楹联。楹联为: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旸而旸,祝率土丰穰,长使众生蒙乐利;

  诸善信愿登觉岸,说法非法,说相非相,学普门功德,只凭片念起修行。

  吴县光福寺,始建于梁大同年间,宋康元年(1040),有人于寺旁泯中获唐铸铜观音像,故又称铜观音寺,寺内存有宋刻《心经》等石碑,山顶上有四面七级的光福塔,登塔远眺,邓尉、天平、灵岩诸山风景尽收眼底。历史上明知府况钟,清康熙、乾隆皇帝都曾至光福寺来祈雨、烧香,名著吴中。林则徐至光福寺题下了这一幅脍炙人口的楹联,用佛陀慈悲利人的精神渴求一方众生能够平安吉祥,风调雨顺。

  林则徐在江苏任职期间,对苏中的泰州也特别关顾。笔者还发现了林则徐在泰州常常用佛经偈语书写的条屏、册页,是相赠给当地上流人士,以字结缘的。

  2003年5月,泰州博物馆举办《馆藏名人书画作品展览》,有一幅小楷册页,就是林则徐送给当时在泰州胡公书院担任主讲的魏茂林。魏茂林,字笛生,为福建莆田人,曾中进士、并授过内阁中书。这幅小楷作品,题为笛生四兄大人正临,最后一行为“少穆愚弟林则徐”七字落款, 还有“林则徐印”“少穆”两枚印章。作品笔笔见工,字字挺秀;尺幅字间,豪气冲天。另笔者还见到一幅是民间收藏家蔡礼泉老先生收藏的林则徐送给星恒老人的行书四屏条,尽管是书写的是佛经偈语,但有一种独特的雄健挺秀风格,开朗舒张,挺拔豪放。

  1987年中国佛教协会还专门委托上海佛教协会和江苏佛教协会影印了《林文忠公手书经咒日课》。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还亲笔题写了序言。序言中述及:“林文忠公为中华之民族英雄,志行勋烈,震铄今古,而其闲邪存诚,养心成性之功,拳拳服应而弗释者乃释氏之教典,观公手书日课之本,端严整秀,想见其对越之虔,信奉之笃。”著名高僧印光、圆瑛都曾经为林则徐的小楷佛经写过序文,高度赞颂他书写佛经为“行与日课、净土资粮。”

  其所书小楷《佛经四种》全从唐楷中来,显示了他扎实的欧体功底。结体疏通,平稳匀称,不求险劲,务使闲适自如,意正笔正,写来十分虔诚,充满着佛教的肃穆之气。我们从中也可看出林则徐用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与他的人品和学识是一致的。前人往往以书写小楷来陶冶性情,规约自己,从字中看出,林则徐也有此意。

  林则徐在江苏任职与江苏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对其影响也是巨大的。他于1837年离任江苏。1839年就针对世风日下的时弊,写下《十无益格言》,充满禅机,也应是林则徐学佛心得的点滴。

  《十无益格言》: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为富不仁,积聚无益;

  巧取人财,布施无益;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淫逸骄奢,仕途无益。

  这《十无益格言》,正是林则徐将佛教文化融会贯通的结晶,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然有深刻的教育和鞭策意义。

  综观林则徐与江苏佛教之间的因缘。笔者觉得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了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的任何一个领域。林则徐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名人,也是一个时代的精英,自然对佛教文化的研究颇深。他不但自己精进修持,并将佛陀慈悲利人的精神,落实于爱国爱民的具体行动之中。笔者还觉得林则徐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身居要职,坚持早晚诵经;慈悲利人,行持人间佛教;把事业和修持佛法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为人风范,是值得称道的。

  一位哲人所说“杰出人士学佛多”,在江苏佛教的历史上林则徐谱写了一段灿烂的篇章。林则徐在江苏留下的足迹,特别是与江苏佛教的胜缘,人们至今是难以忘怀的。

2004年第2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