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梅莲居文选

梅莲居

  泓光法师印象记

  (一)

  接到泓光师的信,说苏州白马寺11号要举行弥勒佛开光及泓光师的进院仪式,邀我那天去参加。

  与泓光师的缘份,说来很巧。去年去苏州报恩寺,因为请教佛法,认识了本道师。第二次再去报恩寺时,因提前给本道师打过招呼,让他等我,但因为办其他事情,耽误了时间,到寺里时,已快七点了。那时正是冬天,天气很冷。本道师在门房等着我。见我来了,就操着一口苏南口音,说着我不大懂的话语。断断续续地才听清,原来还有一位法师在等我,他就是泓光师。

  泓光师是报恩寺的监院,和本道师是灵岩山佛学院的同学,本道师和他谈起我,知道我是从北方来的,和他的家乡离得比较近。家乡的人来了,泓光师便一起和本道师在门房等。那天泓光师本身感冒了,而我又很晚才来,所以害两位师父多等了近两个小时。后来在本道师的劝说下,泓光师才回房歇息。

  本道师说着话,已将我带到泓光师的会客厅。泓光师一身淡黄色的僧服,身材很高大,一脸的祥和,一眼望去,就能感受到泓光师的宽厚与慈悲。那一种自然发出的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净洁、安祥与温暖。师父用平和的语调招呼着我,使我最初的不安一扫而光。我放松了自己,便将自己修学中的疑问一一向泓光师道来,泓光师用最简单、最质朴的语言,轻松而明了地讲给我听。仿佛在他那里,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自自然然地,哪里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一种对佛法的坚定的信心,始终贯穿在泓光师的身上。泓光师说:“佛法的修行,就落实在世间法上。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他又如何成佛?佛法的修持就在于运用,将佛法很好地运用到世间,在世间的人事物中,观照你的心性,把持你的心性。”

  那晚,我们谈的话题很多,等我觉察到泓光师还在生病,我们的谈话已近两个多小时。我才恍然觉得自己的大意,心里难免不安。但泓光师一点也没有责怪和不耐烦的意思。

  在我离开很久以后,泓光师那晚的开示及平和质朴的为人,在我心里很久都挥之不去。

  (二)

  不久,便听说泓光师现在移至苏州的白马寺作住持,还听说,那是个镇上的小寺院,人不多。

  11号,是白马寺的庙会,泓光师择期将在这日举行弥勒佛开光及他的进院仪式。

  我10号到白马寺时已近傍晚六点。果然,街上尘嚣飞扬,街面杂乱。因为路不熟,我打摩的,到庙门口刚好见到泓光法师亲自送十几位居士,听言谈好象都是黄桥附近的,气氛很融洽。泓光法师身着金黄色法衣,一脸慈善的微笑,法相庄严。

  我随泓光法师进去的时候,庙里还有很多居士在帮忙,准备第二天的法会。泓光师一路走过他们身边,都会亲切地和他们打招呼,并指点一下手中的活计,一点也不忙乱,很从容。

  进了庙门,就是弥勒殿。泓光师笑着说:“你来得正是时候,我们刚刚把弥勒佛像迎进来,你就跟进来了。”我恭敬地仰望弥勒佛像,佛像金色,法相慈和,便连忙拜了下去。

  寺院里很空旷,新修的大雄宝殿很庄严。与报恩寺的兴盛相比,这里显然是冷清多了。

  拾级而上,台阶干净整洁,有暮归的麻雀很调皮地在栏杆上跳跃。殿内,释迦佛祖的法相静穆而悲悯,是一袭的白色法相,佛像还没有镀金,刚刚修好,也没有开光。大殿后面,是一排平房,里面供奉着黄桥当地人信奉的娘娘、土地之类的神灵及白马。泓光师他们刚来时,这些神灵都供奉在大殿内。来了以后,泓光师便如法将这些神灵请回到后面的平房内。

  明天,就是黄桥人信奉的白马神的生日。泓光师择在这天,给弥勒佛开光,也同时举行自己的进院仪式。

  天快黑了,院子里还有十几位居士在忙碌着,准备法会所需的饭菜等。在客堂里,不时有居士三三两两地走进来,从家里拿来法会所需的各种东西。一个女居士,送了100多斤西瓜来供养。

  我和这里一位姓刘的居士交谈。她老家是陕西西安人,在富平插队,嫁到苏州黄桥。她说,自从泓光师来了以后,每天早晨四点钟,寺门外的灯笼一亮起来,她们黄桥镇的居士都会按时和三位法师一起上早课。然后给三位法师抢着洗衣服,打扫卫生,帮着庙里做事。下午三点钟又按时来做晚课。每位来庙里的居士,言谈中都非常地恭敬泓光法师,彼此间相处也非常和善友好。

  还有一位姓沈的居士,她是开服装店的,生意做得也比较好。学佛多年,现将出租房所得的租金专门用于护持道场。她的名声很响,好多庙里的法师都认识她。她人也非常和蔼。

  她说,她是黄桥人,为许多庙里护法。但是黄桥的居士始终在佛前祈请,恳求佛祖能派遣一位如法的师父来带领大家修行。泓光法师来了后,她曾有意问过他这样的问题:“泓光法师你是为阿弥陀佛打大工的,我是为阿弥陀佛打小工的。”泓光法师笑着说:“我们都是为自己打工的。”沈居士说,她自此安心了,自此也知道佛陀真的是给他们派来一位如法的师父来领他们共修佛法了。

  我说,也是你们黄桥人诚意感召,是黄桥人的福报呀。有泓光法师来弘法,这个道场,这一方百姓,一定感受佛恩,真的是福德无量。

  沈居士说,在苏州,黄桥的居士应该是最多的,而且文化程度也较高,他们懂得佛法,因此做事也如法,黄桥的居士中很少有是非,彼此相处也很谦让有礼。她说师父刚来这里,什么也没有,居士们自己出钱买来空调给师父安装,所有东西只要庙里需要,他们都会主动从家里拿来,一点也不计较得失。沈居士说,大家之所以这样,就一点:看到泓光法师是真正有修行的僧人,真正可以带领大家学佛的,他们愿意。

  弥勒佛开光及泓光师进院,是在同一天,来的法师虽然多,但大多是法师自己的同学朋友,送座的也是师父的同学。众人不解,依泓光师的威德,完全可以大办一次进院仪式的。但泓光法师说,这只是个小会呀,算不得大会,只是想让附近的百姓知道,有师父来了就行了。他们就可以有地方修行佛道了。要办大会,等大殿上释迦牟尼佛开光,我不算什么。

  一句平实的话,让人心里感动万千。真正能放下个人名利的,这个世上能有几人?何况,进院仪式,对任何一位法师来说,都是值得大办的。可是泓光法师自己一点也没有宣传自己的意思。还好,我带了相机,让隆慧师把法会时的场景照了下来,等洗出来后带给他,也算是唯一留存的纪念了。

  吃晚饭的时候,本道师对我说,盖这个庙,黄桥镇投资几百万,现在泓光法师他们来了,要承担这几百万的债务。本道师说,照这样子,要二十年怕也还不完,听起来忧心忡忡。

  这个问题,我没有机会去问泓光法师,我想,法师既然能来,既然能接这个庙,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一个人,只要是不把自己放在首位,只要念念中为众生,一切都会轻松自如得多。

  还有那个小法师隆慧师,只有二十几岁。我第一次来白马寺时,是他们也刚来不久。当庙里的居士做好晚课回去后,就只剩了三位法师,寺里冷清起来,什么也没有,饭也要自己动手去做,隆慧师当时有些落寞。这次一见他,就是满面春风。我说,你这次气色好多了,精神也好多了呀。隆慧师忙前忙后,也是一脸的和气。他说,这里的居士真好,只有好好带领大家,才能对得起他们。

  泓光师来这里不到一个月,竟然组织起黄桥镇近百位居士,来自动护持这个道场,如法修行,不能不说是泓光师的威德感召。

  到晚上,不断有香客来上香。烟雾在寺院缭绕着,香风十里,非常舒爽。我静静地在院落中观看着这一切,感动着泓光师的不易,更感动着泓光师为法为众生的作为,眼内不由地一片潮湿。

  (三)

  晚上,天气燥热。我从师父那里请了几本书看,睡得晚了。一觉醒来,竟已是五点了。隐隐听得大殿内传来木鱼声,知道早课已经开始,自己起来晚了,于是匆匆收拾着就往大殿里赶去。一路想着要不要进去,怎么进去。走到大殿门口,早课已经结束了,只见穿海青的居士,排成了一条长长的人流,随着前面的三位师父在殿内绕佛。泓光法师走在前面,肃穆庄严。我赶紧向佛问讯,跟着最后面的居士,念起了佛号。

  早课结束时,天也渐渐亮了。寺外,不断地有人进来敬香。门外,摆着卖小吃的小摊。人多起来,寺内也热闹起来了。到七点多,黄桥的百姓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民间活动。先是十几人的唱歌与舞蹈,再后来就是舞龙。锣鼓响起来,引来人群中阵阵喝采声。这其间,不断地有赶来参加开光法会的法师。泓光法师一直忙碌着,竟无半点闲暇时间。

  我看着热闹的场景,在想,师父择在这个民俗味特浓的日子里开光及进院,真的体现了师父的一片慈悲之心。不同的人来寺院,就有不同的心态及所求。而打开寺门,用一种方便的方法,接引不同根机的众生学佛向道,或为其种善根,或为其增长菩提之心,渐渐培养他们的正知正见,引导他们如法修行,却是师父的一片大悲心呀。

  九点钟,法会正式开始。本来天气就阴,吹着风,忽然就开始下起了雨。雨渐渐大了起来,满院落的人,一下子全挤在了房檐下。弥勒殿较小,能进去的人不多,就有不少居士站在雨中坚持着。弥勒佛开光仪式结束后,法会就移至大殿继续泓光师的进院仪式。雨继续下,大殿中挤满了人,院落里的人无处躲藏。连我也无法挤入,只好在外围倾听。但进院仪式很快就结束了,我倒有些不解。此前我看过进院仪式安排的仪规,决然不是这样短的时间就能结束的。大概,师父是顾念着满院子在雨中坚持着的无数信众吧。

  法会结束了,和我所期望看到的开光及进院仪式的辉煌相比,落差太大了。我没有看到预想的宏大场面,但我却觉得此行不虚。因为我看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真真实实的泓光师,看到了一个慈悲、仁爱,以自身的一言一行,行佛陀教化的泓光师。这一场雨,真的来得及时,冲涤着人们心头的热恼之火,无明之火,将一片甘霖普洒在人们的心田。谁说这一切不是佛陀的慈悲示现呢。

  由泓光师,我想到那位上海松江东林古禅寺的常定尼师,这位上海佛学院毕业的年轻尼师,一个人,远离上海的尘嚣,居身于偏僻的农村古寺,每周从周五到周日,她都坚持领众共修。没有生活来源,就自己种菜。还有那位素未谋面的嘉善长寿寺的常明法师,为筹备幽冥钟而四处奔走,不辞辛劳,为法忘躯……这些普普通通的法师,都没有惊人的话语,但却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让人们时时感受到佛法的沐浴,这样的一群法师,这样的感动和由内心生起的敬意,又有多少人能从中体悟呢?这样坚持着不肯放弃的泓光师、以及常定师、常明师,在上海,在中国,会有多少呢?好在我有这个福报,我看到了其中之一,也看到了佛法的希望。

  随笔

  道场

  总是习惯于将寺院当作道场。

  我每到一座寺院,无论香火兴盛与否,都会被一种震摄心身的威仪所折服,而不由自主地跪拜下去,寺院容纳着不同心态的人共同的朝拜。

  但这却不是道场存在至今的真正目的。

  很多尘世中的人,心里对三宝的诚挚和仰慕不会亚于出家众。但由于善根福德因缘,而不能很如愿地走进去。这样的人很多很多。

  感谢现在科技的发达,使我们能够安坐家中,而与诸上善人及大众一起修习,一起听闻佛法。在这种道场中能够修习的福报,也是我至深感念及感恩的。

  真正会用功修习的人,会很轻松地将任何一处地方,当作十方道场来进行修习的。会修习的人,所有善及非善,恶及非恶,都是他的老师;所有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是佛菩萨在演法。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根性浅钝的人,的确是需要善知识的导引的。

  引领大众修习,并不刻意需要怎样的形式。佛法的活泼,也在于教法上的契机契理。其关键,在于法师们要能尽心将这一方信众真正放在心里当作要度的众生,真正愿意荷担如来家业,真正护持好这一方道场。

  修行

  怎样的修行才算是真正的修行,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在这个末法时代,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的呢?

  法无定法,关键又是在考我们这些钝根人的悟性了。在我们用一种分别心去寻找的时候,真正可以悟入的时机,已经一次次从我们身边流失。

  修与不修,你怎么能够用眼睛看得出来!

  让你憎恨的人,他在一次次挑战你忍耐的极限,直到你不再有憎恨的情绪出现,你柔和的心意才会观察到,他是你难得的修行菩萨道的老师。

  让你爱恋的人,他也是你修行菩萨道的老师。从爱恋的欲望的占有,感情的渴慕,及种种的快乐与痛苦、安怡与焦虑中,让你充分体会感情的变迁与无常,同时,在观照中,你从爱染的世间感情中,渐渐回复原有的理性。感情寂灭,智识生起,慈心起行,施一切众生以爱,而不染着。

  其实,身边所有存在的人或事,情与无情,只要我们用一颗柔和心去观察,真的是无处不演法,无人非菩萨。

  修行是自己的事,修行的不是别人,是自己。因此,要寻找一个真正的修道人,不是寻找别人,是寻找自己,寻找自己的真正的心性。

  分别心

  对不同的人或事,我们很容易区别对待:这个人我喜欢,就走近些;那个不顺眼,就远一点。这当然也是因为我们无始劫来的各种因缘果报而形成的,也是我们无法截断的生死长流。我们无法不起分别心。所以我们仍然是凡夫。

  佛陀平等、慈悲广度一切众生。但也讲缘,依缘度众生。但佛的依缘,却不同于我们凡夫的分别心。

  佛是在观察众生的因缘、根机,选择因缘成熟的众生去度化,是一种悲心中的智慧起行,而不是一种感情上的盲目性和冲动性。

  这两种的区别,有法师说得好:境界!

  妄心

  去苏州报恩寺,夜宿寺内。与两位师父谈及念佛中的妄心问题。我说,我念佛时,妄念纷飞,一刻也止不住。

  师父说:人怎能没有妄念呢,没有妄念就成佛了。不要管他,妄念烦恼断不了的,只一路念下去吧。

  另一师父就说了:那修行修什么,就是要断这个烦恼,要息灭这个妄心嘛,不然,自己做不了主,到头来是一场空。

  其实,两位师父的话都有道理。烦恼即菩提,没有烦恼,菩提无从起证,没有众生,又怎么会有佛菩萨的存在,《普贤菩萨行愿品》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

  所谓如来智慧,是我们所有众生无差无别所具有的,只是被我们坚固的烦恼妄想执着遮盖住,而不能现前。真如智慧是我们的,烦恼妄想也同样是我们的。

  我们的妄心去不掉,但我们可以借妄修真,把杂乱纷飞的妄想,换作成就佛菩萨的大妄想,我们坚固执着地称念阿弥陀佛,坚固执着地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此,这样大大的一个妄想,反而最终会成就我们的道业。

  把一颗无头无绪、杂乱纷飞的妄想伏住,不让它起现行;把无间无断的一句佛号提起,把一颗求生西方,成就佛菩萨的道心提起,最终,我们看到,成就我们的,就是我们的这个烦恼的妄心。

  无情众生

  在读到:有情无情,同圆种智这句时,总有些想不通。有情的众生,可以圆成佛道,那无情的众生,比如树木,石头,花花草草,它们又是如何成佛,佛又是如何度化它们?

  这样的问题,我请教别人,有人说:你见过树木石头有成佛的吗 ?如果有,告诉我,我再来解释。

  我哑语。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只成就了唯一的一个教主释迦牟尼佛,再也没有第二个,我又如何能找出成佛的树木石头来。

  后来,在读《维摩诘经》时,我终于豁然明白了。原来,心净则佛土净,佛陀的世界,是依正庄严的佛国净土。

  在看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处处不净时,舍利弗心下疑惑:难道我佛世尊心意不净,才感得这个不净的娑婆佛土?于是佛以神力,现出若干珍宝严饰的庄严佛土。

  我们与佛同处一个世界,但佛居净土,而我们却只能看到处处不净的秽土。悟道的高僧,他们看青青翠竹、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而我们这些凡夫,却常常“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识随着外缘境界而转,永远没有停歇。

  凡夫的器世界,处处显现着我们善变的心。我们看不到树木、石头、花花草草能够成佛,但在佛的世界,没有一样东西不演法,没有一样东西不具佛性,没有一样东西不能得度。

  依报随着正报转。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泉池流水,菩提圣树,和风妙雨,无不与佛同度众生,无不与佛同宣妙语。谁又能说它们这些无情的众生不是佛呢?

  当我们的心与佛相近,我们也能够感知,我们身边的器世界中的无情众生,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演说、宣讲着佛陀种种的妙法,诸如苦空无我、常乐我净等等。只不过,我们粗劣的心,无法感知而已。

  与秋日无语

  女孩叫秋日无语。想出家。是林师弟让她来找我的。

  没有谋面,但却可以感受到文字透出的柔弱不禁。女孩的秋天,也许是并不圆满的季节。

  她说:梅师姐,我想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这样的凡尘俗世。我一直苦恼于无法隔开亲情。

  我说:佛法不是用来隔开亲情的。——为什么要隔开亲情?佛法不是教我们变得怎样无情,而是教我们怎样有情,怎样化私情为大爱的。

  “那如果遇到与亲情有冲突的事情,该怎么办呢?——例如:我不想找人嫁了,而家人却反对,说这是违背常理的事情,而我又确实不能做到伤害他们,那我该怎么办!”

  我问她:“那你不想嫁人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我去嫁人吗!既然佛法认为情是无法长久的,那我还要他干吗呢!”显然,女孩没有料到我会这样问她,有些激动。

  “对,我想知道,你是因为没有遇到可以托付的人才不嫁呢,还是因为明了佛法才不嫁呢。——这是两码事。”

  “可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但无法确定能否长久,所以才决定放弃吧!”女孩想想,又补充了一句:“也许是因为能够长久却无法得到,所以决定永远逃避吧!”

  我说:“如果是因为这种想法而出家,我劝你不要。——佛法不是用来逃避的。佛法是一种很积极的教法,绝对不是消极的。它是叫人积极地投入现实、面对生活的。”

  “那我该如何面对?一份终归得不到的感情,那还不如不去面对了!能够付出就已经是我的快乐了,我不想因为去想得不到的而痛苦,所以不去面对得不到就不会痛苦了啊。真的不想这样地折磨自己了,只想安静地度过以后的岁月。所以,出家,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了。”女孩的不甘、落寞而又无奈的神情,似乎就在抬眼能看见的地方。

  这个时候,似乎说些什么大道理,女孩都不一定能听得进去。我悠悠地敲进几个字:要明了因果。你不能得到的,是你没有缘份得到的。这个一定要能放下,通达!逃避不能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反而会因为太过压抑,而使自己更痛苦。一旦有机会渲泄,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是这样的,我现在就面临这样‘更大的’危害,所以我需要面对如何去割舍了!看看书,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清净的日子该是多好啊!”女孩显然是在怀念曾经拥有的那一份恬静而安怡的自在。

  “这样就对。平静,不是生活的一种表面,而是一种心态,内心真正的放下,才能自在。你所不能放下的,只是自己的一种感觉,自己的一种欲望。爱,也只是对自己本身而言。”可能我这样说太直截了。但的确是这样。只有认清自己为什么放不下,放不下的又是什么,你才可以真正放下。

  当然,我们都不是圣人,受情感的牵累,我们谁没有受过伤?又有谁没有伤害过别人?我们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疗伤的。并不是你一个呀。可叹我们,在这恩怨的纠缠中,生生世世,不能了悟,不能出离。只因为我们无法看破这层幻相,不能放下自我的执着。

  出家,并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的事情,出家,是身心的出离。如果出了家,心里还牵挂着红尘中的人我是非,那还不如不出家的好。

  时刻保持平和的心,用柔软的心意去感知生活,感知与我们接触的人和事物,多替别人着想,感知他们的欢乐、痛苦,最终,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还是很明朗的。原来,自已的不快乐,是因为太自我呀。

  消灭掉自我的存在,全心全意地投入生活,无论出家、在家,只要我们尽心关爱别人、帮助别人,这就是一种活泼、朴素的菩萨道的行处,就是菩萨道的落实呀。

  女孩子不再说话。我想,依女孩的聪慧悟性,必定,会拥有她随缘自在、真正从容随心的生活!

2006年第1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