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五台山之行

道悟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三世佛母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山上寺庙众多,风景秀丽。所以今年暑假,我特意跟随一个朝圣团,来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五台山。

  一

  第一天上午,我们决定去朝拜黛螺顶。来到黛螺顶的山脚下,我们便排好队伍,出家人在前,居士在后,排成两排,然后就三步一拜向山上进发。这里游人很多,川流不息。刚开始拜时,在那些游客猎奇的目光下,我很是不自在。有句话叫显异惑众,我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是在显异惑众一样,这也许是我性格比较内向的缘故吧,不知道我的同伴们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感觉。由于我们人多,再加上礼拜的时候一直默念“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的圣号。所以一段时间后,心也就越来越虔诚了,那些奇异的目光也就越来越不能妨碍我的正念了。到了最后,仿佛有了一种置身物外的感觉。直到现在,我一直都还在想,如果当时只有我一个人三步一拜朝黛螺顶,那么我到底还能不能坚持得下来呢?这恐怕就很难说了。

  一路上有很多乞丐坐地乞讨。我看到第一个乞丐时就发了一个愿:“这一路上所有的乞丐,我都要一一供养。”他们大都是一些老弱病残的人,缺胳膊断腿,其状不一。其中也有一些身体完好的非残疾人,但也都是年岁比较大的。我在想,虚云老和尚当年三步一拜朝五台山,感得文殊菩萨示现为乞丐文吉相助,而我面前的这些乞丐会不会也是文殊菩萨示现的呢?我口袋里的零钱虽然也比较多,但到了最后,一块、二块、五块的也都供养完了,就用十块的供养了。按我当时的那种心力,就算前面再多几个乞丐,我把十块的也供养完,那么也会毫不犹豫地拿出百元的去供养的。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个年老的乞丐见我给钱他,他竟然不要,不过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接受了。我想可能是他略通佛理,不愿接受出家人供养的缘故吧。

  这一路上我看到有好几处台阶的侧面写着“谨防假出家人”的字样。由于我躬身拜倒在地,所以把这几个字看得特别清楚,也令我异常感慨。觉得自己此时仿佛也成了假出家人了一样,为什么要写上这么几个令真假出家人都厌恶透顶的字呢,煞是令人费解。

  有志者事竟成,虽然黛螺顶在一座山的顶上,地势颇高,台阶众多。但是经过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的努力,终于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抬头看到了这座寺庙的山门,奇怪的是,不知是什么缘故,山门上却写着“大螺顶”三个字,而不是交通图上普遍写着的“黛螺顶”。这座寺院面积并不算大,我跟着前面的人拜到中间的一个殿堂,里面供着五尊文殊菩萨,我在这里拜了十二拜,便走出来游览这座寺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欢悦。我想若说是法喜充满,恐怕也未尝不可吧。

  二

  既然来到了五台山,五座台顶肯定是要去拜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我们决定先去拜东台。这回可不是三步一拜了,因为上午三步一拜黛螺顶,已经弄得精疲力尽,脚上起了水泡,走起路来大腿上的肌肉都会隐隐作痛。再说东台顶距离我们所居住的台怀镇有十六公里之远,也就只好乘坐汽车了。我们从石家庄过来的时候就包了一辆大巴车,所以不用另外叫车,倒也特别方便。

  汽车走到半路上,居然下起了小雨。若是这小雨一直下着,那我们还怎么朝山呢?大家心里面都默默祈祷着,最好雨能停下来就好了。不过八月的五台山,漫山遍野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倒也煞是迷人。在这美妙的风光下,我们渐渐忘记了忧虑。当汽车开到鸿门岩路口时,便要转到一段修建得不是太好的公路上面去。顺着这条路一直就可以开到东台顶,可司机说雨天路滑,且有可能塌方,所以坚决不愿往前开车。无奈,我们只得下车步行了。好在这时雨已经基本停了,这莫非是文殊菩萨的感应么!

  推开车门,走下汽车,我们顿时感受到了一股凉意,这里的气温好低呀!我们也管不了这么许多,迈开大步就往前走。走着走着,小雨又下了起来,而且伴随着阵阵的凉风。此时虽然是夏季,但却令我感受到了阔别的寒意。无奈的是雨居然越下越大,风也越吹越猛,但我们仍然坚持往前走。心想,从这儿到东台顶大概不会有很远的路吧。有时风力大的时候,简直令人无法前进,整个人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吹倒的感觉。且风中的寒意更是直沁心肺,我生平第一次在盛夏体验到了寒风刺骨的感觉,怪不得五台山又叫做清凉山呢。

  我们的队伍当然也是参差不齐的,走得最快的和走得最慢的可能都要相差好几百米。我算是走得比较快一点的,但不是最快,前面还有几个比我更快的。虽然我们相差不算太远,但弥天的大雾让我们彼此都几乎看不到对方。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鼓起勇气,一直向前冲。走着走着,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两个师父在往回跑,我赶忙问:“怎么了,怎么不往前走了呀?”

  “前面的路还远着呢,我们跑了那么远都还没看到山门,雨下得这么大,天又这么冷,我看今天就是累死、冻死也到不了东台顶。”他们边说边往后撤。

  一听这话,我的心开始动摇了,本来就冻得有点受不了的我,顷刻之间便决定与他们一道往后撤。撤退的路上碰到了很多冒着风雨迎面而来的同伴,在我们的劝导下,都一一打了退堂鼓。

  天真的是太冷太冷了,每一阵风仿佛都吹到了骨头里一样。我一面打着哆嗦,一面奋力地往回冲,心里不住地期盼着能早一点回到汽车上,因为此刻对于我来说,只有那里既可挡风又可遮雨。我心里同时又在想,如果平常念佛时,能以这种心情向往极乐世界的话,那又何愁不得往生呢。

  令我思念的大巴车终于出现在了面前,我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两脚一蹬车门前的阶梯,便跳上车去。在这里风停了,雨住了,可我饱经风雨吹打的身体却还在不停地哆嗦着。我突然发现,车里居然坐着很多一滴雨水都没沾着的人。原来他们发现天气不好,就坐在车里原地不动,压根就没下车。我在想,到底是他们更有智慧更有福报呢,还是我们更有胆识更有勇气呢。我正想着,许多好心的师父和居士已经拿来了干衣服,让我换上。又拿来了一些饼干之类的食物,我渐渐地暖和了一些。

  晚上,回到住处,吃晚饭时,有几个当医生的同伴又让饭店熬了一些姜汤,让我们每个人都喝一点,可以防感冒。我喝了姜汤,吃了晚饭后,感觉还是有点不舒服,便又喝了一小瓶霍香正气水。第二天早上醒来,我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感冒。

  三

  第二天上午,我们决定去佛母洞。佛母洞在半山腰上,山脚下有一座尼众寺院,叫“白云寺”。我们便先来到了白云寺。这座寺院很庄严,建筑布局井然有序,花草树木相映成趣。来到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上,徐步间,我发现了两棵树,本来这树也没什么特别的,但它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树杆上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年,住持××手植树”。这不禁使我想起了深圳植物园里的邓小平亲手植的树,只是邓小平是国家领导人,住持却是位出家人。

  在大雄宝殿后面,还有一座雄伟状观的接引殿,里面供着西方三圣像,四周墙壁上画着九品往生图。置身此地,给人一种如入圣境的感觉。

  走出白云寺,我们便一路向目的地佛母洞进发。山确实非常的高,而且又异常的陡。不过好在从山脚下一直到佛母洞都有修建好了的石台阶。据说这石台阶一共有1580级,叫做正觉路。昨天拜黛螺顶,又去朝东台顶,体力已严重透支,再加上我有点慢性病,更是令我有些支持不住。走起路来精神恍惚,腿上的肌肉又强烈疼痛。所以我都能强烈地感觉到,我走路的姿势跟往常有着明显的不同。且此处并非走平路,而是顺着石台阶往上爬山,更是令我吃不消。不过好在没走多远,就看到有做生意的牵着马,供游人乘坐。我就很想骑马上山算了,可同伴们没一个去骑马的。我又想,出家人骑着马爬山,可能也不太好吧。于是便暗下决心,还是坚持一下吧。又走了一小段山路,此处又见到了一些马匹,且前面的同伴已有几个在那里骑上了高头金鞍马。我便再也忍耐不住了,飘飘然地骑上了一匹高大的白马。我以前从未骑过马,第一次骑上去感觉很不安全,马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令我非常担心,万一把我从马背上摔下来,那可不是好玩的。好在前面牵马的生意人,不断地告诉我说用不着太紧张,不要把扶手抓得那么紧,随着马颠簸的节奏晃悠就行了。我试着这么做,一段时间后,果然就舒服多了,看来万事都是熟能生巧呀。

  走着走着,前面不知什么时候来了一个卖玉米的老太太,冲着我就喊:“师父,师父,买一包玉米吧,你看马儿驮着你这么辛苦,给它买一包玉米吃吧”。我不忍拒绝,问了价钱后就买了一包,让老太太交给前面牵马的生意人,便掏出钱来准备付帐。不想老太太竟先开了口,她用手指着牵马人对我说:“上山后把钱一起交给马师傅就行了。”

  一段时间后,迎面又来了一个老太太:

  “师父,师父,你看马师傅给你牵马这么辛苦,给他买罐饮料解解渴吧。”

  我注目一看,的确,牵马人是很辛苦,后背的衣服上露出了一大片汗渍,怎么好拒绝呢。

  “好吧,你拿一罐给他吧。”

  “谢谢。”牵马人接过饮料回头对我说。

  问明价钱后,我还没来得及掏钱,老太太便又开了口:

  “上山后一块把钱交给马师傅就行了。”

  此后,在上山的路上又碰到了好几个卖玉米或饮料的老太太,都对我说着同样的话,由于这两样东西我都买过了,便没再要。不过,我先前买的玉米,马儿也没吃;饮料,马师傅也没喝。马师傅把这两样东西都放在马脖子上挂着的口袋里了。我觉得,我每样都买了一份,也算仁至义尽了吧。如果每碰到一个老太太都买的话,这马师傅还不是把这些东西全都放在马脖儿上的口袋里,然后再交给那些老太太们继续循环?

  正想着,到站了,算帐时,把这骑马的费用和那玉米饮料的费用加起来一共三十几块钱,一个同伴替我付了。不过,这儿到佛母洞还有一小段石台阶路要爬。路上的行人比较多,我们顺着人群慢慢地来到了佛母洞。

  说是“洞”,原来这里却有一座寺院,规模并不算大。也难怪,在这么高的山上,而且汽车又开不上来,建筑材料全靠人工搬运,要扩建,自然很是困难。来到这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钻佛母洞了,所谓“脱胎换骨”嘛。我顺着人群来到了一座殿堂前面,在这里,早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的另一端通向殿堂里面,他们说顺着这个队伍便能钻到佛母洞里去。我是出家人,且从来就有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所以便排在队伍的最后面,准备随着队伍进洞。只是这队伍也不知怎么搞的,进度特慢,好像根本就是原地不动一样,令我很是焦虑。在我身后靠着墙的地方,坐着几个本地的尼众师父,她们发现了我,便对我说:

  “师父们不用排队,直接进去就行了。”

  “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

  我欣喜万分,便径自走到了殿堂的门口。这里有一个老师父在守门,不知他会不会放行,我有点忐忑不安,便前去一合掌:

  “师父!咱们还用排队吗?”

  “就你一个人吗?”

  “是的,就我一个人。”

  “那,赶快进来吧。”

  哈!终于进来了。我先礼佛三拜,然后站起身来四处观望,这座殿堂并不大,中间供着佛像。我的身边挤满了人,他们都是向左排着队走的,速度异常的慢,绕了一个弯弯的圈,然后走到殿堂后墙的出口。殿堂的背后紧接着就是佛母洞了吧,我想。在出口的右侧,时不时有人退出来,他们都是已经钻过了佛母洞的。我还是跟着队伍往里走,想不到在殿堂里面还要排队,真不知道这队伍要排到什么地方去,队伍的那一头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的心里充满了期盼和顾虑。

  这队伍走得也真是够慢的,就在这殿堂里面十米左右的一个小弧形圈里,我们居然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渐渐地我来到了殿堂后墙的出口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束强烈的光芒,再定睛往前一看,天哪!这里居然还有老长的一段队要排。其实这队伍也不算太长,首尾加起来也不过二百米左右,毛主席纪念堂前的队伍比这个要长得多了。可问题在于,这里的队伍行进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你等了老半天,它就好像没动静一样,真是急死人了。我的同伴们又全都不在这里,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先走掉。队伍是顺着铁栏杆框好的线路往里走的,在铁栏杆的边上,有一定的空间,也可容人通过,钻完了佛母洞的人就是从这里退出来的。这队伍是向一个山洞里面前进的,山洞黑黝黝的,不知究竟通往什么地方。

  突然,我看到一位本地的出家师父,从铁栏杆的边上往里走。这是退出佛母洞的路,按理是不能从这里进去的,但他可能是进去有要紧的事吧。因为看衣着他应该是本寺庙的,不会是去钻佛母洞。他随时可以来钻,犯不着在这人多的时候进来。

  想起在那座殿堂外面的几位尼众师父的话:“师父们不用排队,直接进去就行了。”我心里一动,何不跟着他一起进去。若是我一个人从出口走进去,在大家异样的眼光下,我会觉得非常不自在。但现在,有一个人在前面开路,又有那几位尼众师父的话作思想后盾。所以我的胆子也就壮了起来,便径自跟在那位师父后面往里走去。

  走到尽头,那位师父停了下来,看了看我,也没说什么。这里有一个很小的洞口,只能容纳一个人勉强钻进去。进去以后是一个狭小的洞穴,最多容纳六个人左右。顺着队伍排过来的人先在这里连续钻进去六个人,然后,这六个人再鱼贯钻出来,紧接着便是下面六个人。那个洞口很小,很不好钻,往往需要别人帮忙往里推才能进得去,所以速度异常的慢。怪不得在外面排队会那么辛苦。

  果然不出所料,那位师父是来这里维持秩序的,他并不往里钻,蹲在洞口指挥人群有条不紊地钻进去,再钻出来。

  我自然是要往里钻的,跑了这么远的路,爬了这么高的山,若不钻进去岂不遗憾。我来到洞口,先把手伸进去,然后奋力地往里钻,前面有人拉着我的手使劲往里拽,后面又有人抬着我的脚拼命地往里推,经过这般的努力,终于是功不唐捐,我总算是进来了。洞内供着一尊佛像,佛像前面还有一个功德箱,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挤着六个人,也容不得我躬身礼拜了。看着佛像,我突然想起,我是没有排队就钻进佛母洞的,等于连社会上的公共道德也没有守,而自己又是一个人天师表的身份,岂不悲哉!这样的所作所为如何去了生脱死,如何去弘扬佛法呢,我内心深处生起了深深的负罪感。于是我便伸手从口袋里掏出十元钱,放进功德箱,然后低头问讯,表示忏悔。不想在我的带动下,一起进洞的另外几个人也纷纷往功德箱里放钱,问讯。我的心头感到了一丝欣慰。

  出洞后,时间已近中午,我的同伴们全都走光了,我们的包车也开走了。无奈,只得自己搭车回去了,这也许是我此次违反秩序的一点小果报吧。不过回去后得知他们居然全都没钻佛母洞,因为队伍太长,等不及。我们一行三十多人,我是唯一一个钻进佛母洞的,于是同伴们又竟相问我洞内的情形,我一下子又变得非常开心。

  四

  下午,我们决定去西台顶,一路上艳阳高照,我们的心也异常欢喜。本以为汽车可以开到台顶上的寺院里,可不像跟去东台顶一样,在一个转弯处,汽车停了下来,那边的路又是不太好走。车开不进去,要上西台顶,这一段路又只能步行了。这时的天气略微有了点变化,好像要下雨一样。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回我们大家都变聪明了,没有一个人愿意下车走这一段路了。于是我们便调转车头,打道回府。

  在路过金阁寺时,我们停车进去参礼了一番。这座寺院的规模倒是挺大,寺内的建筑也宏伟壮观,正殿内有一尊观音菩萨像,据说是五台山最大的塑像。寺内一尘不染,异常清洁。只是寂静无声,除了我们一行人以外,似乎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人,我真感觉到我们好像一下子跳出了嚣繁的尘世间一样。后来,在一座殿堂旁边,终于看到了一位本寺的出家师父,经了解,原来这么大的一个寺院,居然才住了五六位出家师父,怪不得这么难得见到他们呢。

  回到旅店,我们不知为什么跟司机有了一点分歧,于是司机结帐后便开着大巴车走了。本来我们也是打算在次日就去砂河车站,坐火车往唐山去的。这下就只得另外包车去砂河车站了。

  五

  第三天上午,我们结束了这次五台山之行,坐上了事先包好的两辆中巴车,准备离开了。这时我们突然想起,若是我们坐这种中巴车去朝台顶,那就一定是可以开车上去的。因为我们在东台顶的风雨中步行的时候,就曾看到过好几辆小一点的车,在那蜿蜒的山路上行驶。只可惜我们一开始就包了一辆大巴车,就怪那车太大,所以没能去得成台顶。

  既是来了一趟五台山,五座台顶居然一个也没去,真是有点遗憾。不过我们都三步一拜地拜了黛螺顶,据说拜黛螺顶称为小朝台,可代替朝拜五座台顶的五方文殊,这应该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

2006年第1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