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品读《寒山寺》 心中怀感恩——谨以此文献给《寒山寺》创刊五周年

演 海

  下了晚自习,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我总会习惯性地从枕边取出一本《寒山寺》,细细品读一翻,带着一份感恩与欢喜入睡。

  转眼间,

  《寒山寺》迎来了她五岁的生日。她陪伴我走过了三年的读书生涯。自来北京读书以后,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我的母寺苏州寒山寺探亲。上课修学之余,心中总是惦记着母寺的一人一事,一花一草。

  《寒山寺》成了沟通我与母寺之间的一座桥。

  手捧《寒山寺》,品读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欣赏每一张图片,我的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股暖流,一股感恩的暖流。感恩《寒山寺》丰富了我的修学生活,指引了我前进的方向,圆满了我的学佛人生。

  《寒山寺》的创刊宗旨是“关爱人生、启迪心智、弘扬佛教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心存感恩,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关爱世人,社会必将平安和睦。作为佛弟子,如果我们能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弘扬佛教文化,开启人们的心智,我相信,和谐社会必将成为现实。

  如果我们时时能以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就会觉得这个世间很可爱、很富有!即使只是树上小鸟的吟唱,路旁花朵的芬芳,也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怡。我们感恩众生供我所需,感恩自然界、太阳供我光明与温暖,感恩空气供我呼吸,感恩花草树木供我赏悦。

  我们应该知恩图报。——个刁;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仍然是个贫穷的人。懂得知恩报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古人云:

  “喝水不忘掘井人”。乌鸦尚且知道反哺,羔羊也懂得跪乳,生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怎能不知感恩图报呢?我们应该心存感恩,懂得回馈社会。心存感恩的人,才能知福、惜福。感恩实在是人类最珍贵的美德。

  别人施给我们一滴水,我们要当作是一碗水。修行人要永远知足,永远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佛教倡导培植三种福田,其中之一就是恩田。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着一颗感恩心,来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记载: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因此,一个修学佛道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就不是真佛子。

  感恩与报恩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儒学所积极倡导的人生修养准则。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知恩图报”,是我们的古老祖训。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是佛陀的教诲。在人们普遍地被焦虑、抱怨、急躁、恐慌、抑郁等不良情绪深深困扰的当今社会,挖掘和弘扬传统佛教文化中关于“知恩报恩”的优良传统,对医治人们的所谓“现代病”或“都市病”,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感恩与报恩的思想植根于佛教的缘起理论。 “缘”,是指事物和现象所产生的条件。 “起”,即是生起。

  “缘起”是指万事万物都是依赖各种因缘条件而生起。佛教缘起说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灭变迁皆是由因缘条件所决定的。缘聚则生,缘散则灭。 《杂阿含经》卷十二记载: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和现象无不都处在普遍的因果联系之中,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缘起理论是全部佛理的基石和核心。

  根据缘起理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佛之间,都是相互依存、一体不二的关系。这就是佛教所说的“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的思想。我们每个人过去业因所感得的身心叫做“正报”,也即我们生命的主体;我们身心所依托的山河大地、国家社会叫做“依报”,也即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依正不二”就是指人与外部环境是相互依存、一体不二的。同样,

  自己与他人、众生与佛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吾人修行中,正确体认这些关系,是完善自我人格、成就佛格的关键。那么,怎样做才符合依正不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的要求呢?答案就是知恩、报恩。

  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以感恩的心对待大自然,对待这个养育我们的地球,对待与我们人类自身生命休戚相关的山河大地、林木花草乃至空气、水等等,我们就会自觉地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我们任何生命个体的生存都离不开各行各业人的辛苦劳动。因此,任何个体离开社会都将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个体生命的完善。这就决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仅仅独善其身。要追求个体生命的完善,必须积极促进他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完善,将个人生命的完善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之中。这样,我们就能常怀感恩之心,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疏远、隔膜、欺骗和仇恨。友爱、互助、包容和欢笑将溢满人间。

  心怀感恩,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把感恩之心切实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贯彻到具体的实践中。知恩报恩,重在实践。报众生恩,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还包括无始劫以来个体与众生之间存在过的亲缘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将一切众生看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想着报答亲人的恩情。

  报众生恩还包含一切动物。按照佛教的轮回理论,包括动物在内的一切众生在过去生中与我们互为六亲眷属,只是现在世,由于业力果报的不同,而躯形有别。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在佛性上,人与动物是平等无二的。因此,佛教提倡戒杀、放生、素食,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报国土恩,又称报国家恩。国土培育了我们,国家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时刻热爱国家,热爱故土。弘一大师身体力行“报国不忘念佛,念佛不忘报国。”我们更应该效法古贤,做一个爱国爱教的佛教徒。

  报父母恩,又称报师长恩。父母生养了我们,恩重如山。师长教育我们读书和做人的道理,使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种恩情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于心,努力报答。

  报三宝恩,就是报答佛、法、僧三宝的恩德。佛是人天导师。法是真理,是我们修习的宝藏。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是弘扬佛教真理的使者。三宝对佛教徒来说,就是指路的明灯,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因此,每个佛教徒都应念念不忘报答三宝之恩。

  心怀感恩,能为人间的悲凉镀上一抹暖色;心怀感恩,能为社会的和谐奏响同一首乐曲;心怀感恩,能为自己、为别人预约心灵的春天。

  心怀感恩,才能快乐地生活,才能勤奋地工作,才能真诚地面对,才能热情地给予,才能坦然地接受,才能在感恩的世界里,纯洁灵魂、升华境界、博大胸襟、包容万物。

  心怀感恩,让我们以健康的心态,真情地投入,真诚地面对生活、面对世界、面对人生,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共振,信任与信任的融会,鸣奏一曲感恩世界的美妙的乐章,让感恩的心花绽放,让感恩的果实丰满殷实,让感恩的世界里始终洋溢一股股清新淡雅的歌声。

  心怀感恩,让我们永远铭记知恩报恩,以感恩的心去弘扬佛法,以报恩的心去报效祖国。在感恩中修行,在修行中感恩,我们就会拥有道德的、有意义的人生。

  心怀感恩,让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用相同的感恩之心去启迪大众的智慧,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去和谐我们的社会,去祈祷人类世界永久的和平!

  《寒山寺》,感恩您,今以心香一瓣,送给您我虔诚的祝福。

2008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