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寒山古寺文化丛林——我与寒山古寺的两次因缘

静 贤

  多少次午夜梦回,伫立于枫河之畔,聆听那久违的钟声,仿佛间遗身世外……时值《寒山寺》杂志创刊五周年之际,有感之余谨作拙文,将两次亲礼寒山寺的因缘如实地叙述下来,是为纪念,并衷心祝愿贵刊越办越好!

  ——题记

  时间似乎是一盆水,把逝去的时光洗磨得一点痕迹都没有。

  但是,有些深藏在心底的东西,却任你怎么也洗磨不掉的,这或许就是唯识家所认为的“识”在起作用吧。说不清是缘于何时,对江南的风物情有独钟。坦率的讲,寒山寺给于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印象。

  初赴寒山聆听讲演

  适逢二十一世纪,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佛教也是如此,紧跟时代的步伐,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等活动经常举行。

  基于对自身的要求和提高,能够更好地听闻佛法。记得四年前,我在佛学院求学。也就是那一年的秋天,江苏省佛教协会组织了一次在全省九所佛教兄弟院校共同参加的讲演活动。而经过多次会议的讨论,最后决定由坐落于古城姑苏的千年梵刹一一寒山寺来承办。

  于是,所有具体的活动安排,全权由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来主持,统筹大局。并延聘北京大学的楼宇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方立天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曾文教授,苏州大学的雷应行教授等诸多学者和法师为赛场评委。从最初的筛选稿件到现场决赛,历时数月,最终在苏州市吴中区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作为其中的一名学生,有幸参与聆听了讲演。这次讲演活动,是江苏省佛教界首次组织的全省性讲演活动,由于寒山寺的成功承办,获得了省佛教协会与上级领导的称扬和赞叹。

  借宿寒山拜访大德

  就在那一次的讲演活动结束后,当天傍晚,我在寒山寺挂单。客堂师父慈悲,得以借宿这享誉千年的古刹,我心里由衷地感到愉悦。

  晚饭后,就着朦胧的夜色,我自顾往退居寮参礼前任方丈性空老和尚。记得当时老法师正在看新闻,经侍者相告,当我身穿海青向他顶礼时,老法师连忙谦卑地说礼佛、礼佛。然后就慈蔼地招呼我坐,并细心地询问我关于学习上的课程和身体上的一些状况。我坐在靠近他老人家的凳子上,怀着敬畏一一作答,说其实早想来拜望您,只是现在还是一位小沙弥,出外参学多有不便。老法师听后感慨地说:

  “沙弥咋了,比丘大戒都是自沙弥之身求得的。沙弥虽小不可轻,后生可畏出人材,我们老了,今后的如来家业都是要靠你们来承担的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

  老法师的一席话让我深深感佩,同时又觉得我们这一代年轻学子身上肩负的重担。党的宗教政策恢复后,寺院的修复工作是在老法师的带动下一手兴建的,多少年栉风沐雨,不辞劳苦。因此,在寒山寺的复兴史上,性老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文化丛林千古流芳

  历尽千年的古运河穿城而过,构成了姑苏“小桥流水人家”的基本格局。这独有的江南特色,曾被西方人一度誉之为“东方的威尼斯”。

  从某种意义上说,寺院本身就是一部历史。

  距今1500多年的古刹,就是坐落于枫桥河畔。运河那澄净的轻波与寺院里厚重的钟声,时时洗涤并警策着人们的心灵。

  去年年底,学友道恒师想拜访寒山寺方丈秋爽法师,相邀我一路同去。于是以此因缘,我再次参礼寒山古寺。

  道恒师久居东北,初来姑苏,江南的一切都是清新的,亭台楼阁,园林小院,吴侬软语,这些未曾亲历的景致,对他来说如同影视里的有声图片。

  很不巧,刚好大和尚外出办事。

  那天从寒山寺出来,临行前道恒师站在枫桥边,心旷神怡地说:

  “虽然无缘请益于秋爽大和尚,但从寺院的整体面貌上就能感受到大和尚的风采。这地方真是好,我曾在心里称寒山寺为‘水上丛林’,今日一见,果然如是”。

  我接过话头: “不仅是水上丛林,更是一座‘文化丛林’,因为寒山寺地处于历史底蕴丰厚的苏州,文化的传承向来重视”。

  道恒师颔首,很欣然地同意我的观点。

  他接着说:

  “寒山寺作为一座千年古寺,同时又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是苏州旅游开发的一块品牌。这几年,在秋爽大和尚的住持下,苦心经营,对寒山寺自身文化的发掘也越来越深。诸如创办杂志,成立书院和文化研究所等等不胜枚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寺院在配合政府开发旅游项目,促进市场经济的同时,又给寺院本身营造了一份宁静的氛围,不失我们出家修道者的本怀,真是相益得彰”。

  我说是啊,出家人眼里,寺院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寒山寺可说是姑苏僧俗的一所精神家园。

  在回来的路上,道恒师法喜充满,看得出他这次不虚此行。

  北京的金秋十月,红叶满山。中共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一系列的新指示无疑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正如会议中指出: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高度重视和发展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然而这个方向, 却也正是寒山寺多少年来一直所执着追求的目标。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想寒山寺今后的弘法之路,还是会沿着这个方向孜孜不倦地走下去的。但愿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刹,在未来的旅途中日益焕发光彩,为众生施善道,其善莫大焉?!

2008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