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吃茶相问

张秀丽

  近门看宋代慧洪(1071-1128)的《林间录》,记载苏州市重元寺即宋时的承天寺大本禅帅,说人本禅师被宋神宗皇帝请到汴京的人相同寺,在皇帝接见前,有关人员就整天在那里练习礼仪。当那天皇帝在御便殿接见寸,大木禅帅见到皇帝,向皂帝行了叩拜之礼后,就自己走上大殿。神宗便请他坐,他就在榻上盘腿打坐。侍卫与一些随从见他这样,害怕得连忙向他使眼色,他好似没有看到一样,仍旧我行我素。当神宗皇帝请他喝茶,他举杯一饮而尽,并且还摇一摇,把茶叶也吃了。这时神宗问他日:“在哪个寺里修行?”大本禅师回答说:“在承天永安院。”神宗与他谈了许久,两人说得很投机。大本禅师离去时,神宗一直目送他离开,并对左右说:“真福僧也。”后来有人问大本禅师:“禅师见到皇帝韵感觉怎样?”大本禅师回答说:“吃茶相问耳。”

  “吃茶相问耳。”这是何等的纯朴自然,何等的超然物外。在尘世间,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大小长短之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但我们有许多的人,总爱分圈里圈外,上层下层,在职离职等,使得我们的生活有了许多的条条框框,许多的禁忌。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就少了许多真情、许多关爱、许多“吃茶相问耳”。

  “吃茶相问耳”就是在一块喝茶聊天,大本禅师与神宗皇帝在一块喝茶聊天,这得要一定的胆量,因为大本禅师与神宗皇帝相见,首先把神宗看成一个与常人没有什么区别的普通人,更为主要的是大本禅师没有什么私人目的,没有欲望,没有所求,所以他好似在承天寺与施主喝茶一样地与神宗皇帝喝茶聊天。

  自古以来,茶禅一味。虽然茶清淡无味,但可以品味人生沉浮,映现平常心态。禅是启迪人生,增长智慧,因此茶与禅的相通之处都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升华与觉悟,智慧与享受。洗涤心灵,静观世态,持乎常心,任运自在,活在当下,一边行走,一边留意路上的风景,这就是茶禅一味的实质。许多高僧大德,把喝茶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

  记得唐代的从谂禅师,住在赵州(今河北赵县)观音院,所以大家称他为赵州从谂。一天,有两位外地僧人到他座下参禅,赵州问其中的一位说:“你以前来过这里吗?”僧回答说:“来过。”赵州说:“那好,吃茶去吧!”赵州又问另一位,另一位僧回答说:“没有来过这里。”赵州又说:“那好,吃茶去吧!”旁边的院主看到这一情况,大惑不解,于是问赵州说:“来过也吃茶去,没来过也吃茶去,这是什么意思?”赵州听到院主如此发问,便叫了一声:“院主。”院主随口应答:“在。”赵州说:“吃茶去吧!”

  赵州和尚的“吃茶去”公案在禅宗史上传承一千多年,大家对公案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和体会,见仁见智,但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践行的问题。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其核心就是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自性,体验禅的真谛。就好似我们知道某种茶如何好,究竟怎么好法,你如果不亲自去喝,去品味,你花费的功夫再多,用的力气再大,仍旧无法说清楚茶的味道。赵州和尚的初衷我想就在这里,自己去体会佛法,体会人生,不管你来过观音院,还是没来过观音院,还是常住在观音院,都得喝茶去,去亲自体验生活的点点滴滴。类似“吃茶去”的公案还有许多,如某僧问雪峰义存禅师:“古人道,路逢达道人,不将语默对,未审将什么对?”义存答:“吃茶去。”某僧问资福如宝禅师:“如何是和尚家风?”如宝禅师说:“饭后三碗茶。”这些公案的内捆应该是相同的。

  承天寺里的大本禅师当然深悟吃茶中的道理,所以他不管你是皇帝还是平民,是大富还是乞丐,他都能与之吃茶聊天。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禅者的境界,禅者的智慧,禅者的人生。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感悟,把我们思想中的许多桎梏解除,在生活中吃茶相问,在生活中体验禅趣。

2009年第3期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Copyright 2010 @ 苏州寒山寺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108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