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苏州寒山寺文化研究:《枫桥夜泊》是经典之谜
来源:寒山寺信息中心


 

寒山寺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和合文化是核心价值

    晚报会客厅:姚院长好!下周,你们一年一度的寒山寺文化论坛又将举行、这已经是第七届了,这一届届的论坛,吸引了海内外的学者,对寒山寺文化的发掘和传播,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请谈谈寒山寺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姚炎祥:我们寒山寺文化研究院,是2007年成立的。寒山寺文化研究院成立后,就以“和合文化”为主题,每年举办一次寒山寺文化论云,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这六界论云共发至途文708篇,收录“论文汇编”的论文有483篇,计400多万字。六界论文的论文集已正式出版。其中,第四届寒山寺文化论坛是一次国际文化论坛,称“第四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国际和合文化大会”。出席这次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法师150多人,其中来自美国、加拿大、三夏、韩国、泰国和中国台湾的学者有9名,海内外究研究和合文化的权威学者、研究寒山子的权威学者、研究寒山寺文化的权威学者,聚集一堂是前所未有的,这是一次高规格的国际菘合文化论坛。寒山寺文化论坛在国内外学术界、佛教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寒出寺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体,佛教文化是主体,和合文化是核心价值。为了继续挖掘和弘扬历史名人和寒山寺结缘的文化资源,推进和合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下周,将举办第七届寒山寺文化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为“名人名寺和合缘融”,收到论坛两百多篇,是历届《论文汇编》中录入数量最多的一届,可见论坛的影响,还在步步往上涨。


    晚报会客厅:关于寺院,天下众多,就规模和历史来讲,它兴建寒山寺并不是特别的出众,但影响广,声誉高,什么原因?这些原因中,能否给我们提供积极的启示?


    姚炎祥:的确,寒山寺的历史和规模,比起众多名寺来讲,它兴建不是最早的,规模也不是最大的,但影响大,应该有与寒山寺结缘的历代名人众多有关吧。这些人地位身份各不相同,对寒山寺声誉的影响力各有千秋。与寒山寺结缘的历史名人大致分为:高僧大德、宦官仕绅和文化名人三大群体。其中影响最大的高僧大德是寒山、拾得,影响最大的官宦仕绅是雍正,乾隆,影响最大的文化名人是张继,另外《申报》等对寒山寺声誉的扩大推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值得研究。


“和合御碑”是全国罕见的碑刻文化艺术珍品


    晚报会客厅:那我们就不妨来梳理一下这些与寒山寺结缘的历代名人吧。


    姚炎祥:寒山寺建于南朝粱武帝天盗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剧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寒山被尊为寒山寺的祖师。寒山寺是佛教圣地,历史文化名寺,长期的文化积淀,使寒山寺成为一座辉煌的文化资源宝库。寒山拾得的和合形象始终为人们尊敬和崇拜。在中华和合文化园里,寒山寺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她具有智创生命力,极有价值和意义。与寒山寺结缘的高僧大德众多,影响力最大者是寒山和拾得。寒山子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神秘而独特的人物。无姓无名,其身世与经历正统的经传史籍没有记载,寒山子除了留有三百多首诗外,现有的有关资料带有传说性和神秘性。一般认为寒山子可能出生在隋朝,主要生活在唐代,是位长寿者,大约活了一百多岁。其生活经历大致是先学儒,再由儒人道,最后皈依佛门。在寒山子身上儒释道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人文境界。


    寒山子对寒山寺的影响有三方面。其一,寒出寺以寒山命名。为了利用寒山拾得和合形象的影响力,稳定清初的社会秩序,雍正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合之为“和合二圣”。很自然,全国独有供奉寒山拾得的寺院——寒山寺,就拥有了“和合祖庭”地位。其二,民间又称寒山拾得为“喜神、爱神、吉祥神”,象征家庭和睦、爱情美满、生活幸福。通过传说、绘画、工艺品、诗歌和偈语等多种形式传播,在我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民间流传的各种“和合”画像中,共同的特点是两人眉开眼笑,一持荷花,一捧圆盒,取“荷”的谐音为“和”,取“盒”谐音为“合”,意为“和谐合好”。寒山拾得的和合形象深入人心,“和合”图像常挂于中堂和婚礼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偶像。莫三,寒山子的三百多首诗影响深远。雍正为《寒山子诗集》作序,评价寒山子的诗为“非俗、非韵、非教、、非禅,真乃古佛直心真语也”。在文化名人中,还称其为“寒山体”,像王安石、朱熹等都有仿“寒山体”的诗作。寒山子诗早已走向海外,远播日本、朝鲜、韩国、欧洲、美国等世界各地。这无疑会提高寒山寺的文化内涵和国际声誉。


    晚报会客厅:雍正、乾隆真的到过寒山寺吗?


    姚炎祥:根据现有资科,雍正没有来过寒山寺,但是有资料记载,乾隆到过寒山寺。寒山寺前院西南边有“吉碑廊”,“古碑廊”南侧有“御碑亭”,内有御碑一块,碑高1.8米,宽0.9米:这块“御碑”正面刻写雍正为《寒山子诗集》所作的序文,碑阴刻乾隆为寒山寺写的《霜钟晓月》诗。可谓,正面为雍正御碑,阴面为乾隆御碑,合为“和合御碑”。这是全国罕见的碑刻文化艺术珍品,极有文物价值。


    雍正虽然没有到过寒山寺,但对寒山寺影响很大:一是为《寒山子诗集》作序,皇帝为诗人的诗作序,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极大提高了寒山的社会历史地位;二是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圣人是对道德智慧极高者的尊称。雍正的敕封,寒山拾得被推向中传统的圣人的宝座,成为人们尊崇的偶像,这个影响是巨大的。


    乾隆对寒山寺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一是为寒山寺作《霜钟晓月》诗一首,诗曰:


    姑苏城北夜泊船,寒山钟声清晓传。春容断续亦同此,传不以钟以人耳。千秋过客不一况,或听欢欣或凄怆。在悬待叩总无心,此意画诗何以状。”乾隆为寒山寺直接题诗,使寒山寺在乾隆笔下生辉,这是寺院难得的圣誉;二是乾隆曾微服私访苏州,在寒山寺住了七天,吃素斋。世人皆知乾隆六次下江南,诸多风流韵事传播民间。殊不知,在六度风光南巡之前,乾隆还有一次秘密的微服私访,七天七夜留宿姑苏城外寒山寺。从乾隆的《霜钟晓月》 诗可以推知,作为爱好诗文的乾隆,一定很熟悉张继《枫桥夜泊》这首千古绝唱,参访寒山寺应该是乾隆心中之意。借微服私访苏州住宿寒山寺,是情理之中的事。 寒山寺旁的枫桥镇是当时粮食集散中心,市场繁荣,人流众多,也是乾隆微服私访的好去处。此次微服私访在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有记载。三是2007年 12月寒山寺落成的“中华第一诗碑”,碑体高15.9米,总重400多吨,碑的北立面刻有清俞樾所书张继《枫桥夜泊》诗一首,碑的南立面刻有乾隆手抄《般 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共有289字,此诗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诗碑,是寒山寺十二胜景之一。乾隆是清朝重要的皇帝,也是中国近代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而 与他相关的传说、影视作品众多。他在历史及当代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寒山寺结缘,对寒山寺的声誉必然有深远的影响。


《枫桥夜泊》诗是永远猜不透的谜


    晚报会客厅:我们来谈谈张继和他的《枫桥夜泊》吧。寒山寺是典型的寺因诗兴、人因寺名的名胜,张继功绩最大。感觉后来者日众,都与张继不无关系。


    姚炎祥:与寒山寺结缘的文化名士众多,自张继以后,还有韦应物、范大成、陆游、高启、沈周、唐寅、文征明、袁宏道、俞樾、李大钊、赵朴初等,张继因写就《枫桥夜泊》诗对寒山寺的影响最大。


    张继是今湖北襄阳人,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其中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 寒山寺的兴盛始终与《枫桥夜泊》紧密相连,叶昌炽在《寒山寺志》开头就说:“无此诗,志虽不作可也。”。寺因诗而兴,张继因寺而名,寺诗互动,不仅在国内 产生深远的巨大影响,而且在国际上也颇具文化力。


    晚报会客厅:姚院长虽是学工科出身,但对寒山寺的文化研究也颇有心得,谈谈这首诗对寒山寺的影响吧:


    姚炎祥:我以为,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寒山寺是《枫桥夜泊》诗的发祥地,有关《枫桥夜泊》诗的任何信息,都会引起社会对寒山寺的关注。《枫桥夜 泊》诗的传播在中国乃至世界已不受任何社会因素的局限,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枫桥夜泊》 诗的任何信息,都会引发人们对寒山寺的向往,都希望自己能够走进寒 山寺这个神秘寺院。2010年台湾著名词作家庄奴来寒山寺参访,90岁高龄的 他 说:“80年前我读到《枫桥夜泊》 诗,我就想到寒山寺来,今天我如愿 以偿,终于圆了80年的梦”。后来为寒山寺创作“寒山寺之歌”,并以“小城故事”曲调自唱,录制光碟,从台湾寄给寒山寺,这一光碟为寒山寺珍藏。庄奴的感 受,说出了成千上万人对寒山寺向往的心声。其二,《枫桥夜泊》诗是经典之谜,文化基因储存量无限丰富。对《枫桥夜泊》诗有这样的感觉:“一看就懂”,很有 吸引力。其诗语言通俗、不事雕琢,吟诵起来,如歌如泣,酣畅淋漓;“再看不懂”,也很有吸引力。此诗“妙在不说出”,历来对《枫桥夜泊》诗的解读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枫桥夜泊》诗有无限丰富的文化内涵,“再看不懂”就蕴含对《枫桥夜泊》诗的再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枫桥夜泊》诗是永远猜不透的 谜,是提升寒山寺声誉的永恒经典。


    因为读得多,结合他人的研究想得多,我觉得《枫桥夜泊》还可以作为解读梦境之作,或者说是假托为梦境的张继 之梦。一、二句诗,展示张继的愁思心境,一方面诗人忧国忧民、忧思前程,同时诗人又在愁思中寻求光明;三、四句诗展示张继梦中与“佛”相遇,顿悟心境,或 者说顿悟禅境,从顿悟中诗人寻求到了光明。寺院普度众生、环境安静、生活有序的景象,这正是诗人心中所追求的社会光明的缩影,这正是诗人所期待的唐代社会 应有的光明前景。梦境、诗境、心境和禅境,构成了一幅和谐而有序的画面。剖析诗人的心境、挖掘诗人心底的愁结和顿悟的禅境,说出诗人“妙在不说出”的心 声,这样对《枫桥夜泊》的解读,可能是较为合理的。


    姚炎祥小传,河南孟津人,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工程专业,曾历任苏州城建环保学院教授,党委书记兼院长。2007年聘为寒山寺文化研究院院长。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评为省、部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部科技奖、省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出版主要著作有:《科技人才修养十二讲》、《环境保护辩证法概论》、《生命的源泉——水》等。此外,还发表有哲学、环境理论、高教管理、寒山寺文化研究等论文50多篇。(文/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