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2009年论坛专辑 >
义庄与无锡钱氏家族
来源:本站原创

  郑闯辉: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大家族的义庄传统、无锡荡口


  义庄群以及义庄与慈善事业的关系的考察,阐述了义庄所蕴含的慈善文化。


  关键词:义庄  慈善  家族研究


  一、引言:中国古代大家族的义庄传统


  义庄,就是某一姓氏家族所创办的慈善机构。“义”即义举,为本族做好事。因为这种为本族做好事的经济实体,一般建在乡村、集镇,故称“义庄”。


  自范仲淹于北宋皇祜年间( 1048-1054)创设义庄后,范氏义庄遂成为江南地区大家族效仿的榜样,史载“吴中士大夫多仿而为之”。据范金民先生在《明清江南宗族义田的发展》一文中统计:江南地区南宋150余年间仿立义庄者,约有十余例。元代有一例。明代260余年间(1368-1644),江南设立义庄者始渐见其多。而依据地方文献和相关记载,在明代,江南各府或多或少都置立了义庄义田。到了清代,江南宗族义庄真正获得了大发展。尤其是清中期以后,清廷镇压了太平天国,江南特别是苏州各地义庄急速增多,义庄数量蔚为壮观。


  在《钱穆与七房桥世界》一书中,作者邓尔麟(Jerr Dennerline)认为:“义务与依附关系与平等主义的思想加在一起形成封建王朝末期一种特殊的机构——义庄。义庄加强了乡绅阶级伦理道德观念,也减缓了乡绅子弟转向商界的进程。”也就是说,大族中的富户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义庄来帮助那些族内急需帮助的人的。


  其时江南的义庄,其运行方式基本上参照范氏义庄而有所损益。所以范氏义庄可以说是一个标竿性的举措。不少义庄的规条明确申明一如范氏义庄。当然各个义庄因其义田数量,其赡助的范围和程度也会各不相同。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在北宋以后,中国形成了一个大家族设立义庄的传统,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快速的发扬光大。


  二、无锡荡口的义庄群


  无锡荡口有两个家族最为显赫。一个是华氏,一个是钱氏。这两个家族都是无锡的望族,颇有势力。而钱氏与华氏本来也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两个家族之间的通婚是常见的。


  荡口有无锡的第一个义庄,是明朝华云创建。当年已是刑部郎中的华云因反对严嵩专权辞官回家,效法范文正公,捐田一千亩,建立了无锡第一个义庄。今天还能见到的最为有名的是华氏老义庄,是华进思、华公弼父子于清乾隆年间所建,其后族内慷慨之士继续捐集,加上义庄历年余资购田扩充,至清末,其义田总数超过七千亩,为全县义庄之最,也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义庄,被称为“江南第一义庄”。


  另外在无锡东部的鸿声镇七房桥村,有一个很小的江南村落,村中多为钱姓聚族而居。这就是无锡的七房桥钱氏家族。在这个很不起眼的小村落里,却走出了钱穆与钱伟长叔侄两个世界级的文化名人。钱穆字宾四,清光绪二十一年( 1895)出生,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伟长是钱穆的侄子,是我国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此外,在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里,收录了五个钱姓名人,这五个人都出生在七房桥及其邻近的鸿声里,另外四人又都是钱穆早年的学生。无锡荡口对于钱氏家族尤其是钱穆和钱伟长来说,其意义也非同寻常。1915年,七房桥钱氏家族的住所发生了火灾,火势很猛,房屋基本上被烧毁。钱穆先祖手抄的《五经》、评点本《史记》以及他父亲的窗课,尽付一炬。他们无处可归,只得全家迁徙荡口。


  钱氏家族中人才出众,与当地义庄的扶持大有关系。比如,钱穆幼年时,家境贫寒,依赖钱氏设立的怀海义庄方能度日。另外,钱穆先生弟子严耕望所著的《怎样学历史——严耕望的治史三书》一文,其中讲到了钱穆与怀海义庄的特殊关系:“钱穆十二岁丧父,家徒四壁。只有寡母及兄弟四人,仰本族怀海义庄抚恤为生。”


  为避免家道衰落后子孙后代吃苦受难,1840年(道光十九年)前后,钱穆的五世祖钱邵霖在七房桥开办义庄。当时一共开办了三所义庄,其中以怀海义庄为最大。族中人或贫困,或孤寡老人无人扶养,或族中子弟穷困不能上学等,均有义务出钱供养。义庄设有庄屋,由富三房轮流管理。但是后来义庄管理不善,未能做到帮扶钱氏家族中的弱势群体。钱穆在《八十忆双亲》一文中有记载:


  七房桥阖族,有义庄三所。惟怀海义庄最先最大,乃由老大房五世同堂祖先所创立。特建一庄屋,在七房之最东偏。族中大集会必在此。而五世同堂一宅后最贫,特多孤儿寡妇,老死者无以葬,幼小者无以教,婚嫁之赀无所从出,有欲出外就业,亦乏赀遣。而庄产须由富三房轮管,五世同堂不得过问。先父白以一贫苦儿出身,特痛悯同宅中孤儿寡妇。念祖宗置此义庄,本为子孙救灾恤贫。今庄业日起,而庄主日落,理当开放,务为拯恤。以此意商之富三房中经管人,不获同情。屡商不洽。先父志不获申,乃投诉于无锡县署。义庄经管人则联合三富房抗诉。


  因此,钱穆的父亲钱承沛义愤填膺,要为族中的孤儿寡母讨个说法。为此他与钱氏家族中的富三房多次交涉,最终迫使他们让步,从而改善了义庄的管理,并钱氏子孙救灾恤贫,使得族中老幼皆衣食无忧。其交涉过程亦在《八十忆双亲》一文中有记载:


  白七房桥赴县城,相距数十里。富三房皆白备玻璃大舱船,舱中供卧坐,后舱可烹调,饭食舒适,常驻宅前啸傲泾上。若陆路徒步,健者半日可达。先父体弱,清晨起程,日晡始到,劳惫特甚。知县见先父状辞,感其理足,然亦疑先父年少好事。三抗辩人,皆先父伯叔父辈,年岁皆在先父一倍以上,亦皆温文多礼,并惯官场应酬。县官权衡至再,嘱双方回乡白求和解。数月后,终于再行涉讼。富三房抗辩者伯叔父,亦感先父志节,又悯其家贫体弱,招与同船。先父允之。同船往,同船返。在城中亦招先父同寓。然至县署,则双方争持如旧。


  如是数四往返,县官深悉先父为人。一日,招先父一人至署私谈,云:“屡读君状辞,情理兼到,辩而不掩其诚。今当悉听君言,义庄判归五世同堂管理,如何?”先父言:“房中长老皆不熟管理此大业,恐不胜职。”县官言:“然则当由君掌管。”先父言:“某在一房中,


  年岁最幼,辈分最低,更不当任此职。”县官问:“然则君意当如何?”先父言:“某意仍由三房管理。惟盼另择一人,俾便改弦更张,使五世同堂一房孤寡得免饥寒。”县官问:“君意欲何人掌管为宜?”先父言:“二房某叔父当较宜。”县官日:“君言差矣。我窥其人恬淡静让,似不愿管此事。”先父言:“正为彼不愿,故望彼任之。”县官欣然起坐。日:“我知君意,我知君意。明日当召双方共商之。”


  翌日,召四人。县官日:“同族久讼不决,此大不宜。今有一策,可悉尊双方之意,如此,能息讼否?”双方皆默然。县官语先父日:“今当尊彼三人意,义庄仍由三房轮管,君意如何?”先父日:“夙愿固如此。”又告三人:“今当从起诉方意,义庄另择一新管理人,俾便措置更新,君等意各如何?”三人皆俯首日:“可。”县官因指二房某叔父,日:“此事盼君勉为其难,君意又如何?”某叔父答:“长官为敝族事如此操心,某虽不胜任,归后当与起诉方再熟商之,庶以报长官之诚意。”县官日:“甚善。”此讼遂决。


  既归,某叔父召先父商谈,嘱为义庄抚恤救济时期等级等,定一详细条款。谓:“当一如君意,交义庄新聘账房照办。”白此五世同堂一宅,幼有养,老有归,皆得赖祖宗庇荫,粗衣淡食无忧,一宅欢然。而无伤义庄之赀产。富三房对先父所定条款,亦皆翕服。乃不逾时,受抚恤者纷来告苦,谓所获米粮,品劣,几不可下咽。先父嘱携样米来,取两小包藏衣袋中,去至义庄。账房渝茗陪坐。先父久不去。遂留午膳。先父席间语账房:“君为五世同堂中贫病老弱操劳甚苦,然此乃君主要职责。此辈贫病老弱,不啻为君之真主人。”账房颔首日:“然。”先父因出示衣袋中两小包米,与桌上饭相比,日:“此乃君之真主人所食,与君日常奉养,粗精之别,何啻天壤。”账房立道罪。白此诸孤寡皆得吃白米。


  怀海义庄现在仍然存在。位于新区鸿山镇七房桥村,是无锡地区第三大义庄。也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之一,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这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座落在钱穆、钱伟长故居东侧,居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无锡市文化局文管办曾经对现存“怀海义庄”进行现场踏勘。经介绍,义庄为面阔五开间、进深两进、两侧两庑的建筑布局,为江南传统建筑。建筑总体格局及主构架、砖雕门楼、墙体基本保持原有的风貌。但义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破坏,精美的砖雕和木雕、花窗大都被毁,不过整体结构尚完整。另外由于年久失修,屋面渗漏严重,门窗均不存在,已到残破严重的程度。因此由当地政府组织,抢修怀海义庄,防止损坏坍塌:并组织专家论证,申报市级文保单位,切实加强了对怀海义庄的保护。


  三、义庄与慈善事业


  历史上的义庄是一个热闹的场所。义庄所做的事情,包括族中鳏孤寡独发放救济金,婚丧葬娶发放补助金,以及每年春秋两季祭扫公坟及祭祠堂等等。除了本族,义庄也进行社会救济,还有平时的修桥补路、施舍棺材、帮助殡葬等。义庄费用的来源主要是有钱人家捐田,收租的费用。当然,各族义庄首先照顾的是他们的亲戚,其次是别家的孤儿寡妇。


  无锡钱氏一族,可以说是贫富不均,“五世同堂一宅后最贫,特多孤儿寡妇,老死者无以葬,幼小者无以教,婚嫁之赀无所从出,有欲出外就业,亦乏赀遣。”因此,为了保证贫者的正常生活,就需要义庄出面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这也是义庄所能提供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华氏钱氏两大家族之所以人才辈出,与义庄能够保证族人的基本生活是很有关系的。读书做学问,是要靠大量闲暇时间才行的。如果没有义庄,人们就要为生计而奔波劳碌,读书治学将无从谈起。


  义庄作为慈善机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资助孤寡鳏独、供给贫困学生和赈灾。怀海义庄起先是七房桥村族内长辈聚会的地方,后来改为义庄。其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钱穆及其兄弟、钱伟长都是因家贫在义庄的资助下得以上学。义庄与无锡钱氏家族义庄另一大贡献,是办学义庄专门划出义学田专供族内子弟供书上学之资华氏老义庄,曾开办了一宗族私塾新义庄,则建立了一个书院并邀请学者谈论新学和西学荡口,之所以清代以来名人辈出义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明代首创铜活字印刷的华燧第一个用工尺符号记录大量琵琶曲谱,十面埋伏琵琶曲编写者清末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引进西方科技开创我国兵工造船机械等工业,民族实业家华绎之当代漫画家华君武作曲家王莘等都出白荡口。还有前文提到的钱穆钱伟长叔侄,以及钱钟书和著名音乐家刘天华,都与荡口有着很深的渊源,年钱伟长之父钱声一回乡利用怀海义庄筹办了七房桥,又新小学造福乡亲当年钱声一亲书的又新小学校牌尚完好,保存成为了义庄的文化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