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2010年论坛专辑 >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基于中华和合文化精神的
来源:本站原创

  朱云雷:苏州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两个全新的理念,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内政与外交上提出的两大战略目标与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命题的延伸与升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统一性,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都是一个“和”字,二者统一于中国的和合文化。和合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合文化


  对内构建和谐社会与对外建设和谐世界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两个全新理念,其立足点是中国社会转型和世界转型的客观现实,目标是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对内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延伸与升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都是一个“和”字,二者统一于中国的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本文拟从发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的视角,对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与推动和谐世界建设试做一些有益探索,以求教于学界同仁,敬请指正。


  一、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理念是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在新世纪、新形势下提出的。该理念主张通过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从不和谐走向和谐。


  和谐社会理念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关于和谐社会的提法最早来自于中共十六大报告,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体现在“六个更加”——“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第一次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中共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了出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建设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2005年初,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理论渊源、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等作了系统而深刻的论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措施,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设、靠谁建设、怎样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体现了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实质。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道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从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到把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任务,再到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体现了中国对国内社会治理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深化,“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和谐社会成为中国新的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快时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与挑战,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和谐社会理念。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面。现实的说,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网络不断健全的社会,应当是稳定有序、安定团结、各种矛盾得到妥善处理的社会。可以说,和谐社会的特征是有共识、可包容、双赢、共生、有共同价值观与发展目标的社会。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中国的利益向世界拓展的速度不断加快,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甚至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因此,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有国际视野和历史责任感,需要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战略,来解决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中国的世界观与国际身份也在逐步演变,主要表现在从意识形态决定论向超意识形态转型;从过去国际体系的革命者和旁观者到现在的建设者与参与者。基于此种现实,中国必须加快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进一步占据道德和理论的制高点。在此背景下,和谐世界理念应运而生。


  建设和谐世界的提法初见于2005年4月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的讲话中,讲话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是和谐世界理念第一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7月,胡锦涛出访莫斯科,中俄共同发表的《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表示,“中俄两国愿同各国一道,为建立一个和平发展、和谐的世界而努力”。和谐世界理念第一次被确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共识。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全面地阐述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追求和谐世界的崇高思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2007年,中共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并发展和谐世界的理念,从经济、政治、文化、安全和环保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从而使和谐世界理念的深刻内涵更加丰富与充实。


  第一,世界经济和谐观,即经济上应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第二,世界政治和谐观,即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三,世界文化和谐观,即文化上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第四,世界安全和谐观,即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第五,全球环境和谐观,即环保上应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环境因素,将建设和谐世界的范围由人与人、国与国扩展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人、社会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发展,在拓展了我国外交外延的同时,也更全面地界定了建设和谐世界的范围。


  三、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统一于和合文化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都是一个“和”字,二者统一于中国的和合文化。和合概念是中华文化的独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和、合最初见于甲骨文中,“和”与“合”都为多音多意字。“和”有和谐、和平、和睦、祥和的意思,所昭示的是基本人文精神:“合”有结合、融合、合作的意思,是广泛采集众多元素,酝酿出来的新生态。在殷周时期,和、合是单一使用的。先秦时期,和合观念出现。在春秋时期,和合开始连着使用,并构成了和合的最初范畴。和合连用的意思多指在承认不同事物和合的过程中,吸取各个事物的优长而克短,使之达到最佳组合,由此促进新事物产生,推动其发展。现在的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关系间诸多元素、要素的相互冲突融合,并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将各种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生命、新事物的总和。“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它突出和强调了事物是不同因素的相异相成和紧密凝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辩证思想和系统观念。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源泉、文化传承的载体,既是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


  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程思远先生曾指出:“和合’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哲学概念文化概念。国外也讲和平,和谐;也讲联合,合作。但是,把‘和’与‘合’两个概念连用,是中华民族的创造”。


  和合文化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基本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厚德载物”的仁爱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包含了和的内涵和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人应效法天之日月星辰的从不间断的刚健运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提倡人应效法广袤大地的有容乃大的宽厚、包容、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和合文化认为:人类只有把一切关系都建立在“爱”的根基上才能化解冲突,实现和合,不断获得提升。宽容和爱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基石。没有宽容,就没有合作,就没有多样性:没有爱,就只有仇恨和破坏。人类要进一步文明和发展,就应有更多的宽容和爱。而宽容和爱是和合学的核心精神。


  其次,“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和而不同”的哲学世界观是中华和合文化的根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万物本身是包含着阴阳对立面的,但最后通过“冲气”而走向“和合”的统一体。此外,在“天人合一”思想上道家与儒家也殊途同归。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通过承认和尊重“不同”,从多样性中去寻求统一,达到“和合”的目的。因此,“和合”是天地间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则、法则。再次,“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和合文化强调的重点是融合精神。和合创生出包括真、善、美在内的所有人文价值形态。在和合体中,把矛盾对立的各因素通过相互吸收、相互调剂、兼容并包达到共同发展。和合是最佳化文化方式的选择和最优化的价值导向。和合不仅是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也是道家、墨家、阴阳家等文化价值基本取向。它既是中华民族文化所整合的人文精神的精髓,亦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由此观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就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就是要在承认不同性、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的和谐。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理念的延伸与升华,二者统一于中国的和合文化,只不过二者是两种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和”。


  四、和合文化对于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与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中国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这两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利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统一性决定了二者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和谐世界的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是建和谐世界的构成要素,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和谐世界的形成。若想在国际社会有力地倡导和谐世界,关键是要把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好。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完善内部治理,解决好国内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使自己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其本身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的增强,就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贡献。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深化,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日益加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和平、求发展、求合作,就必须站在时代发展和人类共同进步的高度,加强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求发展,共同应对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各种挑战,最终达到国际社会的共同繁荣,从而奠定和谐世界的物质基础。


  建设和谐世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世界是中国和谐社会的延伸与升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外在环境。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世界。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谐世界的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弘扬和合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有许多方面不同,但可以达到和平共处。由世界和平推及宇宙自然,人类参与宇宙空间及自然开发活动愈来愈频繁,冲突亦凸现出来。和合是当今社会发展安全的需要;生命历史与自然、社会、人际、国家、民族间的交往活动的需要;生命历史自尊的需要;生命历史自我实现的需要;生命历史的理想社会的需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与冲突日渐增多,概而言之,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和不同文明之间的五大冲突,并由此而引发的五大危机,如生态危机、社会危机、道德危机、精神危机、价值危机。这些都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存在和利益。为了求索化解之道,追求人类文化的出路和前景,东西方学者从各个层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和设想,组织了各种机构,作出了许多有益工作,但效果与价值理想相距甚远。


  和合文化所提倡的主要价值观为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继承和弘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对于开拓人们的辩证视野、真正树立辩证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和合文化所蕴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和谐世界提供了哲学依据。因为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要义,就是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的要义,就是让拥有不同观点、不同制度的国家在“不合群的交往”中建立起一种“和谐世界”的秩序,从而能够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和平共处、共促发展。


  综上所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核心都是一个“和”字,其本质都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精神,都把和合文化的精髓凝聚其中。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扬中华和合文化精神,坚持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国家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相结合。总而言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两个全新理念的提出,顺应了人类社会崇高的理想,是对人类共同理想的弘扬: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内外政策的高度统一。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中国应立足自身,充分发扬和合文化精神,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福,使中华和合文化精神不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