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寒泓雅识 >
山雨欲来砚
来源:寒山寺信息中心


 

    歙砚,近长方形,四角溜圆,长40厘米,宽22厘米,厚6厘米。砚面有土黄色彩带纹,偏左剜为砚堂,近椭圆形,其上雕为眉形砚池。砚堂右边雕为古树,彩带则像作风云。砚堂左下浮雕二牧童,各骑于水牛背上。砚池左上方嵌阴刻铭文为:山雨欲来应牧归。并有落款等。


    “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唐诗名旬,见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风是雨的先兆(‘风为雨头’),风已吹满山城危楼,雨势迫在眉睫,所谓“云生日落,天地异色”就在此刻。


    这是讲的大形势,联系了秦汉故都咸阳禁苑深宫,风雨缥缈。城、楼、草、木、汀洲,溪云起,日沉阁,鸟下,蝉鸣,近夕,晚秋,“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但本砚图刻别出蹊径,以“砚堂”象征河水或湖水,以两牧童骑水牛泅水而归为主题,图简意赅。


    又,古代绘画多以“风雨牧归”为题材,既少了重大历史题材的负担,又有诗意,便于抒发。其中,以北宋宣和年间的画家李迪的《风雨牧归图》(原图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尤为著名,图中为湖边岸口,杨柳在风雨中倾斜,两牧童骑于水牛背上,身披蓑衣而作躲风雨归家状,形状毕肖。宋理宗赵昀曾为之题诗云:“冒雨冲风两牧儿,笠蓑低绾绿杨枝。深宫玉食何从得,稼穑艰难岂不知?”皇帝老儿的诗是否是矫情作秀,姑且不论,但能确定的是:图乃好图,诗亦不赖。清费晓楼也有《风雨牧归图》,画水边牧童骑牛背上,因草帽被风刮起,双手作抢挽状,亦具意趣。本砚图刻,显然受到类似图作的影响,但因线条简练,寥寥数笔,与砚台本身的结合尤具意象。

 

 

(责任编辑: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