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本院章程 >
性空:《寒山寺文化丛书》序言
来源:本站原创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盛世兴文,是经济文化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历史反映。目前,全国正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必然趋势,这为寒山寺文化研究和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极好机会。

   寒山寺建于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悠悠岁月,寺经几毁,塔遭三焚,屡毁屡兴,生命不息,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寒山寺在历史长河中光耀人间;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寒山寺的发展更令世人瞩目,寒山寺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 

  寒山寺历代僧众持戒弘法,传承发展。唐代高僧寒山子,流传于世间的300多首白话诗,自古至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喜爱,长期以来为世界所关注,近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形成了寒山子其人其诗研究的热潮;寒山、拾得被清雍正皇帝御封为“和合二圣”,成为“和合文化”的象征。古刹夜半钟声,自古以来就有启迪心智、净化人心的独特神韵;一首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千古绝唱,中日两国,妇孺皆知。诗以寺为缘,寺以诗闻名,禅诗一味,儒佛互补,成为美谈;历代名贤雅士的书画碑刻,承载文脉历史,为世人所景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寒山寺更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寒山寺僧众抓住机遇,苦心孤诣,殚思竭虑,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与建设,寒山寺的面貌焕然一新。寒山寺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寺院之一。寒山寺开创的除夕听钟声迎新年活动,截止2007年底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29届,吸引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和国内的大量海内外人士,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已成为苏州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和对外窗口。仿唐木结构宝塔的修建,结束了寒山寺600多年来有寺无塔的历史。普明塔院的碑廊,200多块书法碑刻汇集了结缘寒山寺古今名人的书画绘画艺术精品,成为一座文化艺术宝库。

   2002年8月秋爽法师升座方丈,发心开拓创新,寒山寺有了更快的发展。近几年来,寒山寺成立了寒山书院、禅意书画院、佛教图书馆、慈善中心和信息中心、创办了《寒山寺》季刊,致力于传播佛教文化、培养僧才,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天下第一佛钟”、“中华第一诗碑”已经成为寒山寺新的文化标志;寒山寺将象征和合与和平的“和钟”,已经先后赠送给日本和我国台湾佛光山寺,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寒山寺已经成为中国佛教十大寺庙之一,成为弘扬佛教文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场所。寒山寺钟声、诗韵、塔影、碑刻、书画、经藏、慈善、教育等等,传承寒山寺独特的文化内涵,名闻遐迩,誉满中外。

   历史证明,“唯有人文足千秋” 。2007年7月20日成立“寒山寺文化研究院”,标志着寒山寺文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寒山寺文化研究院,着重开展寒山寺文化研究,挖掘、传承和弘扬寒山寺文化,同时拓展、融合多种文化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文化论坛、文艺创作和国内外交流等多种形式,创建学术交流和展示成果的平台,逐步形成人才聚集之地和寒山寺文化及相关文化的研究中心。

   寒山寺典籍、文物众多,是一座文化资源的宝库。寒山寺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它是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吴文化以及外来文化,长期交流融合而产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寺届文化;突出地表现为禅宗文化、和合文化、历史文化、钟声文化、诗韵文化、艺术文化、开放文化、环境文化、教育文化、慈善文化等多方面。寒山寺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将开辟吴文化研究的新领域,增添中华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新内容,是大工程、大课题。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寒山寺文化研究一定能结出丰硕成果。

   《寒山寺文化丛书》的编辑出版,展示寒山寺文化多姿多彩的面貌,记录寒山寺历史发展的珍贵足迹,弘扬寒山寺以和合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将给寒山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对进一步发挥寒山寺文化优势和特色,对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将会作出积极贡献。我期待《寒山寺文化丛书》编辑好出版好,努力做成文化精品。

                                                 

性 空      

2008年2月7日(农历戊子年春节)

 

(责任编辑 悟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