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8日,寒山寺和合文化研究院院长姚炎祥为“一日禅”学员讲授“寒山拾得与寒山寺”。姚院长从寒山寺的历史渊源及寒山拾得的传奇人生,讲述了儒释道共同推崇的和合文化。下午,学员们走进禅堂,跑香、坐禅,在禅修中悟道。
寒山寺历史渊源
寒山寺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 502-519),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寒山寺是和合祖庭,千百年来供奉和守护着寒山拾得,高扬寒山拾得“和合二圣”的形象,创造性地传播和弘扬和合文化。
姚院长讲座
传奇寒山子
寒山子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神秘人物,除了留有300多首诗外,现存的有关资料都带有传说性和神秘性。研究者多从诗作中或者传说中,推测他是位长寿者,大约活了一百多岁,其生活经历大致是先学儒,再由儒入道,最后由道归佛。
儒释道中的寒山拾得
佛教徒眼中,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闾丘胤《寒山诗集序》:“寒山文殊,遁迹国清。普贤拾得,状如贫子,又似疯狂,或来去,在国清寺库院走使,厨中著火。”
道家眼里寒山是得道的仙人,民间传说为“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列入下八仙。
雍正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大士”,封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大士”,合称“和合二圣”,确立了寒山拾得为儒释道共同尊崇的和合圣人的地位。
道家眼里寒山是得道的仙人,民间传说为“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列入下八仙。
雍正敕封寒山为“妙觉普度和圣大士”,封拾得为“圆觉慈度合圣大士”,合称“和合二圣”,确立了寒山拾得为儒释道共同尊崇的和合圣人的地位。
独具和合特色的佛教道场
唐贞观盛世,寒山子来此“缚茆以居”,修持弘法,施舍助人,被尊为寒山寺的祖师。寒山拾得是中华和合文化的人格化身,是和合的象征。因此,寒山寺的核心文化即和合文化。
在寒山寺道场里,从寒拾遗踪、大雄宝殿、寒拾殿、御碑亭到一系列有关弘扬和合文化的措施和活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佛教道场,一座文化深厚的和合祖庭。
寒山寺大雄宝殿寒山拾得画像碑上有罗聘书写的题词:
寒山拾得二圣降乩诗曰:
“呵、呵、呵!
我若欢颜少烦恼,世间烦恼变欢颜。
为人烦恼终无济,大道还生欢喜间。
国能欢喜君臣合,欢喜庭中父子联。
手足多欢荆树茂,夫妻能喜琴瑟贤。
主宾何在堪无喜,上下情欢分愈严,
呵、呵、呵!”
禅 修
下午,学员们在禅堂跟随师父们一起跑香、坐禅,禅堂师父为大家开示了禅堂规约,提醒大家要“照顾话头”。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颗贪婪、善变、不断向外奔驰攀缘的心。如何配合日常生活需要,透过禅的修持训练,使自己的思绪能渐趋冷静、理性、稳定,以升华人格,增进内在涵养,实为现代人当务之急!
禅学,是一门生命之学;禅修,则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实验,若不能发起细水长流的恒长心、坚忍心,欲成道业,便成妄想。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真正的坐禅,必须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当中,不被「一切善恶境界」所转,及时发现自我灵性、体悟禅趣,方是真坐禅。
虽说禅修不能执着打坐,不过初学者还是应以「坐」为入门,因为唯有「静中养成」,才能致「动中磨练」之功,此点观念极为切要。
下期预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