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 苏州寒山寺举行盂兰盆法会
来源:寒山寺信息中心
民间的中元节在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时间为农历的七月十五,这一天各地寺院都要举行隆重的盂兰盆会。
8月17日,农历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寒山寺举行盂兰盆法会。本次法会由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主法,寒山寺全体常住及一百多位信众于禅净堂恭诵《佛说盂兰盆经》。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诵经结束后,由寒山寺监院常勇法师主法,于佛前上盂兰盆供。愿藉供佛斋僧之功德,期令累劫父母、冤亲,同沾法益,以报夙世父母的养育之恩,尽佛子之孝道。祈愿累世父母得以超脱轮回之苦,早登觉岸,并回向所有与会大众业障消除,福慧增长。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是很有人情味的,所以“中元节”在当前崇尚“和谐社会”的今天,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