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寒山寺新年听钟声活动开展第40年。作为第40届寒山寺新年听钟声内容的一项活动,为期两天的第十二届和合论坛“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人类命运·和合与共”。
本届论坛由苏州寒山寺、中亿丰建设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主办。2018年12月30日上午,第十二届和合论坛在苏州会议中心丰乐厅举行开幕式,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领导嘉宾、法师两百六十余人出席会议。参加本届论坛的作者,分别来自28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职业类别众多,有学界领头人、资深专家、中科院院士、博导、教授、研究员、博士生、研究生、馆员、编辑、法师、党政干部、中小学教师、社会文化工作者等。本届论坛共收到文章252篇,创历届征文之最,被论坛选用并编入《论文汇编》的有172篇。文章内容集中,主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企业文化建设、和合文化及寒山寺研究。
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理事长、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致开幕词,秋爽大和尚回顾了寒山寺新年听钟声、践行和合理念的过程。
会议由寒山寺监院常勇法师主持,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大会。顾月华对和合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希望。周伟文对“和合论坛”的召开表示了肯定。
1979年起,寒山寺在全国首创迎新年听钟声活动,至今年已是第40届。寒山寺也相继重建仿唐普明宝塔、赠送和合钟、铸造天下第一佛钟、刻石中华第一诗碑、建成和合大道与和合精舍等,寒山寺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辉。2007年,寒山寺文化研究院成立,每年召开一届寒山寺文化论坛,开展和合文化研究,在和合文化研究的推动下,2011年寒山寺成立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倡导和合文化,实践和合精神,促进人心和善,推动社会和谐。2014年9月,寒山寺以苏州和合文化基金会的名义,通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和合星的命名申报。2015年5月,和合星的命名申报得到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批准。和合星的命名,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合镌刻在天体上,和合星象征中华和合文化,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是对中华和合文化的肯定,也是对寒山寺文化的褒奖。寒山寺已成为“天上和合星,地上和合钟,人间和合圣”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合文化立体传播载体,极大地提升了和合文化的传播力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华和合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去年,“寒山寺文化论坛”更名为“和合论坛”,今年是第一次以“和合论坛”的名义召开,说明和合文化研究进入新的阶段。今年,中亿丰建设集团成为主办单位之一,扩大了和合文化的研究领域,为和合文化在企业中的实践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 “亿万斯年、时和岁丰”,中亿丰和合文化研究院将“和合”理念进一步注入企业文化建设,携手寒山寺一起致力于和合文化研究,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中亿丰建设集团董事长宫长义致辞,他回顾了中亿丰建设集团的发展过程,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理念——“为中国梦,构筑和合的千秋基业”的宏伟蓝图。
寒山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际历史文化名寺。寒山寺是和合祖庭,和合文化是其核心价值。寒山寺在2007年7月20日成立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寒山寺文化研究院连续十一年以“和合文化”为主题举办寒山寺文化论坛,十一届论坛共收到论文1609篇,论文作者1200余位,论文文字累计达1100余万字,正式出版了十一届十一本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在佛教界、学术界、社会上乃至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寒山寺文化研究院已成为当前研究和弘扬和合文化的重地。
“和合”理念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标识、记忆和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提出了新理念,彰显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会上,三位著名学者分别做发言,有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校刊社原社长白占群教授带来的《和合文化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吴硕贤教授分享的《略论“和而不同”》,以及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田芝健教授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价值——和合文化:滋润和维系共同体的品质导向与行为准则》。企业家代表、中亿丰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中亿丰和合文化研究院院长薛锋代表中亿丰建设集团发言,题目为《“中亿丰”的老牌新生:当建筑业遇上和合文化》。30日下午及31日上午,“和合论坛”又分设三个会场进行了发言、讨论。31日上午10时15分,论坛将进行汇报总结及闭幕式。
此次论坛,可谓是国内各界在研究和合文化基础上的又一次聚会,必将推动和合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构建和合文化的研究高地,对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
